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歌子·苒苒中秋过》阅读答案--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文摘   2024-11-18 11:05   山东  

南歌子(再用前韵)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①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②。好伴骑鲸公子③、赋雄夸。

【注】①化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聱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与《声声慢》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具音韵和谐之美感,又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描写对象之特征。

B. 词人先借“寓身化世一尘沙”感叹个人之渺小;后又着“笑看”二字,表明词人虽自知渺小,但仍能乐观旷达地关照现实人生的态度。

C. 下片开篇两句,词人借方士求仙访道和渔人泛舟江河,表达了对恬静自由之生活的渴求,与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表达的情志相似。

D. 本词结尾借用李白的典故,表达词人对李白因写下雄奇诗文而声名显扬的向往,与下片开篇形成对比,表明词人不愿归隐的雄心壮志。

15. 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艺术技巧的使用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D(“与下片开篇形成对比,表明词人不愿归隐的雄心壮志”错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

渔人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进行比较。这两种生活一脉相承,都是其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精神之体现。)

15.①善用比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将浪花巧妙比喻为雪花;本词“寓

身化世一尘沙”,将自己比作一粒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花之汹涌与自我之渺小。

②长于用典。《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周瑜典故,抒发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倾慕之情;本词使用“三山”和李白等典故,表达词人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之情,言简义丰,自然巧妙。

③巧用反衬。《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周瑜之年少有为反衬词人之壮志难酬;本词则以清明之政治时代,反衬个人之渺小。(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