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 欢迎点击下方“湖南文艺出版社”关注我们 ·
“老去”是所有人都无可避免的问题,“老去”意味着记忆力变差,精力下降,身体羸弱,更有可能要面临孤独、失去社会价值等问题。
特别是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不管如何戏谑调侃,最终都要面临一件事:如何面对“老之将至”。
上野千鹤子一直研究养老,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向老学。
她说:“人的一生都是走向老年的过程。人还未老时,就应该学习如何走向衰老”。
比如应该不要执着于强大,更加不要夸老年人“看起来年轻”“非常有活力”,这是对逐渐丧失社会价值的老年无形的压力。我们更应该思考弱者的生存方式,比如应该构建一个“不具备社会价值,依然可以保持为人的尊严”的社会。
未经省思的衰老是令人担忧的,但当我们准备好以后,或许会发现,好像变老也没什么关系。
*以下内容,摘选自上野千鹤子全新养老主题书籍《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因篇幅问题有所删减。
01
向老学认为,
人的一生都是走向老年的过程
向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问,1999年由高桥真澄发起成立的首个学术协会标志着这门学问的诞生。
在此之前,学界普遍使用“老年学”一说,从未有“向老学”的说法。在日语中,甚至本没有“向老学”这个词,应该是由高桥真澄首创的。在向老学学会的成立宗旨中这样解释道:“向老学认为,人的一生都是走向老年的过程。”自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在朝向老年迈进。因此,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是向老学的研究对象,也都有资格成为向老学研究的参与者。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可以成为向老学学会的成员。
或许您不信,我小时候是一个偏食、身体虚弱的孩子。一般人们在听到“女性主义者”的字眼时,多半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强壮的身形。所以,很多人在见到我本人之后,往往会感到惊讶,因为我的实际身形与他们的想象差距甚大。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看起来是个弱小的形象。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人们开始主张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女人都可以做到。我作为这一进程的参与者,当然对此也深以为然。但是在内心深处,我却有些惴惴不安,有时候也会偷偷怀疑,这样的认知是否绝对正确。
这些嘴上强悍的女人,将来总是会上年纪的。无论眼下如何强大,终究摆脱不了日渐弱小的规律。这些女强人年老体衰之后,就成了争强好胜的老太婆。等到卧床不起、行动不便时,就不得不咬着牙强忍着接受女儿或儿媳妇的照料。刻薄老太婆的难堪晚景,仿佛就在眼前。
强大,是一种价值观。然而,现在越强大,将来就越不能忍受自己不再强大。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会不断扩大,这是明摆着的道理。那么,我们难道不可以从一开始就找到一种能与自己的弱点相处并生活下去的方式吗?这其实才是我参与女权主义的出发点。
在“老年问题”的语境中,老年人是研究的对象,也就是将老年人作为客体来进行研究。同时,在这个语境下,“老年人”是棘手的,是成为负担的老年人,是作为“问题”而存在的老年人。相较而言,在“老后问题”的语境下,人人无法避免的老年后则成了一个主体性的问题,不再是由第三者来谈论老人,而是我们对自己的体验进行讨论。所以,老年问题与老后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一个是将老年人作为研究的客体来对待,而另一个则是从主体的经验出发来研究老年后问题。如果把研究老年人问题的学问称为老年学的话,那么另一类学问则是研究老年后问题的,不,不是将老年后视为一个问题,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来理解老年后的体验。
因此,把这门学问命名为向老学,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创见啊!
