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肠腺上皮的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有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
有些患者会出现腹痛、反酸、腹胀等消化不良或消瘦、贫血症状。
Q2:
萎缩性胃炎就是胃变小了吗?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面的细胞、腺体的萎缩,并不是胃的体积的缩小。
所以,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不必担心自己的食量会变小,也无需刻意减少进食量。
Q3:
何为肠腺上皮化生?
肠腺上皮化生一般简称为「肠化」,是指在胃黏膜慢性炎症时,本来该长胃黏膜的地方变成了肠的粘膜。肠化可以分为大肠型化生和小肠型化生 2 种类型,肠化生的范围大和发生严重则与胃癌有关。
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表现为胃窦的灰白色隆起
Q4:
什么是异型增生?什么是上皮内瘤变?
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也叫做「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有恶变的可能,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是当前最为公认、最为直接的胃癌前病变。
分为轻、中、重 3 级或低级别、高级别 2 级。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需要手术治疗或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轻、中度异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定期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以筛查早期胃癌,减少胃癌发生。
不论是肠化还是异型增生,都是在病理检查中进行诊断的。
Q5: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几种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往被称为 A 型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以往被称为 B 型胃炎)两大类。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萎缩性部位主要位于胃的上 2/3,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患者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少、贫血(恶性贫血)、消瘦等症状,这型胃炎在我国比较少见。
多灶萎缩性胃炎的萎缩部位主要位于胃的下 1/3,萎缩的部位呈点状,不一定影响胃酸的分泌,我国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于这一类型,对身体的影响较小。
Q6:
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不能治好(逆转)?
一部分能!
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可能会同时出现,也可能只有萎缩没有肠化、增生等。
对于大部分轻度萎缩和轻度肠化,以及一些年纪大的,可以不必追求逆转,只要不进展就好。
能逆转的,也有条件:年纪比较小的,轻度异型增生以前的阶段(包括轻中度(局灶性)萎缩、轻度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通过规范治疗,有可能逆转,但不是100%逆转。(详见下文第十九问)
重度萎缩、中重度异型增生,一般不能逆转;需要严密监测,或及时内镜下干预治疗。
Q7:
我的检查报告是c1、c2、c3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种分期,是以发生萎缩的范围来分级的:根据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c1、c2、c3和o1、o2、o3六种类型,分型是根据萎缩的范围来分的。
c其实指的是英文close的简称,指的是萎缩性胃炎闭合型的分型;胃黏膜萎缩沿胃窦小弯向上发展,尚未累及到贲门,称为C型,即闭合型;
c1指的是病变局限在胃窦部,c2病变进展到胃角,c3病变进一步发展到贲门。
o1、o2、o3分期,指的是开放型萎缩性胃炎,程度比闭合型的更加严重。
黏膜萎缩累及到贲门,且一直向胃前后壁延伸,称为O型,即开放型,根据萎缩的范围依次为o1、o2、o3。见下表。
从严重程度及癌变几率来看,依次是:C1<c2<c3<o1<o2<o3。
Q8: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判断病情轻重的?
1)0期:
胃窦没有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2)I期:
① 胃窦轻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 胃窦轻度萎缩+胃体轻度萎缩。
3)II期:
① 胃窦中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 胃窦中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③ 胃窦轻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④ 胃窦没有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⑤ 胃窦没有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4)III期:
① 胃窦重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 胃窦重度萎缩+胃体轻度萎缩。
③ 胃窦中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④ 胃窦轻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5)IV期:
① 胃窦重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② 胃窦中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③ 胃窦重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Q9:
得了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就一定会减少吗?
如果是 A 型萎缩性胃炎,则分泌的胃酸会减少,治疗这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式就是要服用弱酸制剂补充人体胃酸分泌的不足;
对于国内大多数的 B 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由于只是局灶性的萎缩,只有极少部分腺体的功能丧失,因而不会影响整体胃酸的分泌,对人体的消化功能也不会有影响,有些患者甚至还可能表现出胃酸分泌过多的症状。
Q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高吗?
目前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资料比较少。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中差异较大,在胃癌高发的东亚、东欧、南美等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
我国自开展纤维和电子胃镜检查以来,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占胃镜受检病人总数的 7.5~13.8%。这个数字在55岁以后人群还会更高。
总体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所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无需恐慌。
Q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相关。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2、胆汁反流
胆汁可损伤胃黏膜屏障,使黏膜修复功能减弱,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可能是引起胆汁反流的原因。
3、维生素缺乏
已有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患者维生素 B12、叶酸缺乏、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 C,使维生素 C 对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程度。
4、免疫因素
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
5、生活方式
长期过热、高盐饮食,水果、蔬菜摄入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相关,与酗酒的关系尚不明确。
Q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如果确实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及早根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黏膜的炎症,阻断病变的进展。
Q13:
老年人更容易得慢性萎缩性胃炎吗?
