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24)

2024-11-24 10:30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053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24日《经济日报》全部10篇评论文章

01   强化保交房资金支持力度

□ 金观平
当前,保交房工作有力推进,市场预期出现积极变化。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全国保交房已交付285万套;截至10月31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超3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有望超4万亿元。
保交房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年初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的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接下来,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协同各方,凝聚合力,为保交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便利融资流程。协调机制形成的一项有益经验是,政府协调推动、金融融资支持、司法执行保障。经过多方统筹,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金融监管总局近期透露,经研究,把商品住房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已具备条件。纳入“白名单”后,项目管理将更加规范,融资也将更加快捷。接下来,要进一步便利融资流程,审核、备案“两条腿走路”,继续保留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的审核流程,同时激发银行、企业的主动性,房地产项目公司与银行协商后,若项目符合标准,可通过“白名单”机制进行备案,纳入“白名单”管理。
修复问题项目。对优质房地产项目来说,融资可得性相对较高,难点与重点是如何修复问题项目,使其符合金融机构的授信审批标准,更多的信贷支持才能落地。接下来,要协调各方,压实责任。其中,地方政府要承担属地责任,推动住建、金融管理、公安、自然资源、审计等部门和法院协同配合;房企要承担主体责任,制定项目处置方案,瘦身自救;金融机构要落实尽职免责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应贷尽贷”。
规范项目管理。钱既要放下去,更要用得好。为确保信贷资金不被挪用,要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一方面,协调机制要优化预售资金的监管流程,合理确认预售监管资金额度。另一方面,“白名单”项目要单独建账核算,封闭运作管理,项目间的资金不得混用。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资金的拨付方式,确保房地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更好保障各方权益。
受益于协调机制,截至今年8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实现了正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扭转,房地产并购贷款、住房租赁贷款也分别增长14%、18%。要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同时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2   费改税强化节水导向

商 瑞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12月1日将在全国31个省份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办法》在明确差异化税额标准的同时,提出对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相关纳税人减征税款,突出政策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
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也符合我国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多水少、分布不均。工业农业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减少水资源浪费,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构建差别化税额标准,有助于对落后产能、用水大户形成约束机制,抑制粗放式用水行为,还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体自觉增强节水意识。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传统工业也在经历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把提升用水效率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力度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提升用水效率,要注重综合效益。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出台了多项举措,鼓励节水型企业发展,比如,用水单位和个人取水按量计征税、对达用水定额先进值企业减征税款等。企业要用好用足政策支持,结合税收减免算“大账”,力争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03   “最佳旅游乡村”世界第一的启示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认证,我国新增7个“最佳旅游乡村”,分别是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至此,中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位列世界第一。
“最佳旅游乡村”世界第一,反映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显著成果。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以重点村镇为基础,引导各级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倾斜投入,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在改善乡村环境风貌、复兴乡村历史文化、重塑乡村诗意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方面作用和价值凸显。乡村旅游发展不仅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创收,还成为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寻找一种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方式。到田间小路走一走,给疲惫的身心“充电”,成为旅游新潮流。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22.48亿,同比增加15.5%。现在,我国又新增7个“最佳旅游乡村”,这张金色名片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踏上美丽的乡村之旅,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从实践看,乡村旅游发展快、潜力大、带动性强、受益面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4000亿元增长至9079亿元。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比如,有些“网红”村热衷做表面文章,缺乏自身特色,导致吸引力不够持久;有些乡村大拆大建,破坏了原本的淳朴之美。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唯有如此,乡村旅游才会更好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见山水风景,也要见绚丽文化。四川桃坪村的碉楼充分展示羌族高超的建筑技艺,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精美的圆形土楼、典雅的吊脚楼、精巧的竹竿楼,共同形成了福建官洋村独具特色的土楼文化……这些“最佳旅游乡村”始于颜值,又在历史人文、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方面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中国乡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说明,美丽风景也需要文化滋养,文化赋予乡村文旅独特内涵。
让农耕文化融入美好生活。人们走进乡村,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体验独特的农耕乐趣。比如,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挖掘乡俗、乡景、乡味、乡宿内涵,打造“中国乡愁体验地”旅游IP,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要抓住地域特色,促进三产融合,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变“流量”为“留量”。
当然,原汁原味和创新发展并不矛盾。当前,农文旅融合不断深化,乡村消费场景业态不断创新,非遗体验、亲子研学、观星旅游、文创集市等新业态、新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需求。通过答好传承与创新这道题,让乡土味道、乡村风貌、田园乡愁“唱主角”,乡村旅游将持续焕发活力、魅力和吸引力。