02
拒绝把老人当作婴儿看待
这就是向老学的意义所在
老年学的研究路径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比较老年学便是其中之一。该领域的专家片多顺提出以下问题:“从历史来看,老年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当作麻烦或负担的呢?”答案是“自近代工业社会以来”。
那么,老年人的地位在怎样的社会里比较高?又是在怎样的社会中比较低呢?片多举出了以下八条指标。
第一,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低与现代化的程度成反比。
第二,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越低,他们的地位就越高。
第三,老年人的地位与社会变化的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发展停滞的社会,老年人的地位越高;而在快速激变的社会,情况就恰恰相反。例如在IT社会,是否拥有IT知识成为人们代际的分别。这一分别也被称作数字鸿沟,用来指代如今年过五十的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无法跟上技术革新脚步的老年人被时代抛下。
第四,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老年人的地位高,在流动性高的社会中,老年人的地位低。
第五,越是在缺少文字的社会中,老年人的地位越高。这一指标在现代社会中不适用。
第六,越是在大家庭中,老年人地位越高。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指标同样不适用。
第七,个人主义越发展,老年人地位越低。
第八,在拥有财产的情况下,老年人地位较高。这一点我也认同。
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老人被视为麻烦这一认识是不争的事实。著名的日本文化论学者本尼迪克特对比了日美两国的人的一生,在美国,人的自由度会随着个人的责任能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孩童与老人随着他们责任能力水平的降低,其自由度也会降低。
与此相反,在日本,一般认为孩童和老人是自由的,这里所说的自由其实是指他们无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日本有句谚语称“七岁之前是神灵”,正如这句谚语所说,孩童时期任何行为都是被允许的。反过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会再次变回神灵。
日本的孩子都说不愿意长大,不愿做成年人,或许就是因为成年人的人生让人感觉毫无兴致。然而,在这种前近代式的生活曲线中展现出的将老年人与儿童等同视之的做法,是老年人们希望的吗?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京都的角美代女士的一首诗,《老年人的请求》。
老年人,希望有人说说话
他若说了什么,请回应他
他忘记自己已经说过,旧话重提
尽管有些烦人,请回应他
即使他弄洒了饭,请不要生气
即使他漏了尿,请不要训斥年纪越长,变得越发像个婴儿
身体越来越蜷缩一点一点地
愈发变得如婴儿一般
写下这首诗时,作者角美代女士六十一岁。老年人真的和婴儿一样吗?当护工对着你说,“来,奶奶,张口,啊——”,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老年人不是婴儿,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满载着经验智慧的人生专家。这种将老人与婴儿等同视之的做法,即所谓的“翁童文化”。在这样的思路下,对女性来说就会出现一种文化理想,希望自己老了之后“能成为可爱的老奶奶”。如果能够变成可爱的老奶奶,就可以依靠着别人生存。
这是一种“生存战略”,也可以将其称为一种“文化狡智”。
然而,每当我接触到这样的“狡智”,我就想反问,“难道不可爱,就无法生存吗?”“可爱”,作为一种生存战略,是女性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的一个字眼。若是可爱,就可以得到别人的照顾;若是可爱,就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相反,如若不可爱,就不是一个女人。如此说来,长相并不可爱的我难道就不是女人吗?成为老太婆的我就不是女人吗?长相并不可爱的老奶奶就无法生存了吗?如此这般的问题接连不断地浮现在我脑中。
应该说,“想成为可爱老奶奶”的想法是女性作为一种依赖性存在而生存下去的生存战略。在年纪不断增长的女性中,有谁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想要去成为一位可爱的老奶奶的呢?被称为“不可爱的女人”的我本人,就在当下都不可爱,难道会在未来变成可爱的老奶奶吗?考虑到以上问题,我认为创建一个无论可爱与否,人人都能很好地生存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把老人当作儿童一样来对待,是将老人和儿童一样视为没有责任能力的人,这种做法无非就是将老人当成麻烦,当成累赘。拒绝被当作儿童来对待,这正是向老学存在的意义所在。
03
应该思考如何去发挥老年人的智慧
中国有句古话:“老马之智可用也”,也就是说,老年人,明明有着很多人生经验与智慧。
但一直以来老年人一方面被当作人权问题的对象,另一方面又被视为不好对付的麻烦人物。作为人权问题关注的老年人,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而作为难对付的、麻烦的老年人,是要排除的对象。
无论是哪一种倾向,都将老年人当作弱者来对待。
我们应该更多思考如何去发挥老年人的智慧。
由于老年痴呆既认知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如何加以预防也不得而知。根据以往的经验得知,在患有认知障碍的人群当中,过往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比例较高。据说原来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居多,像我这样的大学教师,未来也很有可能会加入这一行列。曾经非常尊重智慧与理性的人,大概会很难接受失去智慧和理性的自己。
向老学学会会长武村泰男曾写道:“将高龄者视为人权问题关注的对象,或是视为排除的对象,这些观点总让人感觉与女性问题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句话实在是一针见血!
