MiMer看世界 第15期丨闵羽之:保持热情与好奇,感受欧洲的不同文化

文摘   2024-06-10 20:22   北京  


言  


在研究生生活的第二年,MiMer可以通过CEMS或HEC双学位项目走向世界,在全球顶尖商学院进行1-2学期的学习。

这是“MiMer看世界”分享栏目的第15篇推送,我们邀请了22级MiMer:闵羽之,分享她在欧洲两学期的交换生活。

- 分享人简介 -


闵羽之,MiM 2022级

秋季学期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交换

春季学期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交换



  比利时:小众留子的独特体验

我在比利时就读于天主教鲁汶大学(Uclouvain)管理学院(LSM),9月入学,1月结束学期前往伦敦。

比利时国土面积较小,鲁汶大学也属于派位时相对冷门的学校,但比利时的四个月留学经历,为我留下了与在伦敦这种顶级知名留学目的地截然不同的体验。因此我强烈建议学弟学妹可以趁着CEMS广泛的关系网,选择一个偏冷门的留学目的地,或许会有独特的留学回忆。在如今这个世界互联的时代,留学与简简单单背上行囊旅行的区别是什么?无非给你一段时间长期住在一个地方,不必急匆匆地打卡每个目的地。在一段时间内,这个地方会被你短暂地称为家

  初到比利时:兵荒马乱的初见

到比利时的第一天我就经历了兵荒马乱。落地布鲁塞尔机场后,面对仅有法语、荷语的售票机器,我看着目的地lln,试图用蹩脚的法语请售票员帮我买票。但当我小心翼翼地拼出louvain-la-neuve的时候,售票员没有听懂,我一下子没有了信心,改口说我要去leuven(我当时还以为这是同一个目的地的两种说法),售票员这回听懂了,给我买了前往鲁汶的票。我拿着车票站在火车站,焦急地对照学校地址和酒店地址,竟然发现我的学校在新鲁汶,我定的酒店在鲁汶,一下子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落脚。最后还是选择了先在鲁汶的酒店歇息一晚,第二天再坐火车前往新鲁汶。在这里也是提醒选择一些小众目的地留学的学弟学妹,多做攻略,防止乌龙。

第二天当我终于到达了lln,正值周六,住宿管理处大门紧闭,我拖着两个巨大的箱子,花了1h左右就走遍了这座方圆不超过2km的大学城,最后差点在青旅开启了我的留学第一晚。但这也让我在比利时交到了新朋友。比利时的中国人不多,整个布鲁塞尔的火锅店都仅有2家,遇到中国朋友实属不易。我在青旅遇到了从北京同样去交换的中国女孩子,很快加上了微信,成为了好朋友,后续遇到生活、办事、旅游的问题一直互帮互助,也给我的留学生和带来了很多快乐。在异国他乡,特别是小村镇里,总是很容易认识朋友。

  走进交换生活

在比利时,学校会确保为CEMS交换的同学留出宿舍,而其他项目的交换生则需要申请等待宿舍,因此CEMS的同学无疑拥有了绝佳体验,只需要在截止日期前申请即可。不过最后一般各个项目的交换生都能找到住宿,大家都住在隔壁楼或者走路不超过7、8min的地方,聚餐、娱乐、互相帮忙都非常方便。宿舍本身比较小,但五脏俱全,性价比很高(300-400欧一个月),尤其适合想在交换期间到处去旅游的同学。

课程的选择范围很广,但选课系统的体验一般,所以我们基本上都会在CEMS推荐的课程列表中选择。我比较推荐学校的语言中心,学习小语种都是免费的,还有很多欧洲人在里面学习中文古诗词。

  走进比利时文化

去之前,我对比利时人是没有什么刻板印象的。如今,我对比利时人(可能是所有欧洲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爱喝、能喝;爱蹦、能蹦。新鲁汶拥有全世界啤酒消耗量第二大的节日(仅次于慕尼黑啤酒节):24h velo。自行车骑手24h骑车穿过城市,其他人在室外喝酒、蹦迪。大量比利时人坐火车前来参加这一盛典,当天晚上路过火车站上方,可以在欧洲看到难得一见的类似春运的人流盛况。学生自己装饰的自行车游行、环绕着城市售卖的啤酒摊位、城市上空环绕的电音(比利时的电音节也是举世闻名,lets party!)...... 绝对是感受比利时人和比利时文化的最佳盛典。活动在秋季学期举办,所以很推荐秋季学期去交换。

比利时是相对小众的留学目的地,班上的同学除了CEMS交换生以外,几乎都是比利时当地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LSE交换时班上只有一个英国学生,中国人占比超过50%。因此,在比利时留学期间我有很多机会和当地人相处,充分了解当地人,从而收获难得的体验。

