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讲堂】第506期:刘玮《昆曲之美:似水如花 清韵流传》

情感   2025-01-22 22:35   陕西  

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欢迎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木兰书院”,免费订阅木兰微刊,与众多花木兰成为同伴!)



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欢迎走进木兰讲堂第506期。

2025年1月,木兰讲堂由威海木兰书院承办本期木兰讲堂是威海木兰书院微讲堂的第三场讲座。本期讲座在威海木兰书院活动基地线下举办,并通过威海木兰书院视频号同步直播。


讲座主题:《落红潇潇  纤笔铮铮——现代作家萧红的人生与创作

主讲嘉宾:刘   玮

友情主持:杨毛毛

讲座时间:2025年1月18日周六下午2:00

讲座地点:木兰书院威海分院活动基地


点击上方↑收看课堂直播回放


(由于网络原因,偶尔有卡顿,请谅解)
主讲嘉宾简介

刘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基础教学部教授,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苏州大学古典戏曲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在哈工大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昆曲之美》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元明戏曲与唐传奇的历史姻缘》《明清时期昆曲舞台演出本整理与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明清戏曲与明清短篇小说关系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均已结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曾获评哈尔滨工业大学“金烛奖”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生工作优秀指导教师、语言文学学院金牌导师等。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书院导师,作为评委参与校区组织的数次“诗词大会”活动。在威海电视台举办的多次“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中担任评委。

友情主持简介


杨毛毛(本名杨东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书院总院副院长、通识导师,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曾任哈工大(威海)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学校通识教育工作组组长。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及艺术美学、生活美学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美育的倡导、推行与研究。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在学术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近40篇。

出版有散文集《夜之窗》;多篇文学作品在《散文》等报刊发表;有作品在全国征文中获奖;多篇文章入选各类文集。

曾获得山东省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哈工大三八红旗手、哈工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哈工大优秀教师、哈工大(威海)“我心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2025年1月18日下午两点,在威海木兰书院活动基地“得一文化空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威海木兰讲堂】线上线下同步视频直播讲座“昆曲之美:似水如花,清韵流传”精彩启幕 。本次活动特邀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刘玮教授——一名资深的戏曲学博士后,带领大家踏上昆曲的探“美”之旅。特邀刘玮教授的好友同事、木兰书院的顾问杨毛毛教授主持。



刘玮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研究经验,从昆曲的发展起源、各个时期的名家佳作、独特的美学内涵,再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路径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揭开昆曲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讲座中,刘玮教授巧妙地穿插了诸多精心挑选的音视频资料,让昆曲的经典唱段与精彩表演鲜活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她还凭借专业的视角,对演员在昆曲表演中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细致入微地解读其中蕴含的表演技巧与艺术精髓,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对昆曲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她的引领下,木兰姐妹们仿佛穿越时空,深度领略到昆曲那跨越数百年的独特魅力 。

  在刘玮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大家对昆曲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悠悠六百多年的岁月长河中,它不断沉淀、发展。在戏曲领域,昆曲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对众多其他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百戏之祖”的赞誉实至名归。


这堂精彩纷呈的讲座,赋予了“似水如花,清韵流传”这一主题全新的内涵与解读。课后,木兰姐妹们沉浸在昆曲带来的艺术震撼中,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与分享:



• 杨晓英副院长说:感谢刘教授倾囊相授,有机会能听到您研究的学术课程,真是我们的福气!只可惜时间太短,您把能压缩的经过精心挑选压缩,把精髓集中在短短三小时呈现给姐妹们,您的认真致学,让大家掌声不断,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结束。昆曲之美在您的娓娓道来中如曲水流觞,精彩不断。似水流年在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水袖婉转中静静流淌。一下午的时间在美丽的环翠楼得一空间,如穿越一般回到《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曲调中,至今就像梦中一般。再次感谢刘教授带给我们的这场昆曲盛宴!



• 邓志君老师说:昆曲之美,美在绮丽典雅的曲词;美在低回婉转的唱腔;美在优雅婀娜的身段;美在至纯至真的情感;昆曲之美,更美在刘教授娓娓道来的讲授,美在她对传统戏曲的一往情深,美在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纯粹。感谢刘教授,感谢书院!



• 高宏老师说: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应该说“有生命力的、美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票通过非遗申请,昆曲当仁不让的是世界级的艺术。她的生命力,体现在几百年了依然在蓬勃的发展,体现在“字清腔纯”气息喷薄的唱腔里,体现在真真切切的感情里!她的美,体现在文人士大夫的雅韵诗词里,体现在悠扬婉转的唱腔里,体现在舞蹈身段的举手投足里, 刘玮教授说有种说法,昆曲好的观众在台湾,也许这次授课后,我们“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木兰姐妹们,会涌现出许许多多好的观众。也许自此以后,每当电视机,手机里,路过哪里听到昆曲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个浅浅的会心的微笑拂上脸庞,2025年一个有阳光的冬日午后,我曾经听过刘玮教授关于昆曲的高水平讲座。谢谢刘玮老师!谢谢木兰书院!



