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052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全部6篇评论文章
01 星辰大海去追梦(青春之声)
李林蔚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点赞、比心、敬礼、飞吻,出征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表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中,两名90后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在他们身上,让人看到通过努力梦想皆可实现的无限可能。 从孜孜求学的乡村少年,到奋飞海天的飞行员,再到逐梦太空的航天员,宋令东始终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而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毕业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尽管背景履历并不相同,两人最终还是“太空相见”。时代的飞速发展为当代青年奋斗圆梦提供了无限可能。当前,青年人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充盈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施展抱负、展现才华。 奋斗圆梦,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还需涵养厚积薄发的定力。为了实现人工合成淀粉“0到1”的突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淀粉项目经理蔡韬和团队成员一做实验就是3年,光是实验记录就摞了半人高;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猛带领团队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多年,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我国在全球率先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青年人志存高远,往往愿意做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的工作。但越是开创性的事业,越需要前期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才能迸发出厚积薄发的力量。在快节奏的时代,广大青年更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速成式”心理,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坚持一下、再往前一步,便能迎来“柳暗花明”。 奋斗圆梦,还需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的勇气。顺风,固然能借势而起;逆风,若是能顶住压力,亦能“翻盘”。作为第三批航天员,宋令东需要完成基础理论学习、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学习等众多科目任务。面对一时的落后,他自问:“从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究竟差在哪一步?”他改变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慢下来、稳下来、静下来,各项训练成绩稳步提升。面对一时的不如意,与其陷入自我怀疑和内耗,不如客观理性加以分析,是自身知识、能力不足,还是欠缺经验、历练,再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通过一件又一件具体而微的事,见证自己点滴的进步和改变。 支持青年人奋斗圆梦,还需要更多宽容和信任。青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迷茫。鼓励更多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容友好的环境,为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更大限度激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试错、容错、纠错,让他们在新赛道、新领域打开思路、放开手脚。 希望寄予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脚踏实地、奋发有为,梦想的星辰大海便不再遥远。
02 “让花农多赚点,让花店节约点”(青春日记)
张 星
云南是花卉产业大省,然而,传统的鲜花交易多是线下交易、多级交易,过一道中间商,可能就加价两三成,损耗也要多出不少。多级交易、层层加价,导致花店买花贵;先剪花、后卖花的交易方式,令花农议价能力弱。 如何让老百姓买花便宜,花农也能多挣钱?我和一群80后、90后伙伴一合计,“互联网+花卉”创业在云南昆明有着特别的优势——种植、交易、物流产业链集聚,通过花农、花店直接在线交易,花农先卖后采,收入增加、时间缩短、损耗降低,可以实现“让花农多赚点,让花店节约点”。 想法有了,真正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搭建线上交易平台不难,难的是吸引花农和花店来到平台交易。刚起步时,一天的订单量只有个位数,愿意供货的花农也少之又少,为了让用户到平台交易,我们团队自己去线下花卉交易市场采购鲜花,再发给各个花店。这种忙碌一整天却仍入不敷出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才让平台的“人气”逐渐旺起来。 在创业过程中,我意识到,年轻人创业要坚持长期耕耘。单纯靠价格低,或许能吸引一批用户,但只有综合性价比高才能留住用户。“种花不容易,抽检不合格就不卖,多浪费啊!”一开始,不少花农对平台抽检很抵触。为了帮花农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在田里连续蹲守几个月,跟花农一道琢磨种植技术。鲜花品质有了保障,买卖更容易了,花农不仅抱怨少了,还主动要求抽检:“我种的花你放心检!” 不只是我们,很多从事花卉行业的年轻人也在发力。云南是中国鲜花产业的重要市场,一群年轻的鲜花主播从五湖四海聚到昆明,00后新农人也陆续上岗,有的当地年轻人大学毕业就回到了花田,以更科学的方式种花、交易成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我们一边开设网络课程教花店如何运营,一边跟农资公司合作,引导花农科学种植,用汗水浇灌出一路芬芳。短短三四年,我们的鲜花交易平台就吸引了上万家花农、十几万家花店在线交易,帮助上万鲜花种植户增收致富。如今,大量花店花农在我们平台交易,让我们对推动本地鲜花产业发展有了更大动力。我们要坚持耐心和细心,不骄不躁、长期耕耘,让鲜花给越来越多人带去芬芳。 (作者为云南花伍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本报记者杨文明采访整理)
03 寻根溯源,汲取奋进力量(金台点兵)
金正波
