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友便秘不要慌,新华治疗有新方

文摘   2024-07-08 14:53   上海  

帕金森病(PD),亦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慢)、肢体抖动(抖)、身体僵硬(僵)及行走步态障碍(摔)。部分P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数年或者数十年就会出现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减退、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焦虑抑郁等表现。



便秘


其中,大约70-80%的PD患者最终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包括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排便不尽感、大便干结及肛门阻塞感等,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长时间的便秘导致大便积聚在体内,从而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毒性症状,如疲乏无力等;还可引起胃肠道蠕动缓慢,导致腹胀、食欲减退等,更甚者会影响药物吸收入血。






非药物治疗





便秘非药物治疗

0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养成每天规律排便便的习惯,避免了粪便在直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避免了粪便在直肠内脱水变硬,使排便变得轻松。



便秘非药物治疗

02

改变饮食结构:

每天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此外,还要保证每日足够的饮水量。



便秘非药物治疗

03

手法按摩:

用手掌心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向外做环行按摩。



便秘非药物治疗

04

体育锻炼:

深蹲:可促进胃肠蠕动。

转体:可加强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力量,促进排便。

卷腹: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

慢跑或快走:可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和吸收。








中药治疗




在中医看来,PD与“颤振”、“颤证”、“内风”、“痉病”等病症的描述相似。而其非运动症状便秘常由于患者脾肾阳气不足,无力推动大便下行,从而出现排便困难,大便蓄积大肠日久,状如羊粪。治疗宜温补脾肾、滋阴补气、增液润燥、润肠通便的原则。

中医根据实症、虚症将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

实秘又分为热秘、气秘、冷秘,临床上常分别应用“麻子仁丸、六磨汤、温脾汤合半硫丸”治疗

虚秘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常分别应用“黄芪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治疗。

帕金森患者便秘大多以虚秘为主,临床上以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药物为当归、肉苁蓉、枳壳(实)、火麻仁、白术。





穴位治疗




中医穴位敷贴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可取大黄研为粉末醋调为糊状,贴敷神阙穴。其作用机制为通过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经络传导,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PD伴功能性便秘可提升临床疗效,在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色门诊

帕金森病西医、中医专家联合门诊


刘振国教授和魏江磊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联合坐诊,为帕友带来更全面、精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帕金森病常见症状有动作缓慢、肢体震颤、身体僵直、便秘、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口角流涎、夜尿次数多等,长期服用西药后易出现运动并发症。西医、中医专家联合门诊,通过PET功能显像、步态检测及人工智能评估,实现帕金森病早期精准诊断,及对疾病进展、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的全方位评估;使用自主研发的帕金森病中药方,如天芪平颤方、便秘方、情志不遂方、不寐方、流涎方、夜尿方等,采用穴位敷贴等中医医疗技术,及创新型五禽戏等医体结合模式,实现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在长期诊治、研究工作中形成了早期诊断、健康教育、治疗评估、康复指导、长期随访、全程管理的一整套临床诊疗规范流程。根据刘振国教授提出的“一保,双控”治疗策略,我科长期治疗随访的帕金森病患者得到临床症状长期良好控制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每年定期开展的帕金森病患教工作,其中“知帕不怕 新华之声”系列特色科普使广大病友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帕金森病科普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开展肌张力障碍和肌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收到良好疗效。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专家介绍



刘振国,科室主任,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医务工匠。历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脑电图与癫痫专业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兼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等。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委会主委等。
擅长: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癫痫、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西医、中医专家联合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魏江磊,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曙光名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经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瘀证分会副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任继学、颜德馨教授,帕金森病中西医治疗的领军人才,擅长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肾疾病,与刘振国教授共同研发天芪平颤方治疗帕金森病。著有《魏江磊学术集萃》、《颜德馨方药心解》等著作。担任《中国中医药学刊》、《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杂志编委。
擅长:颤病、中风、痫症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
西医、中医专家联合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陈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成员。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7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
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干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法语班,201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次赴法国里昂Pierre-Wertheimer神经专科医院进修。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近20年,对神经科各类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等多项奖项。目前为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张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专科分会神经免疫遗传生化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额颞叶痴呆及相关疾病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教育部首届学术新人奖;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美国麻省医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多项项,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包括“Neurology”“ NPJ Parkinson‘s Disease”等发表论文3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宋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19年赴瑞典隆德大学进修。对神经科各类疾病及肉毒素注射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数篇。目前为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成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下午


万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14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学院参加神经科临床医师培训。长期从事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负责我院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定期随访诊治及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相关工作。主持上海市卫生局青年课题、市科委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参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撰写,发表论文十余篇。
擅长: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脑血管病,对头痛、眩晕、记忆障碍、步态障碍等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治经验。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吴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党支部副书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任第一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变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10余年,对神经科各类常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擅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血管病等神经科常见病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点击下列图片进入挂号流程


撰稿:芦金凤
编辑:魏雅荣
编审:干静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医患有效沟通平台,传播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疗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