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您一定感到特别亲切,如今年龄在30岁以上的吴桥人,大都还清楚记得它,不免勾起对它的美好回忆
1960年4月31日,典雅大气庄严巍峨,且民族风格浓郁的新华礼堂在吴桥县城桑园镇火车站东300米路南落成,5层楼高,东西宽35米,南北长60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3.15亩) ,内设1770个可折叠座椅,为阶梯式排放造型,分上下两层,其中二楼为木质地板,礼堂及辅助设施占地面积14亩。它于1959年3月15日动工,总投资为32万元。这座建筑物自济南到天津之间,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容纳座位,在当时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是全县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座建筑物,享有盛誉。新华礼堂成了开会、集会、演出的大型场所,成了吴桥县的重要标志,成为县城庄严秀丽的一景,是人们驻足留影的最佳地点。
路北是县委县政府庄重的大门,路南是端端正正的新华礼堂,两处遥遥相对。礼堂就像天安门广场南侧的前门楼位置,别有一番意义。礼堂正面三层正中央处刻有毛泽东字体“新华礼堂”,二层正中央刻有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笔墨浓重有力,使人过目不忘。入场处,往外突出几米,是宽绰的平台,平台向北和东西西侧,都有坡形台阶。新华礼堂显得庄严绚丽,路过这里的人,总是欣赏有加,赞不绝口!正因为它精美绝伦,后被外地模仿.1971年,山东省陵县就按照这里的建筑图纸,修建了同模样的建筑 (见1991年版《陵县志》)。
吴桥新华礼堂脸面曾有过几次变化。“文革”期间,礼堂东西侧墙面用水泥浮雕出红色大字,是由梁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宁正 (后宁庄人) 书写的70x70厘米见方的26个赵(孟) 字体,礼堂西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东侧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字势优美潇洒,清俊道媚而内含风骨,令人称道,可惜在1993年被凿掉。1996年,又把前面换成蓝色玻璃幕墙,并请天津范润华书写了“吴桥会堂”四字,遮住了新华礼堂原装,墙面全部贴上白瓷砖。
在平台两侧各有1主体间,底上三层,三个窗户。它的窗外边缘角往南就是礼堂主体外墙,在主体间外还有一间二层的耳楼,底层朝南开门,这是礼堂办公的地方。这里曾多次举办过戏曲、曲艺、杂技、驯兽表演,放映过数场电影,多次召开过重大会议,举办过盛大文娱节目。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和曾、方荣翔、刘长瑜、李光、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歌唱艺术家蒋大为、曲比阿乌,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国胜和笑林等艺术名角,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在这里,李和曾唱的是《孙安动本》、方荣翔唱的是《二进宫》,人们津津乐道。1979年8月26日,当时县革委主任关金钟主持全面工作。关金钟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四级干部大会上讲到激情处,一手摘下自己的帽子,往讲台上一摔,慷慨激昂地说: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分田到户,就这样干了!如果错了,我负责任我不怕丢乌纱帽!”顿时,群情激动,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从这里点燃起燎原星火!礼堂有过多少难忘的故事,有过多少动人的场面人们记忆忧新。但令人惋惜的是,新华礼堂建成后仅“活”了46年。2006年4月,它完成历史使命被拆掉。县里拆掉的理由是: 这座礼堂顶棚的结构,全是木质的,难以解决消防安全问题。其原址建起先信商厦,后来改为信发商厦。它占据了新华礼堂主体,东部一半多的面积,南头主席台还偏西一米多,商厦北门往西,即德克士这一片,往南退15米,才是原来礼堂的北墙,南墙成了现在商厦的南墙。商厦西的南北街宽21米(比东侧街宽多3米) ,街西称西区,有一溜二层楼房,南北总长135米,东西深10米,门前便道宽4.7米,路沿处便是是礼堂主体西墙与侧房(休息室)交界处,凤梅家纺店门前路沿外,就是礼堂台阶的西北角,往南几十米便离开礼堂主体,偏西1米多。商厦东西长71.5米,南北74.8米,东侧街宽18米,北头街中心点就是原县招待所北楼东墙面,南墙就是现在的商厦北墙。整个商厦从礼堂往北移了有15米,广场缩小一半多。西侧南北街,从西路沿往东到墙面宽16.3米,占了礼堂主体近一半的位置。现在这条街与道北的府前路中心线是条直线。
新华礼堂已拆掉16年,但至今很多人们常提起它怀念它。下面这张照片是2005年8月礼堂露天晚会的珍贵照片,乃是它最后的辉煌.
正是: 梦里忆他千百度,伟貌雄姿仍清楚
沧桑岁月已离去,难忘礼堂好建筑。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