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春 注/绘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释义〕
德高之人从不主动展示自己的德行,所以才是真正的有德。德性不高之人,总是固守形式上的德行,所以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德。德高之人貌似无所作为,总是顺其自然而为,不去刻意作为罢了。崇尚仁爱的人有所作为,而不主动表现而已。崇尚义气的人有所作为,总是乐于展示自己的作为。崇尚礼节的人有所作为,但跟随的人少,得不到回应,就扬起胳臂,强迫他人遵从。所以守不住大道,德开始得到推崇;失去了德,仁开始得到推崇;失去了仁,义开始得到推崇;失去了义,礼开始得到推崇。所以,礼节的产生,是忠信不足的表现,也是社会出现混乱的开始。注重前面礼制的人自认为有高见,其实是对大道的浮华态度的体现,追随它就是走向愚蠢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处事,往往像“道”一样敦厚,不拘礼节和浅薄的外在;像“道”一样朴实,而不求礼数和虚饰的浮华。因此要舍弃虚荣浮华,坚守敦厚朴实。
〔智慧启示〕
天道行之于人类社会,其表现形式就是德。德是符合道之要义的行为法则。人如果能按照这样的行为处事,遵循内心自然的流露,敦厚老实,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虚荣浮华,就会与大道相通,人生就会少走弯路,自在通达,安乐无虞。
王家春 注/绘
●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释义〕
从前得“道”的情况是什么呢?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安宁,神得“道”而灵动,河谷得“道”而充盈,侯王得“道”而天下太平。那么推而言之,假如天不能够清明,恐怕将要崩裂;地不能够安宁,恐怕将要荒芜;神不能够灵动,恐怕将要消失;河谷不能够充盈,恐怕将要枯竭;侯王不能够使天下太平,恐怕将要覆灭。所以,上层贵族是以平民百姓为基础,高贵是以低下为基础。因此侯王往往会自谦,以“孤”“寡”“不榖”作为自己的称呼,这不正是体现了以平民百姓为基础啊!不是吗?所以想要获得太多的荣誉,反而容易失去名誉,所以不要做受人赞美的华丽宝石,而要做朴实无华的坚硬基石。
〔智慧启示〕
老子在这一章主要讲“道”,无非说明得道者吉、失道者凶。其目的是为了告诫人们,高贵是建立在百姓的支持之上的,所以高贵的人不能忘了百姓,贵要以贱为本,这样才符合大道的规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凡章文化|西安凡章文化传媒
联 合 出 品
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及国内各大书店热销中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