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欢迎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木兰书院”,免费订阅木兰微刊,与众多花木兰成为同伴!)
发起人院长杨木女士、副院长车燕丽女士及总顾问杨毛毛女士共同揭牌,书院副秘书长樊利华老师主持。现场的姐妹们见证了在这片蓝天碧海间,一个供大家修身养性、相互学习提升的精神家园的诞生。威海木兰书院的挂牌仪式,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如樊利华老师深情阐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的揭牌仪式不仅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新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木兰书院威海分院,在未来能够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智慧碰撞的舞台和心灵交融的港湾”。
冥冥之中仿佛是一种奇妙的巧合,今天恰好是备受大家喜爱和尊敬的文学大师路遥先生逝世 32 周年。而在他的故乡延安,木兰书院创立之初,正是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启了书院的文学之光。这道光芒一路绽放,从 2013 年到 2024 年末,用十年的时间,木兰书院已发展到了二十家。木兰精神与路遥人格魅力及文学精神一路绽放。承接这束光,今天与路遥有着深厚渊源的杨木老师,为大家讲述了那个真实的路遥的一生——“苦难与坚韧,浪漫与悲壮”。在我们平凡的世界里,这道“光芒”给予了我们心灵的启迪和生命的力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残酷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份“英雄主义”正是路遥为我们树立的榜样,也是木兰书院发起的初衷。用书香充实自己,抵御生活的磨难,不仅要宜家宜室,更要宜国。
杨木老师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真实,真诚,几度哽咽,令姐妹们为之动容。
在场的零零后海归小美女张络维为杨木老师献花,也代表了在座各位姐妹们的心意。
(杨毛毛老师)
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因生病住院的卓玛老师也赶了过来,而且过后在微信群里又做了文字的分享。卓玛老师说:“一直想听杨姐和毛姐讲路遥。在与杨姐将近三十年的友谊中,我知道她和她的家庭与路遥关系匪浅,还有她和毛姐姊妹俩的学识、胸襟、高度、态度,都是路遥最好的解读人之一。今天,2024年11月17日,路遥去世32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木兰书院威海分院成立,杨姐开院第一讲《路遥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我终于心之所向,得偿所愿,幸甚。杨姐为我们讲述她所了解的路遥,他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生轨迹,还有路遥的作品及影响力,把“路遥”这个名字还原给我们一个鲜活的人,间或毛姐会有一点提醒,有些细节姊妹俩甚至有点小分歧,我相信杨姐是客观理性的,然情到浓时依然动容,潸然泪下,是的,这才是鲜活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是敢于发声、有担当的人,是和路遥一样的人。《人生》、《平凡的世界》,我二十来岁时如饥似渴地读过,深深地迷恋书中人物,甚至高加林的扮演者周里京曾是我年轻的心中向往的男子……也只是读过,艰难地读过,掩书后再也没有重读,这部书对我来说太沉重了,重的我没有力气再去打开它……但它深深地沉入我的心底,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书中人物在自己身边都能找到,在苦难中开出灿烂的花,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物的浪漫,坚韧、悲壮,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甚至我们自己的身上,也有着和他们一样的美德,一样的缺憾,这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是这片热土给予我们的养分、力量。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他大概就是那个点灯的人吧,他奋其一生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善莫大焉!而杨姐和毛姐以及为路遥发声的人,大概就是这盏灯的传灯人吧,善莫大焉!讲座后的分享依然精彩,最开心的莫过于零零后女孩的发言,我们的新生代已然接过这盏明灯,被它引领,守护它,直至成为它。我想,路遥有知,也会心下甚安吧。这样的木兰书院,让人好爱。”
杨木院长的精彩讲座第二天在群里持续热烈,姐妹们纷纷发小作文来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
楚楚老师说:“昨天听了杨木老师的课有感而发。首先感谢杨院长把我和我的同事带进木兰书院这个大家庭里,才有机会聆听杨木老师讲《路遥及其作品的影响力》今天情绪有些激动,首先是被杨木老师的真诚、真实用心投入地讲说这堂课而感动,其次是她对人生的态度,那份对正义的坚持让我感动,不是所有人都敢于发声,或许这也是我内心想要坚持的那份力量,今天杨木老师让我更加坚定。虽然初次见,但内心的那股崇敬油然而生。路遥前辈,之前了解不多,我在多年前看过《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虽剧情模糊,但孙少安那股向上的力量,那股韧劲儿却记忆犹存。听完路遥老师的故事,看到他对作品的专注、执着,倾其一生把人生最美好的都留给了世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几句话“什么是人生,人生是永无休止的奋斗。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要超越胜利”这般格局与高度让我钦佩。或许是你在意哪方面,哪句话就会更加触动你。文学对我来说接触不多,但跟大家在一起读书的氛围,杨木老师的代入感,真切易亲近的感觉,让我一开始从陌生环境的不适一下子融入进来,以前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慢慢随着年龄、经历或者是自我认知的觉醒,我发觉不能把运气和年轻当做资本,读书才能真的沉淀,于是当你想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发现读书这条路上,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读书,你有什么理由不读书,还好自己也不算太晚吧。我也很幸运,能遇见一个又一个好的读书平台,而且身边遇到的都是善良 乐于助人的朋友 同事和长辈们,最后感谢遇见,感恩遇见!跟大家说早安!”
