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女生们,每周一见的老朋友又回来啦!我是HPV E7蛋白,全称人乳头瘤病毒 E7蛋白, 我虽然是HPV病毒基因组编码的一种早期蛋白,但也是现代医学中预防HPV的精准手段之一。
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15.1万例,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1]。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女性宫颈癌的预后至关重要。而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HPV和宫颈癌之间的关联在以往的几期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感兴趣的宝子们,可以自行前往阅览。今天重点要给大家讲讲我HPVE7蛋白在检测宫颈癌这件事上的重要影响力。
首先,让我帮大家厘清HPV、HPV E7蛋白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有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我HPV E7是高危型HPV编码的一种癌蛋白。当高危型HPV感染人体后,我就会和宿主细胞内的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我能够结合并灭活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使得细胞周期调控失常,细胞无限增殖,从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使得我HPV E7蛋白在细胞内持续表达,不断干扰正常细胞的生长和调控机制,逐渐引发宫颈上皮细胞的病变,从最初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若病变持续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揭秘宫颈癌致病中,我HPV E7蛋白扮演的不同角色
● 宫颈癌发生的“关键驱动者”: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我HPV E7蛋白主要功能之一是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细胞周期。当高危型 HPV家族成员16和18型感染人体宫颈上皮细胞后,我就会持续表达。同时可以结合并使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失活,使得细胞周期进程加快,宫颈上皮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就好像原本有序的交通信号灯(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被破坏,车辆(细胞)开始无序地行驶(增殖)。这种持续的细胞增殖异常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关键事件。例如,在宫颈癌组织样本中,几乎都能检测到E7蛋白的高表达,这表明 E7 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促进者”:我还参与了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过程,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改变细胞的形态和运动能力。例如,我E7蛋白能够影响细胞间连接蛋白,如 E - 钙粘蛋白,使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变得松散,有利于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同时,我还能够激活一些促进细胞迁移的信号通路,像 Rho - GTP 酶信号通路,使得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增加了宫颈癌向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转移的风险。
● 免疫逃逸的“重要帮手”:我还在HPV介导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干扰宿主细胞的抗原呈递过程,使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被HPV感染的细胞。这就好比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穿上了一层 “隐身衣”,让免疫系统的 “警察” 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 细胞凋亡“抑制剂”:我E7蛋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对于清除异常细胞至关重要。而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使得感染HPV的细胞能够持续存活并增殖,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生存和传播。
● 其它HPV相关疾病的“关联者”:除了宫颈癌外,我E7蛋白在其它HPV相关疾病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HPV引起的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等生殖道恶性肿瘤中,我的致病机制与在宫颈癌中类似,同样会导致细胞周期紊乱、免疫逃逸等一系列事件,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一些HPV相关的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病变部位的细胞出现异常增殖等现象。
不仅是反派角色,也是帮助确诊宫颈癌的有利武器
我和HPV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是HPV持续感染引发为宫颈癌的帮凶,还能帮助确诊是否感染宫颈疾病以及宫颈癌,并做相关的风险评估。如果当我变色——呈现“阳性”时,那么美眉们很有可能是感染了HPV病毒。
我就像是一个 “预警器”,因为在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发生过程中,E7蛋白的持续表达是关键环节,通过检测宫颈细胞中是否存在E7蛋白,可以提前发现细胞周期失控等异常情况。
HPV E7蛋白温馨提示:即使感染HPV病毒,美眉们也无需担心!只要定期保持宫颈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一定会恶化成癌症。
当然啦!美眉们若能定期得到我的守护,自然能够很好监测HPV家族的动向。想必美眉们会心生疑惑,为何我有如此大的本事呢?下期预告:小编将带领美眉们一同探索我 HPVE7 蛋白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宣璋.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每经: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覆盖40%适龄女孩[N].每日经济新闻,2024-10-22(002).
重要提示:上述内容仅为医学科普信息,目的是提供一般性的健康知识,并不针对个体情况,内容仅供参考。您若发生任何健康问题,由于疾病发病情况的特殊性和个体情况差异性,请务必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和治疗建议。上述科普内容不能替代医疗建议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