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木兰书院 木兰书院 2024年08月11日 16:42 陕西
![]()
读经典美文,做智慧女人——欢迎走进木兰书院,邂逅生命中最美的传奇!(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字“木兰书院”,免费订阅木兰微刊,与众多花木兰成为同伴!)
![]()
和路遥拉话
宏兰
![]()
清晨,顶着初冬朔风,我沿着一条路走向一座山寻找一个人。这条路是延安大学后山上的小路,这座山叫文汇山,这个人叫路遥。路两边全是梧桐,叶子硕大,落了一地。公交车驰过,黄叶在车轮后翻飞。“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叶赛宁的诗句涌上心头。冬天来了,梧桐叶尽力展示着这最后的绚烂,但一阵风过,悉悉索索飘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梧桐叶的一生看似结束了,但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又有新叶萌发。而人就不行了,如路遥,他已告别这平凡的世界整整三十二年了!![]()
我来祭拜他,感念他在苦难的日子里给我的精神滋养,感念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信念忠告。我采摘下沿途不多的几朵黄花配上几枝绿叶,扎成一束花,放在他的墓前,献上一个热爱文学的后学的敬仰。说是墓园,其实就是半山梁上挖的一个平台。一面护坡石墙上写着他的那两句广为流传的话,一个用石头垒成的半球型墓冢,一尊戴着宽边眼镜的路遥半身石像,一块不大的黑色大理石上写着“路遥之墓”,还有两张石桌几个石凳,供凭吊者歇息。朴素中透着石头的坚硬和倔强。墓地夹在起伏蜿蜒的三道梁中间,视野开阔,山下是他的母校,再往远就是那条著名的延河,静静流淌。显然有人来过,四个花篮几十枝花。知道路遥爱抽烟,摆了一溜燃去半截的香烟。墓桌前还放着一个有路遥像的KT板,横的竖的写了不少的话,时间长了,有好多都看不清了,唯有"像平凡人一样生活,像润叶一样去爱,像少安一样奋斗!”的字样特别清晰,肯定是《平凡的世界》的忠实读者。雕像基座上放着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写满了文字。我看了落款,是延大医学院的一个学生,昨天写的。![]()
“尊敬的路遥先生,时间过得真快呀!上次来这里,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了。32年前,您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离开了人世。上次,来去匆匆。此时,我提笔写信,以表达我对您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敬意……您可知《平凡的世界》被翻拍成电视剧了,火的不要不要的,‘西北的荒漠种不出玫瑰,我锤死你是我最汹涌的爱意’……愿您的精神永存,愿人人淳朴、善良!”我邀了外孙富贵全家同去,这个“小小讲解员”普通话不错,我让他把这封信读给路遥听,稚嫩的童声在山谷间飘荡。小狗阿福像能听懂似的,不吵不闹,静静地卧着,仰脸看着它的小主人…… 看来不光我记着,还有这么多的人记着他的忌日!很想和路遥拉拉话,细说他走后平凡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从山坡上来两拨人,一拨是两个学生,提着两个黑塑料袋,也许是两颗苹果或者是几个馒头。放下、躹了躬就转身离开了。还有一对像是夫妻,年龄大约有60多岁吧,男的点了一根烟放在墓前,女的双手合十,静静站了一会,也离开了。我很想坐在石凳上与路遥再拉拉话,因为来的时候找不着路,折腾了半天,现在已经快中午了,富贵说饿了。是的,对孩子们来说,饿了就得吃饭。什么精神食粮,不顶饿!![]()
前两天,我到北京参加了“贺敬之创作85年座谈会”,老人刚过了百岁生日。他对延安有着很深的感情,1940年16岁的少年来到延安上了鲁艺,1945年离开延安奔赴前线。他常说“延安的小米饭养活我长大”。1956年3月,他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西北五省绿化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一年的延安。参观旧址、杨家岭种树、探望鲁艺桥儿沟的乡亲,会议结束前有个联欢会,大家给他布置任务,于是感冒发着高烧的贺敬之将几天来的激动和感动倾注笔尖,写下了激情澎湃的《回延安》。68年后,无数到延安旅游的人挂在嘴上的还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归来,和一个晚辈谈起我去参加这个座谈会。他问“贺敬之是谁?”我惊诧,“就是写《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人。”他“哦”了一声,“这个我知道。”他是个90后,又是理工科的,不知道贺敬之好像也正常。但我心里还是有些惆怅!在主管了一个地方的宣传文化工作之后,我不竭余力鼓励支持文学爱好者读书写作,召开创作座谈会、参加读书分享会、为写长篇的同志解决困难,拿出不多的钱去奖励。我希望整出一块好地,让更多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有人说在一部手机行天下的速读时代,你鼓励扶持他们,写下的书有谁看?有的,有的,我坚信。![]()
苏东坡走了923年了,我们还在吟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曹雪芹也走了261年了,贾宝玉依然穿梭在大观园、林黛玉仍在潇湘馆垂泪。路遥也走了32年了,高加林活着,少平、少安活着,亲爱的巧珍活着……下山的路很窄,树叶落满小径。昨天下了点雨,早晨天阴着,这会刚放晴,空气愈发清冽,陕北的冬天真的来了!今年十月一,我因出差,没能回去给母亲送寒衣,心里总觉得慌慌的。今天,我深深地躹了三个躬:先生,您在泉下,若见了一个瘦瘦的、干净的、名字叫秀英的老妇人,一定代问她好,说她的女儿很想她。【木兰原创】宏兰:最美的胸针
![]()
![]()
作者:宏兰,原名杨宏兰,现任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延安日报社、洛川县委宣传部、志丹县委、延安市计生局、安塞县政府、甘泉县委、延安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于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多篇。
木兰书院微信公众号:mlsy3838
木兰微刊投稿邮箱:mlsy38@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673799439
转载注:来源木兰书院微信号mlsy3838否则追究
本期编辑:张如意 法律顾问:李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