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蕴含的人生智慧,读懂这3点,受益终身!
文化
心灵鸡汤
2024-12-30 06:20
内蒙古
觉得所谓经典,必须是饱读经书,或者专业人士才能涉猎的区域。直到我在2024年最后一个月艰难地“啃”完了《道德经》,才发觉其实经典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作为中国哲学的传世经典,《道德经》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哲学、宗教、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读这本书以前,我写文章总是提炼不出观点,人云亦云。读完以后,才发现所谓的观点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如何自处与如何与人相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是因为其内容是大浪淘沙后淬炼出的金子,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读《道德经》打破了我的很多固有认知,重塑了我的思维方式,为我开启了一场“改头换面”的头脑风暴。如何自处?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位年轻人在河的这边过得不愉快,总想到河的那边去。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往来两岸的老船夫,就问船夫说:“河那一边的人是不是过得比较快乐?”有联系便会有交集,有交集便会有区分,有区分就会有比较。总是会这山望着那山高,羡慕别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很多不了解《道德经》的人一看到“道德”两字,以为通篇都在讲仁义道德等大道理,那其实是儒家要管的事儿。老子的《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前面三十七章都在“论道”,后面四十四章都在“讲德”。“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而“德”是我们自身具备的本性与禀赋。我们从“道”中来,本身就具有独属于自己的本性与禀赋,没有必要在区分与比较中迷失了自己。我以前羡慕别人散文写得好,多写几篇,发表在纸媒,说不定就能加入当地作协。于是就报了纸媒写作学习班,写了几篇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所以找到自己天生的优势,不断锤炼发展,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何与人相处?
别人聊的话题即便她没有谈资,也要编造一些事件来应和,仿佛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也没有什么事儿是她没经历过的。谁遇到问题,她都想插手去处理,即使不会,也要费点嘴上功夫“指导”一番。春秋时期有位鲁国人叫王骀,被砍了一条腿,但是他的学生数量和孔子可以平分秋色。很多人感到奇怪:王骀这个人上课根本不讲话,学生居然还有这么多!而且学生们每次见到王骀老师都是“虚而往,实而归”,也就是去找老师的时候是空虚的,回来的时候却都很充实,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即便在少了一条腿的情况下,心情依然不受干扰,也没有任何抱怨,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启发和教育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展露得多,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博得他人的“刮目相看”。相反,如果你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每到紧要时刻都能展现出超常的智慧,更加会让人印象深刻。老子提倡“不言之教”, 他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少说话,多办事,用行动力去影响别人,才是最好的教育与教导。03
守住根本
《庄子·应帝王》里有一则著名的寓言,形象地描述了感官与欲望的问题。南海的帝王是儵(shu),北海的帝王是忽,中央的帝王是混沌。儵与忽非常聪明,反应敏捷,他们经常会到混沌的土地上见面,混沌也会友善地接待他们。后来儵与忽为了报答混沌的美意,就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混沌什么都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于是,他们每天帮混沌凿开一窍,七天之后混沌就死了。《遥远的救世主》里刘冰一心想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先是迫不及待搭上王庙村扶贫的快车,等到车子行驶到一半,觉得情势不妙急忙开溜。最后在贪婪欲望的驱使下,未能经得起考验,一败涂地,跳楼自杀。相比较,欧阳雪就非常有自知之明,她觉得自己是干餐饮起家,对音响行业不熟悉,所以明智地将董事长的一职让位给了肖亚文,专心发展她的餐饮事业。我在开拓副业初期,做了很多尝试,2023年决定做读书博主,但期间仍然会被各种招募信息搞得眼花缭乱,心神不宁。曾经迷失在打造爆款的漩涡里,也被各种创富营迷了眼,终于在2024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坚定了信念。《道德经》中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塞住感官的出口,关上欲望的门禁,终身都没有病痛;打开感官的出口,满足欲望的目标,终身都不可救治。修心修得就是一份清心寡欲,不是说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要少之又少。比如做自媒体,书评、热点文、创富营......选中一个,坚持往下走,不要轻易被动摇。守住根本,如如不动,持续发力,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作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道德经》系统地阐述了“道、德、无为、自然”等基本思想,内容深奥难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参悟的。把其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感受感悟,更加深入地去指导实践。尼采评价说:“老子的思想集大成者《道德经》,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滚滚尘世,我们迷茫焦灼,不是因为物质上的缺失,而是源自心灵的干涸。不妨打开《道德经》,攫取这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观照我们的内在,安心自足,感悟生命的平常与幸福,体会人生的富足与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