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11个镜头

文摘   文化   2024-12-20 00:01   山东  

各位看官,用力点击题目下“卢蒙”蓝字,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哟!  




镜头一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传统的庚子年,庚子年出了名的不太平。2020年咱是亲自经着的,从年初一开始,家家闭门自守,大街上空无一人,那叫一个压抑,大年初七,我写了这篇《非典型性过年》文章,文章中的卢蒙戴着口罩,没想到一戴戴了整整一年。因此,深深的体会到,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对人类是多么的珍贵。
出于对祥和平安的渴望,正月十五这一天里,我写了《十五刻个萝卜灯》,——献给盼望光明的人们。在元宵夜里,捧起一盏萝卜灯,让这点点简单而真诚的灯火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照亮整个人间吧。




镜头二


受疫情影响,大学开学时间普通推迟,女儿到了6月中旬才开始返校,这个寒假放了整整半年,一家三口平平安安地守在一起,以后这样的机会怕是很少了。半年里,孩子陪着我采访了几个地方,沂南的山川畴野,留下了我们共同的足迹。


一路行走一路歌


镜头三


在沂蒙山区,有家就有磨,有村就有碾。胡同巷口的百年老碾,是村庄历史文化固化和浓缩,需要大家倍加珍惜和关爱。卢蒙是吃煎饼长大的,从小没少了推碾,对石碾有特殊的感情,今年春天有个愿望,就是想拍沂蒙百碾图,转了不少村庄,发现了一批文物级的老碾,也曾牵头倡议修复了若干有价值的老碾,感谢对这件事热心相助的朋友们,把更多有故事的老碾展现出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镜头四


研究沂南文化有个比较好的角度,那就是钻研家族文化,特别是有着深厚背景的大家族,他们身后的文化积累更丰满一些,涉及经济、政治、文艺、文学、建筑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大院文化是家族文化的一个代表,2020年,在“聂家大院”的基础上,着力深耕“胡家”、“袁家”、“范家”、“高家”、“刘家”等代表性大院,并开始着眼黄家家族史的学习。除了几个“名家”,也注意寻找“隐性”大家的蛛丝马迹,对匣石宋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挖掘,把明代武将世家邬家的线索从城子庄推延到夏家庄、布稻囤、金桥庄,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镜头五


我们沂南县是在沂南县、沂东县和沂临边联县三个县的基础上成立的新县。2020年是边联县成立80周年,10月份,边联县纪念馆在成立地和县机关驻地青驼镇大冯家楼子村建成,这是我县第一个边联县题材的纪念馆。开馆后,一批边联县时期的老革命及其后人纷纷前来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前几年,卢蒙一直注意挖掘整理相关题材的资料,写了十多万字的文章,给纪念馆提供了方案支撑。目前发表的故事有《县委书记三吃油饼记》、《孙纪余火烧大山据点》、《斗沟有个县政府》、《青驼有个阿庆嫂》、《冯家楼、王家圈、青驼》、《边联县大队血战高湖》、《沂南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战》等,更多边联县故事,将在新的一年陆续推出。


卢蒙和梁化鲁、程建雷书记合影







镜头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断不了和其他人打交道,也断不了认识新人,辞别故人。不管是对你友善的还是有些摩擦的,我认为,都是在交际、相处中不断提升、磨练自己。因为有所感触、感发,出来了《九山头没了刘长永》、《想起老兄苏怀庆》两篇悼文。也因为交际,写了几篇追捧朋友的文章,也算人之长情吧。







镜头八


风物志类文章是平台两大类文章之一,也是卢蒙热衷挖掘展现的内容。今年,特别在老风味、老特产上下了点功夫,在《咸菜四章》的基础上,写了《豆子四章》——《豆沫菜》、《卤缸豆腐》、《豆腐皮》、《换豆腐》,看来就少篇《豆芽》了;集中精力写了四篇宣传传统粉皮制作技艺的文章,还有《杂面》、《咸精豆》、《现代人烧鸡》、《咕嗻汤》、《说大件》这一类。




镜头九


2020年,卢蒙满50周岁,开始了人生的下半部分。自己到了知天命之年,父母更加衰老,一年三次住院。都说是一岁年纪一岁心,这一年,心境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努力作为,不大在乎结果了。因此,衰老不是颓废,而是一种激励、一份厚重、一种绵恒。《五十感怀》、《手表》、《说陪床》就是这份心迹的记录和反映。在不懈的努力下,卢蒙全年发表原创文章近3000篇,在全国公号排名第三。这对一个个体业余写手来说,没有一颗平静淡定的心态,没有没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是很难做到的,这里面有多少舍弃,多少甘苦,只有自己能知道。
还都说人老了,话少了,因为看开了,放下了,但卢蒙对一些时事还就放不下,多说了几句题外的话。《准考证》、《说摇号》、《彪语》等,就是这么诞生的。