• 卓玛老师说:今天听的真真是意犹未尽,好想听刘老师多讲一些昆曲知识,带着这些细节去欣赏昆曲,知道它究竟美在哪里,做个好的观众也需要多多学习,感谢刘老师!感谢木兰书院安排这么好的讲座!



• 刘云英老师今天听刘伟教授的《昆曲之美》,我由衷的羡慕现在的青年学子,他们在校园里居然可以听到这样的课程。戏曲是我们少年时很难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与京剧院只有一街之隔,我曾陪妈妈去听过几次京剧,完全不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舞台两侧的竖屏上用幻灯显示着字幕,我便看字幕,有一出戏应该是《七品芝麻官》,很搞笑,套用今天的昆曲知识,那主角芝麻官应该是丑角,七品县令帽子上的两个纱翅颤颤巍巍的,还有坐在地上用臀支撑向前弹跳好几下,当时只觉好笑,现在却觉得演员功夫了得。后来戏曲没落,京剧院的剧场便放映电影,后来我回家探亲,发现那里也演二人传。戏如人生,戏曲的命运也跌岩起伏,当我们在聆听刘老师讲昆曲的清韵流转时,戏曲已经又一次在中国的南国北疆被重新热爱了。老师在播放《牡丹亭》片段时,我想起《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听到的就是这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我早就在小说里听到了昆曲,原来昆曲能在今天被我们听到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改造和传播,感谢刘老师,您今天又在昆曲的讲解里度化了我们这些人。



• 宫君红老师说:对于戏曲的认知从小时候春节听京剧,越剧开始,相比较更喜欢越剧红楼梦里的服装和演员抑扬委婉的唱腔,可能每一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美的梦吧!17年跟着巫娜学古琴,老师说起昆曲对弹琴的帮助,它会提升你对曲调韵律的认知,让曲子更有味道,便有点留意,昨天很遗憾因为活动冲突没有去现场,感谢网络的设计者,让我晚上回家看了回放,肯定不如现场听,但听了刘玮教授的课,对昆曲有了概念,对唱念坐打,婉转迤逦的唱腔,留白的韵味有了新的认知,看似柔软实则充满韧性,让你觉得一句袅袅音消,没料想又来了一句,有柳暗花明之觉!2025的愿望之一一定去听一场昆曲感谢木兰书院高品味的活动,点赞感恩!



• 李白云老师从9岁那年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爸爸从长影拿回来的电影胶片,到小学五年级跟同学们爬上玻璃窗看文化宫化妆室《春草闯堂》演员化妆更衣,耽误了晚自习被老师一顿责罚;从自己下岗每个月仅挣200块钱工资竟拿出40元钱托人从杭州捎过来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到19年夏天乌镇东栅身着旗袍在古巷拍照被游人惊呼“花样年华”;从西湖行舟断桥烟雨,参观心中挂记了几十年的雷峰塔,到昨天刘玮老师的似水如花,清韵流传,轻声细语的讲述,如幻似梦的短片,让我心领神会,茅塞顿开。《西厢记》《桃花扇》,那些埋在心中半个世纪的文字变成了昆曲摇曳在我的梦里。感谢刘玮老师!期待日后继续跟随您学习。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



• 郭文静老师木兰书院,品味体验的摇篮!在辞旧迎新场场精彩讲座之后,刘玮教授的昆曲之美课程让姐妹们对昆曲的前世今生有了概念和认知,尤其是结合视频看到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的艺术功夫,令大家耳目一新,意犹未尽。昆曲在开放、包容、规范中发展形成后,为我们熟悉的京剧,秦腔,豫剧,越剧,黄梅戏等等戏曲发挥了先祖之力…感谢刘玮教授的精彩分享,感谢书院组织策划,感谢卓玛老师领我进群学习成长。

• 赵春英老师自参加书院的第一场书事后,因各种原因就一直错过着,也深深遗憾着。昨天有幸线上聆听刘老师讲授的《昆曲之美》。昆曲,虽是华夏文明的一枚瑰宝,但对我们大多数而言,她只是一种历史与艺术的存在,我们熟悉地陌生着,这种感觉苍凉而无奈。幸有刘教授这样的传者,将昆曲的前世今生,及昆曲的文学与舞台之美之韵,娓娓讲述。虽三个小时,道不尽昆曲之精华,但聆听的每一个人,一定不只是“昆曲”二字的熟悉,也一定不止于无奈的陌生。木兰,昆曲,一武一文;上一场木兰词与词中的法律问题,感性与理性;这些是一种怎样的无意或有为的切合,禁不住佩服感谢发起人为女性立起的人生向往。木兰远也,但这一场场讲座,岂非一次次植入我们以木兰精骨,木兰近也!