前不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最后一站来到“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官兵整齐肃立,宣读誓词,与抗美援朝英雄后代、老兵代表一起参与巡礼活动,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飞行经历的飞行员,范峰第一次坐进“米格—15”战机座舱。触摸着70多年前的操纵杆,他语气坚定地说:“我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传承杆’,必须发扬胜战传统,苦练战斗本领,守好祖国空天!” 今年是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空军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人民空军筹备、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红色地标,贯穿全年开展“空军红色地标巡礼”主题活动,全方位呈现人民空军在党的带领下向战奋飞的伟大航程。主题活动每到一处,都会安排青年官兵与老兵代表一起学习军史,回顾峥嵘岁月,感悟奋斗精神。 寻根溯源,初心不忘。东北老航校旧址气象台、空降兵伞塔、“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一个个红色地标,不仅是人民空军奋斗奋飞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力量的凝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寻访革命旧址,诵读军史故事,宣讲英模事迹,观看军史题材文艺节目……这些年,各部队广泛开展军史学习教育,让官兵从军史中感悟光荣传统,激发历史荣誉感和时代责任感,从而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军史,砺志铸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荣誉室里,珍藏着半截烙有“长征记”字样的皮带。长征期间,红四方面军274团八连第三次过草地,陷入断粮困境,14岁战士周广才忍饥挨饿留下半截皮带,要带着它去延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全军将士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前进道路上,广大官兵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学习军史,砺战激气。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哪怕烈火焚身,也岿然不动,直至付出生命;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战位,慷慨赴死。走进一处处革命旧址、瞻仰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让先辈们英勇无畏、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唤起广大官兵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激励自身锤炼过硬本领,提升打赢能力。 回望历史,汲取智慧营养;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只有自觉把军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注入强军兴军伟大实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
04 根向下扎 花向上开(人文茶座)
张 贺
台上唱腔婉转、舞姿飘逸,台下聚精会神、掌声连连。近年来,越来越多文艺院团积极开展送戏下乡,不但令乡村群众大饱眼福、大过戏瘾,也激发了文艺院团的生机活力,坚定了传承发展传统戏曲的信心。 送戏下乡的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乡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培养和扩大观众群体、厚植戏曲传承发展土壤的有效举措。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等新媒体的流行,观众流失成为所有传统戏曲面临的共同问题,观众群体的老龄化所带来的市场萎缩、青黄不接是文化传承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而乡村正是传统戏曲的沃土,庞大的观众群体给文艺院团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乡村至今仍保留着戏台,每逢年节,总要搬演戏曲,许多老乡仍保留着听戏唱戏的爱好。 东北农村流行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西北老乡说:“秦腔就是咱老陕的魂儿”;浙江乡亲把越剧视为文化名片,以人人会唱为荣……这种热爱是传统戏曲社会基础深厚的明证,也是文艺院团克服困难坚持送戏下乡的原动力。送戏下乡有效激活了农民的观戏热情,使听戏唱戏的爱好和习惯得以保持。 “百闻不如一见”,许多年轻人正是在面对面观赏时发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宁夏京剧院“文化大篷车”走乡串户,吸引了一批小戏迷学京剧,有的孩子如今已加入京剧院,成为送戏下乡的中坚力量。现在不少文艺团体年均送戏下乡演出数百场,观众达数十万,送戏下乡呈现出“演得激情、看得热烈”的喜人景象。 明代大学士丘濬曾指出,戏曲“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亦不自觉……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关万世纲常之理”。传统戏曲润物无声地传递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对群众的道德风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传统乡村社会里,正是通过看戏,许多人学会了明辨是非善恶、感悟着家国情怀、寄托着美好希望。用古人的话说,戏曲可以“正人心”“淳风俗”,对于世道人心功莫大焉。 今天我们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戏曲依然可以发挥以文化人、淳风化俗的重要作用。 河南许昌鄢陵县豫剧团坚持送戏下乡60多年,既演老戏也演新戏,针对农村高价彩礼等陋俗编创的《彩礼情缘》,讲述了一对青年摒弃落后习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的故事,备受乡亲们喜爱。 根向下扎、花向上开。送戏下乡打开了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的空间。扎根于农耕文明的土壤、吸吮着乡土文化的营养,传统戏曲一定会在观众的热爱中生生不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新的贡献。
05 中国智慧点亮全球治理的“拉美时刻”(和音)
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南半球初夏时节,见证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的历史性时刻。11月13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发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明确信息,用中国智慧点亮全球治理的“拉美时刻”,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汇聚磅礴力量。 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以坚持开放发展回答世界之问。早在2017年1月,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习近平主席就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振聋发聩地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为迷茫中的世界指明了方向。