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春:汲取智慧经典的精神“营养”

文摘   2024-09-11 17:28   陕西  




在中国,不仅仅是中国,在所有的东方经典中,世界上发行数量最大,发行品种最多,发行的文本最繁多的一本书。这本书它没有出现一个人名,没有一个地名,没有一个故事,也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事件或情节,可以说在所有的经典中这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经典是什么?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道德经》


应该在十几年之前,那时候我的儿子正在北京上大学,他是理工男,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物理专业。大家都知道,学物理的是理科生,大多数对文学书籍都很少感兴趣。那年我记得很清楚,应该是2010年或者2011年,他放假了,我在家里书房看书,看什么书呢?就是《道德经》。因为我大学是学哲学,而教我哲学的老师是郑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冯憬远。大家都知道冯友兰先生,冯友兰先生算我的师爷辈了,他的最得意的学生就是冯憬远。


一路走来,可以说在我40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了很多波澜壮阔、有惊无险,甚至万象丛生的时刻。可以说,《道德经》帮我处理了一个个工作中、人生中的困难,所以我就特别爱读《道德经》。


那天,我在书房正在读《道德经》,我儿子来了,我突然问了他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在座的各位读者你们应该思考的,我说《道德经》它是不是一部智慧之书?


我家儿子说是啊,《道德经》就是一部智慧之书。


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说这样一部书为什么那么多大学教《道德经》的,中学教《道德经》的,长江商学院、北大光华学院,那么多都在读《道德经》的人,但是,自己的人生却一团糟,自己的身体一团糟,自己的事业看着是蒸蒸日上,最后却忽然倒下呢?




那一天我就问了我儿子这么一个问题,儿子有个经典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老爸,非常简单,他们是把《道德经》当知识来学,而没有当智慧来学。


我突然就开窍了!很多讲《道德经》的人,很多背《道德经》的人,原文都记得滚瓜烂熟,但很多学《道德经》的人是把《道德经》作为一本哲学著作,一本文学著作,一本经典著作,在认真地学、认真地读,但是唯独忘了《道德经》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它的文化含量,也就是人生的智慧。


然而,这个智慧并不是体现在单纯的某一个方面,不同身份的人读了自然会有不同的收获。


毛主席曾讲,《道德经》是一本兵书。


鲁迅先生开过玩笑说:不读《道德经》,就枉做中国人。


德国有一位总统叫施罗德,他讲过,我希望每一个德国家庭都能有东方的一部书,这部书叫《道德经》。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话:《道德经》就像一股甘甜的山泉。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它喝到肚子里就行了。




这样一本书,就出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先贤。一位先人能够写出这样一份充满智慧的书,如果我们不能从中汲取他最精要的东西,我觉得我们作为中国人就吃大亏了。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就想把《道德经》重新理解,加以注释,改变那些大学教授以经注经,改变那些大学教授以词汇学、以知识的角度去对《道德经》解读,而是纯粹从一个读《道德经》普普通通的人的身份角度来品读和思考,进而注解一本让大家都能够从《道德经》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读本,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理念的驱使下,《道德经新注》这本书就诞生了。


我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希望我们当下的读者、未来的读者,无论是大读者、小读者,在读《道德经》的时候,都能够从文化智慧的层面来认真品读《道德经》,将《道德经》用到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养生也好,工作也好,无论是家庭和谐也好,无论是为人处世也好,用《道德经》赋能于自身,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精彩!


(以上选自著名文化学者王家春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道德经新注》新书首发现场发言稿)






作者简介

王家春,著名文化艺术学者、哲理中国画创始人。其创作的“哲理中国画”独辟蹊径,将丰子恺的意境、齐白石的童趣有机结合,质朴天真,意味悠长,能改变人的心态,提升人的正能量,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被誉为“挂在墙上的心灵补品”。其哲理中国画代表作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屋不扫,何扫天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已出版《画说道德经》《画说菜根谭》《道德经新注》等多部著作。





凡章文化
做好书,把好书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