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缪称训》记载:老子求学于商容,商容问:“人是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老子回答:“先有舌头,因为人出生就有舌头,牙齿则后来长出。”此时商容张开嘴巴,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又问:“舌头呢?”老子说:“还在。”商容说:“你知道为何牙齿晚生而早落吗?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之所以长存,因为它柔软。”这也是老子常对弟子们说的“满齿不存,舌头犹在”的故事。
赵太后初执政,秦加紧进攻。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坚持长安君做人质,才肯派援兵。赵太后不肯,群臣力谏。太后郑重声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必唾其面。”事已至此,无人再敢多言,而左师触龙见太后,起初太后怒容满面,触龙并没有直言人质一事。而是由己疼爱幼子推及太后爱护子女,从太后疼女胜过疼子慢慢道来,再从当前追溯三代以前,把太后劝说得心服口服,任凭触龙安排。
崇祯初年,洪承畴战功不断,率军十三万与皇太极决战。松山一战溃败被俘,皇太极派人劝降,洪破口大骂,一心向明。但却没能抵挡住皇太极的披貂礼遇和一句“先生冷吗”的问候,洪俯首称臣,皇太极所言之前对战只是各为其主等言辞,更是令洪泪流满面,抛开忠君背叛的观念。威逼断然不会使洪屈服,可是赐座供茶的尊敬让洪感恩涕零。
牙齿坚硬却长久不如柔软的舌头,力谏难成,软语置腹却让人欣然接纳,再坚强不屈却也难敌温和礼遇。
武术中不乏劲如霹雳,疾若闪电的拳术,然而众多流派,或许只有太极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备受推崇,很多地方推广太极拳及太极剑和太极扇。
究其缘由或许与太极精髓密不可分。打的是太极,其实修的却是心性。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太极没有雷厉风行的利落,只有行云流水般的清闲,实则锋芒不外现,内敛真功夫。那看似不经意的舒展,恰好不瘟不火,从不彰显强硬。
而这尘世间,你看见过合抱的树被风拔地而起,你又何曾见过柔弱的草被风吹到筋骨折断。所谓坚强易摧,刚硬易折,温和处世,柔语相劝,这以柔克刚的力度实则最强,这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实则最大。疾风劲雨的招法就如青年的血气方刚,招招制敌,却未必如愿,欲速则不达的挫折让人沉稳静虑,唯有练就太极的松沉劲道,轻易不被撼动。
太极练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心性修炼。周身空无,无形无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来。不求一剑封喉,不求一招制敌,远离刀光剑影的逐名逐利,不争胜负得失天下第一,得此心境,才是太极初衷。
柔和未必是软弱,沉默未必是畏惧,退去未必是胆怯。这太极人生的沉稳襟怀岂是一朝一夕练就?
结语:
每一个人对于“太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一些人穷其一生也难解其中奥秘。但正如太极拳起势于此,收势亦于此,它不在意那重重一击会落在哪里,更关注过程的行云流水和游刃有余。因此,不要让你的青春在尚未来得及欣赏路边的风景时就在匆匆追寻目标中消逝了。在这一点上,太极与出身于佛教的瑜伽同属一门:两者都重视“调身”、“调息”和“调心”相结合,都希望通过不断的磨练,突破自身极限,寻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而这种内在与外在的统一,透露出的是与自然和谐和对人性的包容。
太极不可能俘获所有人的心,这当然也不是太极创立的初衷。太极更像是一列静静等候在站台边的彼岸火车,直到有缘的你拨开迷雾来到这一小站后,才会发现:承载你真实人生的旅程刚刚开始。
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
推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