04   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近日,世界互联网再次迎来“乌镇时间”。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频致贺,提出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这是一份把握信息时代人类前途命运的行动指南,指引我们深化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创新,是数字化时代的风帆。如果把数字化比作一片大海,那么创新就是推动人类命运巨轮前进的风帆。在乌镇峰会上,全球各地的“航海家”们带来了最新锐的技术、最前沿的思想,共同探讨如何让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创新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用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用合作的精神推动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我们的船只更快、更稳,也让我们的前路更光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加强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应用,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使其更好服务于世界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
安全,是数字化时代的铁锚。航行在数字化大海中的巨轮,需要坚实的铁锚,那就是安全。没有安全的保障,再快的船只也难以顺利抵达彼岸。只有确保了安全,我们才能在数字化的海洋中自由航行,尽情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乌镇峰会上,我们听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共同呼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我们必须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防止人工智能等技术被滥用恶用,推动科技向善。努力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尊重网络主权、反对网络霸权,遵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这不仅是数字化时代对每个国家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共同期待。
普惠,是数字化时代的灯塔。数字化的航程中,不仅需要速度和安全,更要追求普惠。普惠如同一座灯塔,照亮那些在数字化浪潮中可能被遗忘的角落。不能让数字鸿沟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障碍,而应该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在乌镇峰会上,我们看到了旨在缩小数字鸿沟的各种努力。无论是通过政策支持,还是进行技术援助,我们的目标都是让数字化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
共生共赢,共建共享。只有关注那些在数字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确保他们获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发展机遇,才能构建更加繁荣璀璨、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安定祥和的网络空间。
只有携手共进,用创新引领发展、用安全保障前行、用普惠温暖人心,才能让人类命运巨轮驶向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05   挖掘盐碱地改造利用潜力

□ 李博文 赵建军
我国是盐碱地面积大国,位列世界第三,总面积达15亿亩。《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当前我国盐碱地治理现状怎样,如何进一步激活这一潜在粮仓?
增产潜力大
我国盐碱地具备开发种植潜力的面积约有5亿亩,盐碱耕地超过1亿亩,主要有西北内陆、沿黄河上中游灌区、东北松嫩平原、滨海四大盐碱地类型区。其中,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盐碱地面积最大且连片分布。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治理是成功典范,通过治理,华北地区的盐碱耕地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万亩大幅缩减至零星分布。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在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有效扩大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要突出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这一重点,紧抓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环节,坚持生态与农业、治理与利用、短期与长期三个并重原则,落实科技、水资源、资金、体制机制四大保障措施,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到2035年,利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新增耕地1500万亩左右,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亿亩以上。通过改造盐碱荒地达到低等耕地水平,并提升盐碱耕地等级,将有望挖掘数百亿斤的粮食增产潜力。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攻克育种和治地的核心技术难题,解决作物适种难、土壤降盐难、返盐频繁等生产问题。
地种相适宜
上世纪70年代,黄淮海平原开创了井灌渠排治理盐碱的“立体治碱”模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盐碱地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带动年增产粮食上百亿斤,为我国排灌洗盐、暗管排盐等水利治盐碱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走生态开发利用之路,开创以多种食物为特色的大农业格局,向生态改良盐碱荒地要食物。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广阔的盐碱地上深度挖掘碱蓬、盐角草、田菁等盐生先锋植物的利用价值,创建适宜重度盐碱地生态改良的可持续利用模式,适度开发盐碱荒地培育耕地,以确保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安全。
目前,我国在盐碱地阻盐保苗和控制盐分表聚返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土壤板结、降盐再返盐、阻盐沃土等难题,已研发出多种功能材料,如改善土壤团聚结构的高分子改性材料、定向控盐表聚的液体地膜、阻隔返盐的暗管材料、定向阻盐的改性生物质炭、络合洗盐的大分子有机物等,可提升洗盐降盐效率5倍至13倍。同时,还筛选出具有抗耐盐碱、高效阻盐、促生防病等多功能生物菌种,并研发出长效降盐土壤改良剂、定向控盐调理剂、降盐沃土生物制剂、生物培肥增碳剂和松土促根剂等多功能产品,增产效果可达20%以上。在轻度盐碱地,创建盐碱耕地降盐阻盐沃土增产技术体系,可提升盐碱耕地质量1等级至2等级;在中度盐碱地,创建盐碱地降盐控盐培肥技术体系,可提升盐碱耕地质量2等级至3等级;在重度盐碱地,创建盐碱地洗盐脱盐适种技术体系,可培育新增盐碱耕地,实现亩产100公斤至200公斤。实现了盐碱地质量的显著提升和粮食产量的稳步增加。
种业新突破
我国在做强种业“芯片”、培育耐盐碱品种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探明该基因与水稻的粒形调控基因GS3同源,AT1/GS3基因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的调控机制高度类似,揭示了作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成功培育出中科发5号水稻品种。
目前,已通过国家审定的耐盐碱粮食作物新品种达30多个。其中,金丝优98香水稻全生育期在5‰盐水浓度下亩产可达327.2公斤,打造了一批百亩、千亩、万亩耐盐碱水稻丰产示范田。在河北沧州黄骅地区推广捷麦20旱碱麦品种,亩产已从50公斤提高到220多公斤。泉粱5号高粱在山东东营盐碱地创下亩产585.28公斤高产新纪录,成为东营、滨州、菏泽等沿黄盐碱地区的高效作物。
同时,选育出的饲用甜高粱新品种也表现出极强的耐盐碱、耐旱涝、优质高产特性。连续3年在山东东营、新疆阿拉尔、内蒙古通辽、吉林白城等地的中重度盐碱地田间试验,亩增产30%以上,有望成为盐碱地粮改饲利用的先锋品种。
要确保盐碱地治理取得成效,既要培育推广以种适地的耐盐碱良种,又要构筑降盐沃土以地适种的良田,还要创立种地互适的高效利用良法。要坚持“因区、因种、因地”分类集成的原则,从村域试点起步,推动镇域示范,建成县域试验区,引领轻度盐碱地增粮油、中度盐碱地扩经饲、盐碱荒地变绿洲,打造盐碱地产能提升的先导性样板,充分激活我国盐碱地这一潜在粮仓。
(李博文系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赵建军系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

