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敬天
文摘
文化
2025-02-02 00:01
山东
各位看官,用力点击题目下“卢蒙”蓝字,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哟!
要说一年当中,哪晚上最牛,那必须是辞旧迎新的年三十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了今夜就长了一岁,有了新的开始,意义不是一般得大。既然意义非凡,就平添了许多忌禁,形成了诸多祈福活动和仪式,其中最为隆重、最为紧要的是发芝麻。发芝麻往往和新春第一顿饭连在一起。这第一顿饭吃什么,必须吃饺子,还必须吃素馅的饺子,暗含的意思是来年“素静”,不招祸灾,不生闲气。过去没有电视,大家的心思不会没挂在春晚上,胡同里的姑娘、识字班成群成九结档地各家串,帮着叔家、哥家的婶子、嫂子们包饺子,娘们、姊妹们坐在一起,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地就把饺子包完了,透着亲情、乡情,透着过年的喜庆。在包饺子的时候,都是故意包上几个铜钱、硬币,或是包上几个糖馅的饺子,谁吃着了,说这人今年福气好,来年必有喜事,必发大财。其实这是糊弄小孩的,因为包着钱币或糖的水饺,饱满度、明暗度和正常饺子有差异,大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打饺子的时候故意打给孩子吃,让年幼的得这个彩头,带着美好的期望迎接新的一年。为什么多包个呢?因为孩子多,省的偏了,让没捞着吃的一肚子不高兴。
有紧趁的主,年三十晚上9点左右就开始发芝麻,利了落个的一晚上,一直持续着初一早上八九点。但发得太晚,就有人笑话,这家子太邋遢了!人家也有言对付,早发晚发一样发,晚发驼子长得高。有了春晚之后,一多半的人,都在正12点发,吃完饺子,春晚也进入尾声,收拾收拾睡觉。娘们准备着下水饺,男爷们也闲不着,拾掇着打纸。找张“毛爷爷”在一刀纸上面认真地、虔诚地比量比量,表示下面这一摞纸就有了人民币的性质,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在宇宙间是不是通用。不能用也不要紧,可以按比率换算,毕竟咱国家现在实力很强了!供养给谁都是最好的礼品。比量完,双手顺时针方向旋转,把一摞纸旋开,再叠成元宝样拿着出门。烧纸之前要放鞭,这挂鞭应该是年前准备的个头最大、最多的那一挂,新年第一声响,一定要炸的响亮、炸的排场,炸出震撼力和影响力来。放完鞭,接着开始烧纸,从大门口,烧到院子,最后到屋里,烧到灶王爷面前时。新年第一锅饺子下出来了,第一碗盛出来,得先敬灶王爷,他老人家不先吃第一口,生了气怎么办?敬上饺子,烧上纸,女人领着孩子跪倒磕完头,全家人这才围坐在一起吃新年第一顿饭。以上我说的这个仪式就叫发芝麻。有人就问了,说了半天,没见芝麻什么事呀?是呀,但过去在村里做饭用的是烧柴火的大土灶,年夜下饺子锅底下烧的是芝麻杆,这东西着起来“起里叭啦”的,和放鞭炮一个声,也表示一个响亮劲,有人说这是发芝麻的来由。
现在逢年集的时候,老头老太太买的芝麻可不是这时候用的,人家是盎蚊烟用的。“发芝麻”仪式,本来就不是这三个字,正确的写法叫“发祇祃”, “发祇祃”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在《大年初七人情日》一文里说,从年三十晚上到初六,百事忌禁,以敬天地、神灵、祖宗为重,最重要的是敬天地。咱们中国老百姓是信神的,民间信的神祇范围广泛,但最重要的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大神,叫“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也叫“天地”、“天老爷”,“天地”没有塑像、画像,谁也没见过他什么样,但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是中国人最大的怕性,“欺天”、“伤天理”、“天知道”,没听说谁不二胡他的。在早先年,过年前,家家户户得上集上买青竹竿子,在院子里搭天地棚子,上面盖上席或箔,门口挂上片松枝子。棚子里摆上天地桌,供上用红纸折的牌位,设上供品,叫“天地祃”。有天地棚子,吃新年第一顿饺子前,最要紧的一件事是全家人拜天地神,叫“发祇祃”,不先拜天地神,就不能拜灶王爷等其他神祇。年三十请来祖宗们进家堂,初下下晚就要送回。但必须到年初七才能撤天地棚,烧天地祃,有的人为显示敬意,一直到过了十五才撤下来。从打卢蒙记事起,农村就不兴天地棚子了,当然也不会设天地祃,发祇祃的传统却牢牢的坚持了下来,但被大家认作了发芝麻,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本来涵义了。现在城里兴禁燃禁放,有些地方对大年夜放鞭却法外开恩,大家可以兴高彩烈地发祇祃,把这个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情的民俗活动传承下来。
天地棚子(网络图片)
安了天地桌子(感谢网友小麻提供照片)
本片由网友厚德载物提供
尹桂湘家的天地桌子
想收藏本套图书的朋友,请加卢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