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Materials Lett. | 构建电导率—气体传感性能相图用于过渡金属基二维双金属共轭MOF的定向设计

文摘   2024-12-13 08:58   北京  

英文原题:Mapping the Nexu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Gas Sensing for Tailored Design of Transition Metal (Cu, Co, Ni)-Based Bimetallic 2D Conjugated MOF

通讯作者:王天双(吉林大学),孙鹏(吉林大学)

作者:Yueru Jiang (姜月茹), Xuyuan Hou (侯旭远), Yun Zhou (周昀), Boyi Wang (王博毅), Liupeng Zhao (赵留鹏), Jinbei Wei (魏金贝), Geyu Lu (卢革宇)



背景介绍


二维双金属共轭金属有机骨架(2D c-MOF)是一种新型的层堆叠 MOF,因其具有可调电学性能、扩展的活性位点以及可定制的带隙等特性,在多种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目前在化学传感器领域,针对基于3d 过渡金属的双金属2D c-MOF敏感材料体系,缺乏系统性机制研究,金属节点、电子特性与传感性能之间的关联规律尚不明晰。


图1. 通过构建双金属2D M/Cu-HHTP c-MOF (M = Co或Ni)的导电性—气体传感性能相图,观察到了金属节点组分对导电性和传感性能的影响趋势。在导电性方面,富Co区域的电导率普遍偏低(材料的电导率<1 × 10−5 S·cm−1),而富Cu区域内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证明在基于3d 过渡金属的双金属2D M/Cu-HHTP c-MOF中,较高含量的Cu是高导电性的保障。在传感性能方面,三角相图中顶角区域附近材料的传感性能由主要组分(原子占比最高的组分)主导,富Ni区域的灵敏度普遍偏低(氨气灵敏度<117%),富Cu区域的响应/恢复特性较差(传感器的响应时间>1240 s,恢复时间>1000 s),而富Cu且含有一定量Co区域内的材料具有更优异的传感特性。因此,根据导电性—传感性能三角相图可知,较高含量的Cu是高导电性的前提,一定量的Co对传感性能有显著提升作用。



文章亮点


近日,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D c-MOF,构建了导电性—气体传感性能相图,识别出了高导电、高灵敏、高选择、快速响应/恢复的理想敏感材料组成,并有效解决了基线漂移问题,证明了3d过渡金属节点在电学特性优化、调控化学传感性能趋势以及决定传感机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2. Cu-HHTP、Co-HHTP以及Co/Cu-HHTP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的能带结构图,能带穿过费米能级揭示了2D c-MOF敏感材料存在金属特性。态密度(PDOS)图表明:Cu-HHTP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最高,其次是Co/Cu-HHTP和Co-HHTP,这与材料的电导率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光电子能谱表明:双金属2D c-MOF中调控过渡3d金属节点组分可以改变材料的带隙及电荷转移,从而提升材料的导电性能(σ ≈ 1.50 × 10-3 S·cm-1)。


图3. 气体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D Co/Cu-HHTP c-MOF基氨气传感器在室温下工作,不仅具有高灵敏度(S= 73.8%@100 ppm)和高选择性(SNH3/Sinterfering gas = 82),还表现出较低的基线电阻漂移特性(3.23%),以及出色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图 4. 采用in-situ DRIFT证明了Co金属节点的引入可调控2D c-MOF 的NH3吸附特性;Co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孔径尺寸,而且Co2+与配体之间相对较低的结合能,促进了NH3的快速脱附,从而显著缩短了传感器的恢复时间。因此,Co/Cu-HHTP中双金属节点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传感器动态特性。



总结/展望


综上所述,作者基于双金属2D c-MOFs敏感材料建立了电学特性、电子能带结构、拓扑结构和NH3吸附特性演变之间的关联,证实了3d过渡金属节点组分这一描述符对于预测2D c-MOFs敏感材料导电性与气敏特性的可靠性。与已报道的单金属2D c-HHTP-MOF基传感器相比,构建的高性能2D Co/Cu-HHTP c-MOFs 基NH3化学电阻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优异的选择性、较低的基线电阻漂移、优异的动态特性以及重复性。该工作为高导电性双金属2D c-MOFs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对高性能2D c-MOFs基电子器件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论文发表在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上,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姜月茹为文章第一作者,王天双副教授、孙鹏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

王天双 副教授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 2699 号,邮编:130012;


孙鹏 教授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 2699 号,邮编:130012;


https://sensors.jlu.edu.cn/info/1073/1958.htm


扫描二维码阅读英文原文

ACS Materials Lett. 2025, 7, XXX, 76–84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6, 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materialslett.4c01905

Copyright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ditor-in-Chief

Sara E. Skrabalak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Deputy Editor

Bin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CS Materials Letters 快速发表材料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工程和生物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关于基础和应用研究前沿的高质量论文。

2-Year Impact Factor

CiteScore

Time to First Peer Review Decision

9.9

14.6

23.8

ACS材料X
探索科学,前瞻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