如今,世界再次处于关键历史节点,国际社会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拨云破雾,提出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从未改变,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虽然遭遇过逆风和回头浪,但其发展大势从未改变,提出坚持创新驱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着眼于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呼吁亚太经济体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引领亚太开放合作启新程。2026年中方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充分彰显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智利总统博里奇表示,期待在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同中方密切沟通,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和产供链安全畅通。 “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只能通过多边方式予以应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如是指出。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从历史长周期和全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高度,为全球治理把脉开方,并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张,呼吁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外国领导人表示,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就全球治理阐述的精辟主张,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作。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习近平主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强调应该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包括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等,展现了宏阔的全球视野,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的方案既有理念指引,又有务实路径,将对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的行动派、实干家。习近平主席结合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中国脱贫故事,指出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极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和底气。“习近平主席教会我们如何摆脱极端贫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表示,“我们从中国身上学习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关键时刻,各方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展现智慧和担当,推动历史进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从容自信、占据主动,在世界大变局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新贡献,坚定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06 赓续传统友好 深化务实合作(大使随笔)
庞春雪
阿尔巴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西部,被称为“山鹰之国”,这里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1949年11月23日,阿尔巴尼亚正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75年来,中阿关系历经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传统友谊是中阿关系的源头活水,在新时期赓续传统友好是两国共同的历史使命。相似的历史际遇使中阿两国人民有天然的亲近感。时至今日,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的老同志们仍时常动情忆及当年同中国朋友交往点滴,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街头经常能听到“你好,同志”的中文问候。近年来,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政治互信牢固,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中阿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务实合作是中阿关系的不竭动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国共同的努力方向。中阿利益契合点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引领下,中阿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中国跃升为阿尔巴尼亚第二大贸易伙伴,阿尔巴尼亚蜂蜜、乳制品输华准入程序顺利完成,农产品对华出口持续扩大。今年1至9月,中阿贸易额达8.39亿美元。中阿双方将进一步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文交流是中阿关系的强力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推动文明互鉴是两国共同的精神追求。中阿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大熊猫、中国功夫等广受阿民众喜爱。今年9月,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同阿尔巴尼亚经济、文化和创新部合作举办“2024中国文化周”,其间举行的“纪念中阿建交75周年联合画展”“中国电影周”“中国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和外国游客参与体验。自2013年成立以来,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已累计招收近5000名阿尔巴尼亚学生,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通过学习中文走近中国、感知中国。2023年中阿双方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和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人员往来更加便利、频繁。 中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为中阿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力。站在建交75周年的新起点上,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各层级交往,赓续传统友好,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不断打造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