  伦敦:昂贵、文化融合与沉淀并存

作为上海人,伦敦让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很像家(都是世界巨型的金融中心)。站在london bridge上看河对岸的灯火通明,或是坐着伦敦经典的红色双层巴士穿越泰晤士河,看窗外的夜景徐徐后退,不禁让人感叹这是欧洲原始版万国灯会。坐在greenwich的小山坡上,不远处就是金融中心高楼大厦,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HSBC高耸的标志。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坐在这里,等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看城市繁华的街灯逐渐亮起。

伦敦的天气其实没有传闻中那么差,过了三月之后,晴天就慢慢变多了,此时的伦敦是很漂亮的。三月还是伦敦的樱花季,不论是圣保罗教堂还是诺丁山,都有一种英伦风的美丽。

伦敦的食物总的来说乏善可陈,不过可以配上精致司康品尝英式下午茶、去世界知名的奢华商场harrods买点心。在欧洲买衣服很划算,女孩子可以去逛一下other stories、tkmax等精致且不贵的服装店。

昂贵的物价、房租、交通,惊奇的能运行到半夜3:00但会在白天突然罢工的地铁,300m一站路把我丢在半路司机不开了的红色bus,大家都十分热衷的音乐剧场、哈利波特,oxford street上一家连一家的香水铺子...... 我心目中的伦敦,是一个忙碌、繁华、精致、在欧洲算是高效,但同时昂贵、文化融合和文化沉淀并存、总有一个地方能吸引到你的城市。

  欧洲旅程:成长与沉淀

在欧洲8个月,我前往了15个国家旅游,领略了许多风景。仅谈旅游,我心中喜欢的城市top3是:巴黎、布达佩斯、巴塞罗那,这都是非常经典的旅游目的地。巴黎太大,总有一处能吸引到你;布达佩斯金色多瑙河上的昔日辉煌,非常震撼;巴塞活力、热情、阳光明媚、色彩缤纷。推荐学弟学妹多走走,尽可能不留遗憾。

人生或许没有下一次可以完全抛开压力只想着看世界的时光了,我和朋友们有时开玩笑:会用一生来怀念在欧洲的时光。除了“玩得尽兴”,这段时光对我来说也很有意义,我学会了独处,情绪更加稳定,还觉得由于这一年不留遗憾地看了很多风景、今后的人生能够更加充满干劲地努力了。

  文化冲击与交融:保持开放和好奇

我最深的感受是在欧洲受到了艺术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与只在书本里遇到过的大师真迹频频会面。作为一生要强的中国人,特别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如今,我们疲于成绩、实习、成功学,很久没有思考过人类的意义、爱与痛苦的议题了。

圣经的故事里有一座很有名的巴别塔。人们来到这里,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但是耶和华降临看到了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都是一样的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如今他们既然能做起这事,以后他们想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让我们下去,在那里打乱他们的语言,让他们不能知晓别人的意思。”于是,人类产生了多种语言。

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比利时艺术家老彼得·布鲁盖尔于16世纪留下了两幅描绘这一典故的作品,作品中工程师、泥瓦匠和工人们庸庸碌碌,但巴别塔永远无法通向真正的天堂。这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人类的许多努力都是徒劳的。而在伦敦著名的tate现代美术馆,也有一座以巴别塔为主题的装置艺术,塔由数百个二手模拟收音机层层堆叠而成,收音机被调到许多不同的电台,并被调整到能听到的最小音量。作品完成于2001年,参观者每次到访都能听到不同的组合的噪声,将圣经中人类由于不同的语言导致的隔阂的隐喻放大到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同样的主题,艺术表达形式从传统的宗教性质的文化,发展到现代艺术,但不变的是穿越400年,艺术家对人类、文化、意义的思考。人类好像总有徒劳无功的追求,但人类从未停下过思考,如何接近终极意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的演进、文化交流的丰富,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

  结语

这两件在比利时和伦敦看到的作品,似乎是我欧洲交换旅程的缩影。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所以我们与其他民族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些隔阂。当我们踏上他们的土地,尝试融入他们的文化,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是有许多不适应的。我们很难融入他们的娱乐生活,不习惯当地的食物,不适应与外国人的合作方式。但我们总要出来看一看吧!了解世界各地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精神状态。我认为自己最可贵的一点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保持着热情与好奇,这也是我觉得对于每个出去看世界的留学生来说最最重要的。


往 期 导 读

MiMer看世界 第10期丨武子健:挪威半载,从昼短到日长

MiMer看世界 第11期丨林怡廷:邂逅维也纳的冬日浪漫

MiMer看世界 第12期丨梅凯文:生活也可以很松弛

MiMer看世界 第13期丨付初&熊睿琪:拥抱枫叶国的漫长雪季

MiMer看世界 第14期丨唐郭梦:伦敦“双城记”


-- THE END --


文字&图片:闵羽之

排版:徐于涵



清华mim
这里是清华mim,这里有最新,最有趣,最全面,最权威的清华经管mim硕士项目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