从世界范围来看,慢性萎缩性胃炎均呈现出老年人高发的现象,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发现,20~50 岁患病率仅 12% 左右,而 51~65 岁则高达 52% 以上。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也有学者认为胃黏膜萎缩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器官老化」现象。
Q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数没有任何症状。
有症状者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满、早饱、嗳气、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早饱是指少量进食则有吃饱的感觉,也是胃或上腹部的一种胀满感。嗳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嗝、打饱嗝。
少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或者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Q15:
萎缩性胃炎比浅表性胃炎更严重吗?
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2 种,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比慢性浅表性胃炎疾病严重程度更重。
因为从治疗上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好治愈,其中发生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粘膜恢复为正常胃黏膜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有极少数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进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
但并不是说在症状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定比浅表性胃炎更重,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Q16: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得胃癌吗?
多灶萎缩性胃炎即B 型萎缩性胃炎是胃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胃黏膜萎缩被认为是癌变的基础。
当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和异型增生时称之为胃癌前病变,癌变风险明显增加。(目前认为只有异型增生,称为癌前病变;萎缩和肠化称为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状态;)
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
• 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
•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
• 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
• 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
但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稳定,不会进展为胃癌。
Q17:
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做什么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1、胃镜检查
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胃黏膜的情况。
2、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胃镜取出 1 块或多块胃黏膜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明确是否存在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2005年国际萎缩研究小组提出胃黏膜炎性反应和萎缩程度及范围的分期、分级标准(即慢性胃炎OLGA分期),基于胃炎新悉尼系统对炎症和萎缩程度的半定量评分方法,采用胃炎分期代表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采用胃炎分级代表胃黏膜炎症程度,将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与癌变危险性联系起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
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是为了明确病因。目前应用较多的是 13C 或 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简单无痛,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准确度较高。
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一并进行,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前需要提前停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物,否则结果将呈现假阴性(即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4、其他检查
如果怀疑为自身免疫导致的萎缩性胃体炎应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 B12 水平和相关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检测血清胃泌素 G17、胃蛋白酶Ⅰ和Ⅱ有助于判断有无萎缩和萎缩部位;
伴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行 X 线钡条排空试验或胃电图检查以了解胃动力情况。
这些检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Q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黏膜病变情况,或者逆转萎缩、肠化;
同时定期监测,以早诊断,早干预,阻断部分中-重度患者向恶性肿瘤的演变。
Q19:
萎缩、肠化和异形增生怎样治疗?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减缓癌变进程和降低胃癌发生率,目前的研究表明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逆转萎缩,但对于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治疗作用有限。
目前中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断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进展,常用的中成药有摩罗丹、胃复春、康复新液等。
此外,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硒等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可以尝试用于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治疗。
无论病因为何,医务人员均应评估萎缩性胃炎患者是否存在铁和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以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
同样,对于不明原因的铁或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在进行鉴别诊断和适当的诊断评估时应考虑萎缩性胃炎。
Q20:
哪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手术?
重度异型增生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就要考虑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的治疗;
轻、中度异型增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以筛查早期胃癌,积极治疗以减少胃癌发生。
Q21:
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目前认为,中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断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进展,甚至能部分逆转轻度(局灶)萎缩和轻度肠化;
但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已经发生异型增生的可以逆转。
Q22: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安排定期复查?
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为了既减少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且符合经济学要求,建议:
1)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每 1 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安排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
2)伴有轻-中度异型增生者缩短至每 6 个月左右进行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一次。
3)重度异型增生患者应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Q23: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应避免进食隔夜菜、腌熏制、过咸的食物,如咸冬菜、腌肉、熏肉等。应注意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
少吃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于油腻食物,宜食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热、过期、煎炸、霉变等不洁食物。戒烟酒。
Q24: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如何调整心态?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战术上藐视,战略上重视。
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都是稳定的,不会进展为胃癌;
如果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中-重度的肠化和异型增生,也不要担心,只要按照上面介绍的定期监测方案,及时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恶变迹象,早期干预就可以。
对于疾病的过于担心反而不利于病情的缓解。
Q26:
如何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
多数萎缩性胃炎可以算是一种正常的退行性病变,完全预防是不可能的,以下生活方式可能有益:
• 健康饮食:低盐,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等;
• 规律饮食:三餐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
• 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 戒烟;
• 适当运动。
来源: 胃与肠科普
● 警惕!一根鱼刺引发的开胸大抢救 ● 肝硬化腹水,利尿剂怎么用?别只知道螺内酯+呋塞米! ● 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掌握的2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