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文学实验田”的孤独拓荒者

文化   2024-10-17 16:35   湖南  

 · Hi  欢迎点击下方“湖南文艺出版社”关注我们 ·


2024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获奖理由是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中国作家残雪与诺贝尔文学奖又一次失之交臂。在奖项颁布前夕,欧美各大博彩公司纷纷推出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从2019年至2024年,残雪连续六年位居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列。2023年和2024年她连续两年全年位居榜首,一度被认为是获奖热门。

此消息一传回国内,便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残雪是哪方神圣?大部分中国读者对这位女作家竟然一无所知!


“走进”残雪



摄影/陈小真


      然而,当你深入了解她的成长经历后,便会对这位新时代的世界级女作家肃然起敬!她进过工厂,开过裁缝店,当过赤脚医生,童年对残雪来说,更是不堪回首。

      当时,父母被划为“右派”,哥哥姐姐都被“安排”到农场进行改造,年幼的她只能和外婆一起生活。十几岁时,她便进了街道工厂当女工,在这里,她因性格耿直而受尽欺凌。

      有人说,残雪的作品之所以黑暗,与她那暗黑色的成长历程有关。所以,她的内心中或多或少融入了丑恶的影子。

      其实,如果你读懂了她的作品,就会发现这类评价实在有些“想当然”了。

      据残雪的哥哥邓晓芒回忆,残雪很早就开始看各类文学和哲学书。故而,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让残雪看到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但在文学世界的熏陶和保护下,她始终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这个社会。对底层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丑陋,她并没有仇恨或批判,而是充满了悲悯和温存。

      而这样的一种“悲悯和温存”的情感,贯穿于她所有的作品之中。

      残雪构建的文学世界是丰富的,是复杂的,是灵动的,也是梦幻的。

      在残雪的作品里,处处可见她独特的哲学思考:没有绝对的批判与否定,也没有绝对的赞扬与理性。在她眼里,苦难也好,希望也好,乐观也好,悲观也好,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要试图在残雪的作品当中寻找答案,纯粹进入,感受就好!


“实验文学”的拓荒者


当代评论家敬文东先生曾批评道:“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实际上是百年前,为了与西方世界接轨而创造的一套语言体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作家,拿着这套现代的语言体系,依然循规蹈矩地按照老套的文学模板进行创作。”

      这样的批评无疑是严厉,也是客观的。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者而言,如何突破思维的桎梏,创作出更多有生命活力的作品,确实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尽管,国门早已打开,但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能被西方读者真正接受和认可的中国作家并不多。

      “残雪现象”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中国文坛!残雪用鲜明的文学观点,丰富的哲学思考,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在她的作品中,既有诗意的语言有自由的灵魂,也有物质的世界有生活的艰辛。

      国内文坛称残雪为“先锋派”的权威代表,其实残雪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她说,所谓的先锋派背后一定有许多的追随者,而自己身后根本就没几个追随者,她更像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实验文学”的拓荒者。

      如今,像残雪这样,纯粹遵从内心而创作的作家实在太少了,她不为读者的喜好而创作,不为外界的声音而创作,也不为评奖而创作。她为读者保持了一片文学的净土,这一坚持,就坚持了40年!

      一位记者曾经问残雪,如何看今天的“残雪热”?她淡然地说:“差得远呢!得奖当然高兴,但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抓紧时间创作。生命有限,而我想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这就是残雪,纯粹而执着的文学创新“实验田”的守护者!



“纯粹”的写作者


2015年,残雪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获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同时,她还获得了英国独立外国小说奖的提名,而日本翻译家近藤直子更是为残雪创办了《残雪研究》杂志,这些荣誉充分肯定了残雪作品的独特魅力与文学价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让国外读者着迷的是残雪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同于西方读者熟悉的东方古典文学或纪实文学,也不同于西方强调的纯“灵魂”文学。残雪将“物与灵”糅合成一个独特的、灵动的、跳跃的、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如迷宫一般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世界里,是对人性的反思,是对现实的映射,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渴望。

      初读残雪的作品,可能会让人不适应。她构建的文学世界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会有一种目不暇接之感。这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据我的经验而言,你只需要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便能通过体悟式的阅读进入到残雪的文学世界当中。

      残雪称自己的写作为“纯粹的灵体合一”的写作,人即自然。所以写作也要完全融入到自然当中,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这种“自动写作”方式使她能够随时随地进入创作的意境之中。无需构思,更无“灵感枯竭”之说,她每天要做的事,便是让思绪自然流淌于笔尖,让它肆意在纸上滑动。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赞残雪为“中国的卡夫卡”,甚至认为她比卡夫卡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必便是被这种自然而灵动的思想所折服。


世界即作品


残雪擅长用各种小物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意象,这些小物件既像一个个谜题,又像是藏在暗处的宝藏,当你细细品味之后,一定也会像我一样,露出会心的微笑。

      残雪认为,人并非活在一个纯粹的自我反问、自我探索的世界里,而是每天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这种相互纠缠依赖,又排斥拉扯的关系,构成了这个世界另类的美。

      所以,残雪写了700多万字,每一部小说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绝不会让人有雷同、重复之感。

      《黄泥街》发表于1986年,是残雪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反映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主基调是灰黄的,一些让人讨厌的小动物看似肮脏丑陋,却也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也会有“王子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给人带来希望和乐趣。当大家谈论着“王子光”,想象着“王子光”时,如同进入了一个洋溢着生命之光的天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赤脚医生》的主旋律则非常富有生气,相比《黄泥街》而言,这部小说呈现出的基调更为明亮更显温情。对于米益和灰句这些人而言,成为赤脚医生是他们的梦想。但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又是曲折的,是艰难的。葵在这本书里是个让人感动的角色,她采药摔断了脊柱,还经常被生病的丈夫家暴,但她始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残雪书写生活,也赞颂生活在她的作品中,人物是饱满的,世界是立体的多元的,但一切都是包容的,都是有希望的!

      世界的真实面貌并非唯美,它有白天也有黑夜,它有美好也有丑陋,它有开心也有悲伤。残雪的作品里,体现的是一种贴近生活、包罗万象的本真之美。

      在残雪丰富的文学世界里,混乱中藏着秩序,严肃中藏着幽默,灰暗中藏着光明。这或许不是一个大家熟知的完美世界,但这却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相互融合,又各自分裂,在矛盾之中产生互动的现实世界。

     或许,对一些“只希望世界美好”的读者来说,接受“这个世界本身很复杂”就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而阅读残雪的作品,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美国最佳翻译图书作品

新版《最后的情人》当当精装钤印版

限量上市



日常是机械的,单调的,索然无味的,

小说中的每个人却用审美和内心丰盈对抗庸常,

不断努力中找到精神家园。






一审|吴妤珑

二审|冯博

三审|谭菁菁




湖南文艺出版社
南方原创文学出版基地,音乐出版码头,出版文学、音乐、艺术类书籍。发现的惊喜,阅读的喜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