只有当社会中的女性和男性同样活跃,而不是将女性视为弱者时,社会才会发展。这是我们所提倡的理想社会,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并非如此。读到这里,我越发感受到这一问题的发展的确与女性运动的发展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如果把现在作为向老学的起点,我希望向老学可以避免走女性学曾经误入的迷途,不要再重蹈覆辙。
女性主义曾一度主张凡是男性能做到的,女性都能做到。虽然并非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认可这样的观点,但确有一部分人曾经这样主张。若是所有男性能做到的,女性都可以的话,那么在此逻辑下就会出现这样的主张:男性可能出现的过劳死,让女性来试一试;男性要去奔赴的战场,让女性一起去参与。部分女性主义者认为,只有这样才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所谓战争,无论怎样想,都是人类历史上所犯下的愚蠢行径中最为愚蠢的。
就算要追求男女平等,但有什么必要连男性愚蠢的行为也要去模仿呢?对此疑问,也有人会主张,这是实施愚蠢行为的平等。难道女性主义者们要去争取的是模仿男性愚蠢行为的权利吗?我直观地意识到不应如此。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要求的并不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强大,与男性一样有能力,所以希望能够和男性得到同样的待遇。女性或许天性柔弱,打起架来不占优势;或许生了小孩子后,要面对各方面的不利的因素。然而,就是因为这样,女性就不得不服从所谓强者的意志吗?弱者如何能够作为弱者而得到尊重,这才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向老学如果重蹈女性学走过的迷途,那么就会始终要求 老年人具备与年轻人相同的价值,就会一直强调老年人不是 弱者,就会有人提倡积极地变老,希望老年人即使年岁增长也要活得朝气蓬勃。
然而,当老年人无法再积极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
不是去宣扬因为老年人同样拥有能力,所以老年人有价值的观点,而是去创建一个社会,可以让老年人即使没有能力,依然可以不被任何人排斥地生活下去。一般来说,价值是指别人带给自己的某种价值。一个人可以有益于他人,这样的价值可称之为社会价值。当一个人不再具备这种社会价值,但依然可以保持为人的尊严时,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04
不要下意识夸高龄女性
“你看起来好年轻”
芭芭拉·麦克唐纳是一位女性主义者,我与她相识时,她已是一位高龄人士,而当时我三十五六岁。1985年,身材矮小、灰白头发的芭芭拉在全美女性 学会的会议上发出了坚毅的呼声,对女性主义中的年龄歧视 进行了强烈的控诉。那场演讲令人印象深刻。
“我出现在这里,并不是受到了邀请,这是通过斗争争取来的”,这是她当时的开场白。芭芭拉在演讲中向年轻女性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希望她们对高龄女性采取一些下意识行为时,要极力注意避免一些行为。
“其一,高龄女性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对年轻的你们有所 帮助。不要期待她们能够帮助到你们。同时,我们也不指望 你们对我们有所帮助。
“另一,不要以为对高龄女性说‘你和别的奶奶不一样, 活得开心、健康、有韧性’是在对她们进行赞美。即便对方将此视为一种恭维,你们这样的说辞也会助长社会上排斥高 龄女性的现象。”
“再一,不要对高龄女性说‘您身体真棒’‘您比我们都能干’。这是你们的想象而已。不仅如此,这样的说法表达 了你们关注的只是她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的事实。如果你的做法让对方意识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那么就是对她的一种贬损。”
“再一,即使高龄女性谈起关节炎或是白内障的话题, 也不要以为老年人爱发牢骚。就和你们热衷于谈论堕胎、避孕、育儿或是料理话题一样,我们只是试图让你们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的想法。”
“另外还有一点。不要以为,高龄女性就早已经是老人了。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高龄女性越是对这一话题展开叙述,进行写作,才越能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否定自己的社会;意识到这些高龄女性的努力是多么具有革命性。”
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
作 者:[日] 上野千鹤子
定 价:54.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平装
书 号:9787572617270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风靡亚洲的女性主义作家、早稻田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直面自己的衰老,以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述了老年生活、照顾、自立、护理工作和家庭等问题。由家人照顾真的幸福吗?女性在家庭护理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护理保险带来了什么变化?“团块世代”是如何老去的?享受生命之秋需要做什么准备和思想态度?了解和接受你会老去,不再恐惧或逃避,把它作为人生课题来学习,本书就是你走进这堂课的第一本教材。翻开本书,开始这段关于生命之秋的旅程!
一审|吴妤珑
二审|冯博
三审|谭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