(于芳萍老师)
于芳萍老师也再次发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我之前只知道这本书,却没有细读过,但从杨木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解,一下子让路遥先生鲜活了起来,仿佛他就是我身边的朋友,听着听着我竟然分不清是现实还是书中的故事!讲到动情之处,我也随着杨木老师潸然泪下,陕北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一群英雄气概的人民,而路遥先生是其中一位鲜明的代表!虽然我没经历过那样的苦难,但我也有成长的烦恼,路遥先生深深自省,修圣贤之道,即使盛名在外,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谦卑敬,他内心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让他在这纷杂的世界,始终能知行合一,影响一辈又一辈的年轻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今后还能继续在咱们木兰书院向各位大咖老师们学习!感谢,感恩木兰书院的老师们!”
(师晓青老师)
师晓青老师更是深情道白:“路遥,一个成长于黄土高坡的文学家,他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为了完成这部反映陕北人生活习俗、性格品质、思维方式的小说,倾尽生命的全部,这里有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有他浪漫的情怀、有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对劳动和苦难的理解能触发读者的深刻反思,他塑造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等人物形象鲜活明晰,他们在生活中的不屈不挠和执着追求让人动容。杨木老师结合路遥生平、性格、生活习惯的讲解让我们对作品有更加深厚的理解,特别是总结路遥的一生的关键词“悲壮”,更是突出了陕北人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这一点与花木兰的传奇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是来自陕北的女子,愿意在木兰书院与大家共同品味生活、习知怡情、涵养品性。感谢杨木老师邀请走进这个大家庭,愿威海木兰书院越来越好!”
(高宏老师)
高宏老师分享道:“我虽从小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但跳出书籍思考的太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第一次体验了工作以外的另一种生活,感谢两位杨老师的讲授和书友的分享,智慧且热情,知性又感性,引领更深刻的读懂书和作者,去体悟生活。期望跟随木兰书院一起成长,从一个‘读过书的人’,真正成长为‘读书人’,做一个内心温柔而坚定的智慧女人,让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向玲老师也动情地说:“昨天杨木院长讲路遥的一生语言朴实无华,像听故事一样让我入迷,深深感受到陕北人骨子里的正气和坚韧不拔!杨木老师也是如此敢爱敢恨,敢说观点鲜明的话,让人感受她的人性力量和鼓舞,正如鲁迅先生的呐喊之力,麻木混沌的人世间需要这股力量,殊不知有几人能发声呐喊?”
邓志君当天分享完又书写了一段深情的文字:“注意到杨木老师讲座中的一个细节:在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作品之前,路遥翻阅了1975至1985十年间的每一期《人民日报》,甚至于手指都翻出了鲜血。透过一篇篇或明晰或晦涩,或真实或虚妄的文章,他苛取细节,见微知著,提炼出作品宏大的主题:不仅仅是贫穷中的奋斗,苦难里的坚韧,更有对十年间政治,经济变革的褒贬,对城乡壁垒的深入思考和呐喊。特别认同杨老师的一句话:路遥是为那个时代而生。他的所有痛苦、思考都属于那个时代而非自己,当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离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我们不能用一种庸常的眼光来考量他的爱恨情仇,他就这样沉甸甸的在人世间走过,把沉甸甸的作品留在人间,把沉甸甸的思考留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因事没有到现场的宫君红老师也有感而发:“平凡的世界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买的一部小说,好几册我记得,搬了五次家也没舍得扔掉,因为它是我青年时期最让感动的一本书,从文字中感受到路遥的善良和对人性的通透,无论多么好的人有不足的一面,无论多令人讨厌的人也有可爱的一点,记得因为这部小说他有一本随记《早晨从中午开始》,里面有每一个人物描写的细节,当时就觉得这个作者太可爱了,他是把自己揉到作品中的,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饱含着他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因为出差遗憾错过杨姐的讲座,希望下一次可以遇见!”
岳明静老师也在群里感慨发言:“平凡的世界,我买的是墨绿色封皮的那一版,现在还在家里,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黄土高原上的农村,其实是所有农村的代表,生活的艰难和磨砺,从来都没有少过。奶奶从破棉被里摸索出黑了的去痛片,多么真实!孙少安的选择,既遗憾又有种当然如此的感觉;少平和晓霞,年轻时怪罪作者,现在看只能如此;心疼润叶,她受了那么多委屈,还是用善良的底色挽救了那个不幸的人;田润生娶了郝红梅,很意外,但温暖,这个世界上,所有含辛茹苦的女性,都应被温柔以待。”
(杨晓英老师)
为此次活动忙前忙后的书院副院长杨晓英老师,看到大家的分享也由衷慨叹:“从大家的分享中能够感受到杨木老师讲座的生动之处,她的感染力让路遥先生更加鲜活起来,好像身边的一位长辈亲人,给我们指引。在路遥远先生逝世三十二周年,能够听到杨木老师的讲座是我们的福气。感谢杨木老师!感谢大家的分享!”
……
木兰书院微信公众号:mlsy3838
木兰微刊投稿邮箱:mlsy38@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673799439
转载注:来源木兰书院微信号mlsy3838否则追究
本期编辑:叶子 审核:晓燕 法律顾问: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