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045篇学习笔记
来源:求是网刊发的2024年《求是》杂志第22期第11篇文章(共17篇),作者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一、原文标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作出重大部署。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电力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谋划,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排头兵,以有力实践彰显“大国重器”顶梁柱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凸显,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近年来,我国终端用能电气化趋势加速。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28.1%,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任务艰巨。电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华能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始终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守牢能源电力安全的生命线。 坚决当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国家队”。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用能需求,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中国华能是全球装机容量第二的发电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电力热力安全保供,各类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煤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产保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在海南抗击超强台风“摩羯”中,我们以占统调25%的装机提供了全网40%的电量;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华能在甘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恢复震区机组并网,确保发电供热平稳有序;等等。在安全保供第一线,集团党组及时高效部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立专班、坚守现场,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助力提升我国发电领域基础设施安全水平。电力工控系统是发电领域基础设施的神经中枢,相关核心技术长期由发达国家垄断,存在安全后门问题及断供风险。中国华能聚焦解决电力工控系统“卡脖子”问题和网络安全防控风险,率先在发电行业成立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研究中心,建成我国首个火电厂全国产化分散控制系统——华能“睿渥”,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陆续开发出安全自主可控的风电、水电、光伏等发电工控系统,有效解决了受制于人的短板问题。研发拓展综合能源、储能、煤炭等领域的工控系统,形成多品种能源电力类型全覆盖。抓好迭代升级和商业化推广,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 在第四代核电发展上实现“中国领跑”。高温气冷堆是具有第四代核电系统特征的先进堆型,具有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系统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瞩目。中国华能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坚,勇闯技术“无人区”。该工程在2023年成功实现商业运行,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质的飞跃,使我国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和调试运维技术,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标准化的管理和技术体系。目前,在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带动下,已研制出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设备国产化率达93.4%。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成为新增供给主体,能源电力“含绿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大,电力系统“储”、“调”能力存在短板,安全韧性不足,需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有计划分步骤地降低传统能源比重,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的多元充裕。多年来,中国华能统筹不同能源电力供应方式,坚持多元发展、互补融合,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水电、核电三大支撑,抓好火电煤炭转型升级,在传统能源“稳步退”的基础上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序替代。 持续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新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是助力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也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载体。中国华能立足新能源发展特点规律,坚持先立、早立、快立,大力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加快开发建设“沙戈荒”多能互补基地、东部沿海海上风电基地。实施提高优质新能源储备专项行动,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新疆、甘肃、内蒙古等一批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纳入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基地的943万千瓦项目预计年内全部投产。海上风电累计核准、开工、投产超过1300万千瓦,稳居行业第一方阵。 因地制宜统筹开发水电。水电是我国目前开发程度最高、技术最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华能深耕水电领域数十年,积极布局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在复杂地质条件、高坝大库、高原高寒、跨境河流水电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国内第二大水电上市公司,建成糯扎渡、小湾、藏木等一批标志性的重点水电项目。在抓好澜沧江上游等流域后续水电开发的同时,近年来依托水电站调蓄能力和调节性能,在其周边同步布局风、光、抽蓄等项目,打造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利用现有梯级水电站输出通道,实现清洁能源打捆送出,有效带动流域内新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是重要的基荷清洁能源,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华能作为核电领域的生力军,以加快推动先进压水堆规模化发展和高温堆技术示范推广为主要路径,全面布局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核电基地”,开发山东靖海湾、辽宁普兰店等新厂址,形成千万千瓦级的发展规模。“十四五”以来,相继开工建设海南自贸港最大电力工程项目——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华能首个完全自主建设的大型压水堆项目——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助力构筑东部沿海清洁能源发展高地。 统筹火电和煤炭产业一体优化发展。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火电托底保障和调峰调频作用更加凸显。中国华能围绕提升保供能力,重点安排国家关键骨干煤电和气电、大基地支撑性煤电项目,稳妥有序将现有落后煤电产能升级替代为先进产能。研究探索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绿氢、绿氨发电,为煤电低碳转型积累新经验。实施存量火电“三改联动”,累计完成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1.46亿千瓦,主要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绩效行业领先。以蒙新陕甘地区为重点,建设煤炭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近年来公司煤炭产量保持在1亿吨/年以上。 坚持蹄疾步稳“走出去”。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中国华能是最早布局海外的发电央企。目前,公司海外装机容量620万千瓦,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缅甸、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境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出口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坚持“绿地开发、清洁为主、效益为先、稳健为要”原则,打造“小而美”项目,为全球提供能源电力清洁发展的华能方案。