06   稳健有序发展低空经济

柳 洁
近日,湖北武汉市18条低空试点航线获批。武汉市提出,到2030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进入国内低空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政策催化,资本追捧,除了武汉,各地也布局火热,竞逐这条新赛道。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3000米内低空空域各类飞行活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所产生的综合经济形态。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低空经济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国发展低空经济,有市场需求优势,也有产业基础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提前识别和防范产业风险。谨防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单一模式、同质化竞争。
发展低空经济,顶层设计是关键。空域是战略资源,应当加强战略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可进一步拓宽“空中市场”,争取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应进一步深化对低空经济的认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错位竞争,找到最适宜的发展方向。
发展低空经济,设施建设是基础。需着力完善通用机场、起降点、维修站等地面设施网,健全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低空智能信息网,积极争取空域资源、扩充低空飞行航线网,打造覆盖全域的低空飞行服务网,全力搭建低空经济发展的空中路网。
发展低空经济,研发制造是核心。需聚焦完善整机制造、关键系统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新型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和项目招引,培育头部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低空经济产业。
发展低空经济,拓展应用是抓手。需加快发展应急救援、交通物流、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低空+”多业态应用场景,持续推动低空经济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同时,加快构建空中交通管理规范,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我国目前面临着低空开放与空中安防的矛盾,低空开放应在保障飞行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制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行保障体系。
低空经济是条新赛道,不能“炒概念”“赶时髦”,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统筹布局,立足已有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技术支撑,才能让低空经济飞得更久更远。