镜头十


卢蒙是个业余写手,并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身与写作。因此卢蒙故事题材多分布在老家和工作岗位所在地及其周围,也就是青驼、双堠、张庄、界湖、孙祖、依汶一带。今年10月份,受派驻湖头村庄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东乡的风土民情,也就出来了多篇苏村、湖头一带的故事。比如《沂河古渡口》四篇,《英山平暴记》、《刘黑七的沂南把兄弟》、《齐家店子大学城》、《湖头原来不叫湖头》、《参与公车上书的沂南举人》等等,有个十多篇吧。2021年,卢蒙将以长虹岭军事屏障和龙脉特征为主线,思考一下明代军户制度给沂南人文带来的影响,以及长虹岭沿线相关风土民情特征,东部区域的文章会更多一些。

在驻地村采访老党员


将在这儿工作两年


镜头十一


咱们沂南三河六岸,物阜粮丰,自古出美酒,沂南人也以善饮能饮著称,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值得大书特书。近些年,卢蒙跑遍沂南的犄角旮旯,寻找老烧锅遗迹,探索老酒师的足迹,留存老酒厂的风貌,挖掘传统的酿造技艺,宣传造诣深厚的酿工,酿出酒故事、推崇酒文化,写出的大部分文字还没推出发表。上半年主要发表了《酒是陈的香吗?》、《三十年前的沂南白干还能喝吗?》等若干篇。下半年,在《沂南酒文化》大系列中开出分支,推出《酒场上的沂南人》故事,展示酒桌上推杯换盏的你、我、他。



镜头十二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一环,沂南方言在传承沂南人情感、展现独特民风、凝聚沂南力量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为一名门外汉,卢蒙尝试着用浅显通俗、幽默风趣的的语言,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去破译沂南方言的文化密码,一年中写了十几篇相关的文章。当然写这类东西,需要留心去记、沉心去思、巧心去理,更关键的是有热心去干,有恒心去坚持。非常感觉团山庄肖富达老弟的友心,赠其收藏的《沂南方言志》一书予我学习。
另外,今年还开了《说说沂南的村庄名字》这个系列,村名的演化是历史的形成,是文化的积淀,值得好上用功。

右为肖富达老弟



镜头十三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帮扶人、脱贫户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结果。为展现这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受相关领导的委托,“卢蒙故事”平台用系列故事的形式,持续挖掘整理五年中全县涌现出来的扶贫、脱贫感人事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我县扶贫工作的亮点和成就,进一步激励斗志,奋力前行。




镜头十四


      填写个人履历简介,在身份一栏填写的都是干部,但个人感觉,自己就是学生出身,学校生活在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没有十几年学校的教育,就没有现在的我。小学和高中生活前几年已经写过,大学生活动了几次笔都找不到感觉搁下了,今年终于沉下心完成了十一篇回忆文章《我在临沂师专》,记了点流水帐,后经压缩整理成上下两篇,被母校校报上刊登,为临沂大学八十年校庆献礼,也是那段青春芳华的拾遗和回眸。


我们那一班班(二排右四是俺)



镜头十五


       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沂南子弟,对这片沃土充满了崇敬和依恋,她有着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更是沂蒙的腹心、老区的核心。卢蒙故事始终把挖掘、整理、宣传沂南作为自己的核心追求,在保护文化资源,擦亮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写下了《沂蒙山小调就是沂南的》、《沂蒙山小调还是沂南的》、《反对黄沙会》、《沂南老乡诸葛亮》、《颜真卿老家沂南县》、《沂南县改叫沂蒙县》、《沂南能不能叫阳都》、《说说汶河的汶》、《从卢山到孟良崮》等一系列文章。有些文章引起外县一些“文化人”的反弹,打了些嘴仗,这仗该打,因为文化资源的珍贵性、稀缺性、重要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为重要、越发显现。



镜头十六




对一个喜好游山玩水的人来说,庚子年是个枯燥的年份,因为疫情,全年几乎没怎么上外地玩,只是在中秋之后,送女儿去见习医院,在威海逛了逛。除了观赏山海风光,着重点放在刘公岛上,主动地、有意识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江山越美丽越需要我们守卫,耻辱不能忘,国人当自强。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卢蒙将会以此为动力,提前规划,早做布局,用一篇篇具有卢蒙特点和沂南红色特质的故事,歌颂我党百年光辉奋斗历程!





想收藏本套图书的朋友,请加卢蒙微信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