• 张建老师说:从前认识昆曲是模糊的,只是看《红楼梦》里会经常提到,昨天听了刘玮老师的讲述让我对她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对她优雅的气质,优美的韵律,对演员精湛的舞台功夫更加心向往之,为我们有这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感谢刘玮老师和木兰书院让我的余生更加充实。

• 寒梅老师说:冬日的午后,有一场昆曲讲座,我没能去。坐在山里的火炉前,烤着地瓜,擎着手机看刘玮教授的直播。壁炉里噼噼啪啪的烧柴声和手机屏幕婉转流莺的昆曲,此刻多么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我对戏曲不甚了解,只是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看过几场京剧,再就是跟着收音机或广播听过吕剧,再后来在电视上跟着老爹老妈被动地看过不少戏曲节目。京剧、越剧、黄梅戏都能大概听出具体的剧种,唯独对昆曲我是混淆的。我曾经无知的以为苏州评弹就是昆曲,也以为昆曲就是吴侬软语的嘤嘤呀呀。我这个戏盲真是感到汗颜。《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游园惊梦》等,这些经典的剧目,软糯细腻的水磨调,都在自己的脑中耳熟能详,却不知给安放在哪里?听了刘教授的论坛,仿佛自己受到了启蒙,茅塞顿开。昆曲之美在于曲调的婉转,在于词藻的绮丽,身段的婀娜……扇子一扇满舞台的花花草草。方寸戏台上,水袖一舞动四方。一曲唱出嗔喜怨怒,唱出刚柔相融的性情。600年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被誉为百戏之师,入选非遗实至名归。如果没有刘教授的讲座,我不会知道昆曲的前世今生,不会触摸到它的文学之美,写意性之美,舞台之美……感谢刘玮教授的精彩讲座,感谢木兰书院的精心组织!还有,本期的论坛线上直播流畅且还有回放能回顾,完美,点赞,给后期送小红花。



• 木兰书院总院发起人文芳老师说:热烈祝贺【木兰讲堂】第506期公益讲座圆满成功!今天讲座很完美,老师讲得精彩,姐妹们互动热烈,整场直播画面清晰,声音流畅,终于生成了完整版的直播视频,真是太好了!刚才回放收看了讲座视频,细细品味昆曲之美,更感受到了威海木兰姐妹们的热忱、博学和优雅!再次感谢刘玮教授的精彩讲座!感谢毛毛姐的友情主持!感谢红霞姐及威海木兰团队姐妹们的精心组织和默默奉献!感谢线上线下所有老师和姐妹们的关注和参与!2025年元月18日,在这个美好的冬日午后,一群美丽的木兰女子相聚在一起,品茗聊天,赏昆曲,话人生,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再次欢迎姐妹们走进木兰书院,让我们一起“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共同去邂逅我们生命中最美的传奇!



• 杨木院长说:作为职业导演,对于舞台表演的身台形表,坐念唱打,还是经常要提及的,但是对于戏曲艺术的认识,最早来源于少年时代的革命样板戏,之后便是晚会上的小段戏曲节目,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对于昆曲知识更是困乏,只知道她的优雅婉转,曲高和寡。昨天刘教授的讲座,让我第一次真正走近昆曲,听的很认真,但还是似懂非懂,对于昆曲,我无疑是个小白,可是一点不耽误我对于昆曲的喜欢,那种看似悠扬,实则也充满张力,让人不由得随情入境……感谢刘老师!姐妹们的课后感言更是让我满满的感动,我们的一点付出,换来姐妹们的美好体验,值了。

看到木兰姐妹们精彩分享,文芳老师禁不住赞叹:威海木兰姐妹们都太有才啦!个个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真正是刚柔并济,能文能武的当代花木兰!为威海木兰书院的姐妹们点赞!


• 刘云英老师也由衷叹道:怎么都写的这般好看,这般美妙!让已近年关的我们,有了令人心动的礼物,还有什么比动了诗情更能令人多巴胺飙升的呢,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呢!


是啊,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昆曲宛如一泓清泉,潺潺流淌,缓缓滋润着大家的心田,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那份久违的敬畏与热爱,让大家在喧嚣的尘世中,重新找回那份遗失已久的宁静与美好 。愿这份宁静与美好与我们木兰书院的姐妹们永远同在!


• 讲座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撰稿

威海木兰书院秘书长马洁
……………………………
编辑
文君

木兰书院微信公众号:mlsy3838

木兰微刊投稿邮箱:mlsy38@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673799439

转载注:来源木兰书院微信号mlsy3838否则追究

本期编辑:叶子  审核:晓燕   法律顾问:红梅

木兰书院
花木兰,是举世闻名的巾帼英雄,是天下女性的骄傲和自豪。【木兰书院】是女性成长的平台,让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以我们的美丽和智慧,带给这个世界以美好希望!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飞升——欢迎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