07   反季营销不能降低质量和服务

曾诗阳
反季消费算不上新鲜事,只不过过去主要是商家消化存货,货量和客群都不大,现在则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引起了更多商家的重视,纷纷加码反季消费营销投入,让这股风潮越吹越劲。今年夏天,打折促销的羽绒服反季“卖爆了”,室内滑雪场举办赛事吸引了八方雪友。一些城市也做起反季生意,比如冬季热门旅游城市哈尔滨在夏天打出清凉避暑招牌,尝试构建冬夏两旺的旅游发展格局。
任何消费热潮的背后都有其现实逻辑。一方面,反季消费是商家去库存的好机会,将旺季没有卖出的商品在淡季以低价出售,能加快资金回笼投入再生产,分散波峰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会在淡季小批量生产新品来摸摸风向、试水行情,将反季销售看作市场测试,为下一季商品的设计制造积累一手资料,提前布局。尤其重要的是,反季销售有利于保持用户黏性,提高品牌声量和可见度,形成持续性消费,从“一季火”变成“四季旺”,将消费周期拉长到全年。
电商模式的发展为商家反季销售提供了便利,在直播专场、内容种草、达人带货齐上阵的营销“组合拳”下,需求淡季成了销售旺季。目前,多数商家采用的是低价策略,这属于“基础操作”,也符合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理念。但也要看到,这是一把双刃剑,低价策略在短时间内刺激出的购买热情很难持续,还可能透支消费需求,冲击旺季市场,最终影响产品销量和品牌形象。因此,反季销售还是要以独特创意为驱动力,提升商品附加值。比如冰淇淋商家,在冬季并非只能一味降价,而是可以通过创意推出冰淇淋咖啡、冰淇淋泡芙等“冰淇淋+”产品来适应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今,冰淇淋的定位已不仅仅是消暑产品,而是朝着甜品化方向发展,突破了季节限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驱动在反季销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除了纵向延伸,另一条思路是横向跨界。对多数厂家来说,淡季也不能完全停工,保留住生产能力和供应链才能在旺季迅速响应市场。一些冲锋衣厂家便尝试在淡季利用多余产能生产防晒服,不仅打入了更多应用场景,提升了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而且降低了“一年卖一季,一季卖一年”的经营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反季绝不是出售残次品的理由,无论如何,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商家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提升反季消费体验。
商家做反季生意,主动求变谋取更大增长空间,是一种转危为机的逆周期举措,这样因势而变的行为也体现了行业和市场的韧性。同时,反季销售对企业的供应链、渠道管理、资金周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一些食品企业产品品类单一,要面临时令应季原材料的限制;一些企业渠道单一,无法支撑其四季生产销售。反季消费的真正价值还要根据商家的体量、品类、需求等因素综合来看,切不可一哄而上。
说到底,只要抓住客流,季季都是旺季。期待更多商家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与灵活的策略调整,把握趋势、赢得市场。

08   褪去华而不实的营销套路

来 洁
男士30元、女士45元,就能剪一个超出预期的满意发型,这样的价格和效果很难让人不动心。最近火出圈的湖南怀化理发师李晓华,带着亲民价格、优质服务与亲切笑容圈粉很多人。真诚朴素的她就像一股清流,在引来人们啧啧称赞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理发价格的讨论。
这些年,理发价格确实越来越高了。不少网友晒出账单,在大城市品牌美发店,百元洗剪吹很平常,如果选了总监、店长,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短发消费者理发频次高,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要想享受折扣价,只能办各种会员卡充值卡,又是不菲的开销。
高价不一定等于高质服务,理发价格和价值常发生不小的偏离。社交平台上,常见网友有图有真相的吐槽,花钱不少,效果不好,拿着心心念念的发型美图,结果“买家秀”与“卖家秀”天差地别。与很多专业范儿十足的理发师相比,自学成才的李晓华“听得懂话”,能实现客户的期待乃至远超预期,这是她的可贵之处。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理发行业人力成本占了大头。虽然街头巷尾的理发店不少见,但是适合自己又性价比高的理发师的确难寻。近些年,城市的理发价格不断攀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市场供需、成本变化、行业竞争、消费者心理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
从美发行业发展趋势看,品牌连锁店铺已成主流,传统小作坊式的理发店逐渐减少。很多城市的连锁理发店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比拼服务体验,不断装修店面,还提供茶水零食肩颈按摩等附加服务,甚至升级为美发美容综合店,打造高级专业的氛围感,投入自然不小,这些都推高了运营成本。
理发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本就多元,超市里的10元快剪店和明星美发工作室各有其对应的消费群体。高端或是实惠都有自己的生存基础,无需厚此薄彼。
但很多时候,人们讨论理发贵不贵,实际上是在说价格值不值。
有些理发店为了冲业绩,忽视了理发技术的提升,倒是把销售技能变成了培训重点,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很难剪出满意的发型。充卡消费、套路营销等更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反感,老百姓自然觉得不值得。需知大家走进理发店,最核心的诉求就是剪一个理想的发型。
晓华理发褪去浮华,没有华而不实的套路,没有软磨硬泡的推销,只有一个个清爽耐看的发型,这家湖南怀化长泥坡社区的社区夫妻理发店,既没有费力气大搞装修,也没有加盟大品牌,而是默默地练手艺、培育老客户,然后默默拍视频,直到流量主动找上门。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和远超预期的理发效果,自然让大家直呼“太值了”,这种反差,正是她火出圈的最大因素之一。
美发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价格体系和各具特色的理发店。晓华的出现,并非“让行业倒退10年”,或可将其视作市场的理性回归。这样“小而暖”的店,不妨再多些。