举办第二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等大型活动,架设互融互通桥梁,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企业形象和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作用下,全球能源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加速迭代,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批重大技术、重要设备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关键性跨越,能源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成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增长点。也要看到,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原始创新基础还不牢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有的补短板技术装备缺乏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中国华能牢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以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长远布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国资央企不同于一般企业,在创新布局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华能瞄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推动高效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效灵活煤电及碳捕集利用封存”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清洁低碳热力发电系统集成及运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海上风电原创技术策源地。目前,公司正着力构建“源头零碳替碳、过程减污降碳、终端捕碳固碳、多能互补友好、数字智能支撑”的技术体系,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遴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布局示范工程。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华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长期战略,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探索布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功投运世界首个大型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金坛盐穴电站,建成国际首套1300标方/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增量配电网、虚拟电厂、地热利用、燃机自主运维、无人电动重卡、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等有效实施,打造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等一批华能“独门绝技”,持续推进能源电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推动数智化深度赋能。“数智+”是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变革的关键抓手。中国华能致力于打造数字华能、智慧华能,以统一数字平台建设为中心,围绕安全和治理两大主题,全面提升能源生产智能化、产业协同化、管理精益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投运大型智慧电厂——华能瑞金电厂,一批“黑科技”得到集中应用。建成世界领先的全流域梯级“无人值守”电站,实现水电生态、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最大化。部署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为新能源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运以来平台接入机组故障率降低15%,故障损失电量减少24%,累计为13家能源企业开展运维支持,专业化整合平台优势有力显现。 能源电力央企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石。中国华能始终坚守改革正确方向,统筹功能使命类改革和体制机制类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保持战略定力,优化增量布局,加快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要战略性产业领域投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公司利润总额、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连创历史新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以来新能源核准、开工、投产规模均再次实现最好水平,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加强公司总部、区域(产业)公司、基层企业三级创新管理,创新决策、项目组织、激励约束等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近年来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都在100亿元以上。深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全力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让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 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持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动态优化总部战略功能,理顺战略管理和投资管理体系,提升内部效率。狠抓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员工绩效管理实现100%全覆盖。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2023年公司市场化交易电力比例达到8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和工作重点。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华能将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1.“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是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一个合作”是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2.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28.1%,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任务艰巨。3.中国华能是全球装机容量第二的发电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 4.电力工控系统是发电领域基础设施的神经中枢,高温气冷堆是具有第四代核电系统特征的先进堆型,具有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系统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瞩目。5.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成为新增供给主体,能源电力“含绿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大,电力系统“储”、“调”能力存在短板,安全韧性不足,需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有计划分步骤地降低传统能源比重,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的多元充裕。6.新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是助力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也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载体。水电是我国目前开发程度最高、技术最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电是重要的基荷清洁能源,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华能作为核电领域的生力军,以加快推动先进压水堆规模化发展和高温堆技术示范推广为主要路径,全面布局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核电基地”,开发山东靖海湾、辽宁普兰店等新厂址,形成千万千瓦级的发展规模。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火电托底保障和调峰调频作用更加凸显。7.火电“三改联动”:是指针对煤电机组进行的三种技术改造,包括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8.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坚持“绿地开发、清洁为主、效益为先、稳健为要”原则,打造“小而美”项目,为全球提供能源电力清洁发展的华能方案。9.目前,公司正着力构建“源头零碳替碳、过程减污降碳、终端捕碳固碳、多能互补友好、数字智能支撑”的技术体系,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遴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布局示范工程。 10.中国华能致力于打造数字华能、智慧华能,以统一数字平台建设为中心,围绕安全和治理两大主题,全面提升能源生产智能化、产业协同化、管理精益化、决策科学化水平。1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近年来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都在10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2023年公司市场化交易电力比例达到8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