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MI 封面亮点 | 水凝胶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文摘   2024-11-30 08:43   北京  

英文原题:Hydrogel Application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lioblastoma


作者:Shuaimei Zhang, Renming ZhongMuhammad Rizwan YounisHualong HeHong XuGaocan LiRuiyan YangSu LuiYunbing WangMin Wu*


背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是一种侵袭性强、异质性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边界不清的肿瘤浸润性生长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诊疗的阻碍,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的机械性能、优异的渗透性及药物运载能力,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生物材料,在GBM治疗药物递送、影像增强及体外肿瘤模型构建等提供了显著的诊疗策略。作为药物载体,水凝胶能够直接将药物精准递送至GBM肿瘤区域,并通过智能调控的释放机制,依据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灵活调节药物释放,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图1)。此外,当负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时,水凝胶还能有效增强造影剂的弛豫性能,提高GBM病灶的对比度和分辨率。由此可见,水凝胶在GBM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显著提升GBM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改善其预后情况,实现诊疗一体化。


图1. 水凝胶分类及在GBM诊疗的应用。


文章亮点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敏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调研,总结了水凝胶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诊疗的研究进展。文中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水凝胶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水凝胶在 GBM 诊疗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从作为新型细胞培养平台到高效药物递送系统等方面。在体外GBM模型中,水凝胶因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开发成理想的 3D 细胞培养模型,更好地模拟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研究GBM 细胞侵袭性及药物敏感性,还支持个体化药物筛选和治疗策略开发。同时,水凝胶作为药物(含成像造影剂)的递送载体,可通过局部注射或腔内植入,将抗肿瘤药物直接递送至肿瘤部位。其独特的精准缓释性能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此外,水凝胶还可结合光热、光动力或磁热疗法,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图 2)。水凝胶也作为影像对比剂载体,显著增强了MRI等影像学的分辨率,同时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脑肿瘤靶向性,为肿瘤边界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新工具,有望实现诊疗一体化。此外,该团队深入探究了药物在水凝胶中释放的复杂机制,主要包括扩散、溶胀和降解三种模式,这一机制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率直接相关。通过剖析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多种因素,如水凝胶的化学交联强度、孔隙率以及外部刺激(如 pH 值变化、温度调节)等,为优化药物可控缓释、精准递送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为保证水凝胶负载药物的活性与治疗效果,该综述还探讨了监测负载水凝胶药物活性的方法,为精准评估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2. 不同类型水凝胶在GBM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展望


该综述系统性地探讨了水凝胶在GBM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并为后续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目前水凝胶在药物控释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药物释放速率的可控制不足、潜在的药物泄露等问题,这些局限可能导致疗效的波动或药物利用效率的降低。此外,为了确保长期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必须具备可生物降解性,并能在治疗结束后安全移除,以避免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或毒性蓄积。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以下关键方向:(1)优化水凝胶的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增强其机械性能、稳定性和响应性;(2)开发更高精度的药物释放控制技术,确保药物释放速率的稳定性和治疗剂量的精确性;(3)开展大规模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全面评估水凝胶的疗效和安全性;(4)探索多功能水凝胶的潜力,如整合药物递送、免疫调控和影像增强功能,以实现诊疗一体化。此外,也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设计,开发针对患者特异性需求的水凝胶。


第一作者简介

张帅梅 研究生


张帅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从事水凝胶在胶质母细胞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师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吴敏副研究员。


钟仁明 博士


钟仁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物理技术中心书记/副主任,博士、正高、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临床技能名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从事肿瘤放射治疗20余年,通过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放射治疗中的呼吸运动管理、自适应放射治疗(IGART)、放射治疗质量管理(QM、QA、QC)、3D 打印技术、质子与重离子治疗技术等进行研究,提高放疗的精准性、减少放疗相关毒副作用,最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100余篇;负责、参与省部级项目13项、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共15项、互联网+项目1项;《揭秘放疗》主编;作为副主编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编写2部;编委参编教材1部;获2023四川省优秀科普奖一等奖。


通讯作者简介

吴敏 博导


吴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学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开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致力于开发靶向性强、稳定性好的分子探针,有助于病灶早诊断,将大幅提高病患生存率,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本人在分子探针研发取得了系列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第一/通讯作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中放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Frontiers in oncology副主编、多个杂志编委等学术任职。主持含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十五项,第一申请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四项,第二申请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第一申请人申请国际专利已公开实审。2017 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扫描二维码阅读英文原文

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24, ASAP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4, 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ami.4c11855

Copyright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ditor-in-Chief

Xing Yi L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Deputy Editor

Peter Müller-Buschbaum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为化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等的跨学科领域提供服务,重点探索如何具体应用开发新材料和研究界面过程

2-Year Impact Factor

CiteScore

Time to First Peer Review Decision

8.5

16

33.6

ACS材料X
探索科学,前瞻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