09   天山渝水一线牵

乔文汇
旷野长风,薄雨如烟。戈壁滩上,座座铁塔列队整齐,排向天边。电网建设地面保障人员毛习高兴奋地说道:“架起最后一段导线,工作就可以收尾啦!”
顶着初冬的雨丝,毛习高紧盯着缓缓升起的导线,直到导线稳稳搭设在铁塔上,他才长舒了一口气。至此,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最后一场导线展放完毕,新疆成为工程沿线5个省份中首个线路贯通的地方。
巍巍东天山,茫茫戈壁滩。毛习高的工作地点在新疆哈密市辖域,距伊吾县淖毛湖镇有100余公里,这片曾经寂静的戈壁滩,今年随着电力建设者的进驻变得热闹起来。如今,这段“电力高速路”成功铺设,戈壁滩又将归于沉寂,但多了座座铁塔、根根银线。
“大风天是常事,在新疆可算见识到了‘风吹石头跑’。”毛习高来自四川达州,对他来说,夏天戈壁滩上的热浪不算太大问题,“主要是大风,影响干活呀!遇到6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气,必须停止高空作业,安全施工马虎不得”。
从新疆哈密到重庆渝北,这条“电力高速路”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5个省份,全长约2290公里,其中新疆段线路长约349公里、新建铁塔679基。“新疆段有九成线路、铁塔位于风区,全年8级及以上大风天达115天,建设工程和建设过程都得扛住大风。”回忆起与风共舞的日子,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褚忠凯十分感慨。
为了让这项工程“立得住、站得稳、挺得直”,建设者们给铁塔“增重”,树立起能够迎风屹立的“胖塔”。“不同风区铁塔增重量不同,既要它们‘壮实’,又不能浪费材料。”褚忠凯说,根据科学测算,在风速每秒35米的风区,塔重比常规塔重增加5.5%,而在风速每秒38米的风区,塔重则要增加21%。
在戈壁滩上,大风说来就来,让人捉摸不定。即使突遇大风,在地面作业的铁塔地基浇筑工作依旧不能停,否则就会影响地基质量。“有一次正在浇筑时,现场忽起大风,工人们抓起早已准备好的绳子,一头系在身上,另一头固定在汽车上,继续施工。”参与铁塔组立的刘辉回忆道。
天山渝水一线牵。一边是“扬煤吐气”“风光无限”的哈密,一边是“两江璀璨”“一城灯火”的重庆,通过“电力高速路”紧紧牵手。预计2025年12月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整体投运后,新疆每年可向重庆输电超360亿千瓦时,70%为新能源电力。
哈密的一束束光、一缕缕风,正变身为电能,攀铁塔、穿银线、入山城,点亮重庆的万家灯火……

10   提升产业工人“含技量”

杨开新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从中央到地方,产业工人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有助于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和实训基地不断涌现,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平台、有干劲、有信心。例如,宁夏石嘴山市聚焦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人才团队建设提质扩量,并通过送技能进企业、开设订单班及定向班等形式强化技能人才素质培养,努力提升产业工人“含技量”。
也要看到,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难题,仍待持续破解。当前,面对产业迭代加速与人才储备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做好前瞻性布局,培养造就更多产业技术工人。
一方面,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技术工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渠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广大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为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孵育搭建平台。这就需要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企业最了解用人需求是什么,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构建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多元培养格局。
另一方面,厚植技能人才培养沃土。加大对产业技术工人培养的力度,既要引导企业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可观的薪资、可期的成长路径,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也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并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让产业技术工人得到充分认可和尊重,让他们乐于自我提升、敢于追赶超越,通过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