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便秘的困扰,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食、久坐、缺乏运动等因素,但是药源性便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药源性便秘,也称医源性便秘,是指因为服用某些药物而导致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等症状。
那么,哪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接着看下去吧!
哪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
1、抗胆碱类药物
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多塞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精神类药物(如氯氮平、吩噻嗪类)、抗帕金森类药物(溴隐亭)、解痉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这些药物可能会使肠动力下降,肠内转运时间延长,可能导致严重的肠梗阻,进而引发便秘。
2、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美沙酮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肠道蠕动,延迟肠内容物在肠道的转运时间,可能会降低肠液分泌,增加肠道部分水分及电解质的吸收,导致粪便变干,从而引起便秘。
3、非甾体抗炎药物
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大剂量或过度使用,可能改变肠道正常的碱性环境,从而引起黏膜糜烂、溃疡,继而发生下层纤维增生,导致便秘。
4、刺激性泻剂
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如蓖麻油、酚酞、大黄、直肠栓剂等,可能会减少直肠的反射引起迟缓性便秘,且可能引起黑结肠病,加重便秘。
5、含阳离子制剂
包括铝剂(氢氧化铝、磷酸铝)、钙剂(如碳酸钙)、铁剂(如硫酸亚铁)、铋剂(如胶体铋剂、枸橼酸铋)和钡剂(如硫酸钡)等。这类药可能会在肠道中与不能吸收的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固体,导致粪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
6、抗高血压药物
1)利尿剂类降压药,如噻嗪类,可能会导致机体脱水,使过量液体从结肠吸收,形成便秘,老年人的便秘尤为突出;
2)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这类药物可以松弛肠道平滑肌,降低平滑肌张力,可能会导致便秘;
3)中枢神经降压药,如可乐定,通过对肠道神经的作用,会刺激液体和电解质吸收,限制消化液分泌,并增加肠道转运时间,从而容易引发便秘。
7、化疗药物
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可能会损伤肠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肠道黏膜,进而导致便秘。
8、其他药物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考来替泊)等,也可能与便秘的发生有关。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药源性便秘?
1、明确的服药史:有明确的服用易导致便秘的药物的服药史;
2、临床表现:用药后排便次数较原有次数明显减少,排便习惯明显延迟,排便困难,粪便硬如羊粪且减少;腹部检查可有腹部胀气;直肠指诊可触及到大的坚硬粪块;除外其他如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精神疾病引起的便秘;
3、再激发试验阳性:停用药物配合对症治疗多可缓解,再用药物可重新诱发便秘。
药源性便秘如何预防?
充分的水分和纤维摄入,适宜的锻炼活动以及禁止滥用泻药是预防药源性便秘的良好措施。
1、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是维持体内水分平衡、防治大便干燥的基本要求。每日 1500~2500ml,或多喝汤类,多吃水果。
2、多吃粗粮
如麦麸、水果、蔬菜、燕麦、玉米、大豆等,膳食纤维能改变粪便性质和排便习性,由于纤维不能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蠕动。
3、适度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荐每天的运动量为30~60分钟,每周至少2次。
4、合理使用泻药
为减少对直肠激惹及引起腹泻的副作用,使用泻药要适当调整剂量,使其达到通便的目的即可, 但一般只用数天。
5、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度劳累或抑郁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情绪与胃肠蠕动有很大关系,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影响正常排便。
6、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建议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因为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药源性便秘如何治疗?
1、停用/更换药物:一旦确诊应该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2、一般治疗:一般停用药物后,无需通便药物,但要保证充足的纤维、水分和进行体育锻炼;
3、药物治疗:所有便秘患者,在增加饮食或口服通便药物前,必须排除粪便嵌塞的可能性,一般用直肠栓剂或灌肠已足够;当排除粪便嵌塞后,急性便秘可短时口服通便药,如番泻叶、山梨醇等。
4、辅助治疗:超短波、水疗、矿泉水浴、按摩等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可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国富.药源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J].北方药学,2013,10(10):21.
● 警惕!一根鱼刺引发的开胸大抢救 ● 肝硬化腹水,利尿剂怎么用?别只知道螺内酯+呋塞米! ● 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掌握的2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