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宋佳演完后劲太大,她说张桂梅校长在她身上种下的种子,会是她一生的事儿

文化   心灵鸡汤   2024-10-20 22:18   内蒙古  

在《山花烂漫时》中饰演张桂梅老师的宋佳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在电视剧中扮演张桂梅)我觉得后劲很大,张老师的精神力量确实太强大了,她能够影响改变感动多少中国人,何况我是一个饰演她的人。她在我身上种的这颗种子,可能是我一生的事儿。

她回忆第一次和张老师见面,张老师带着她在校园里溜达,两个人去上厕所,结果误入了男厕所,张老师说“走错了,快出来!”
两个人着急慌忙出去,突然张老师就捂着嘴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宋佳说当时觉得很奇妙,看张老师的样子就跟一个小孩儿似的,突然间明白:“她(张桂梅老师)只是为了做的事业和她想做的那件事情去精益求精,去自我要求,去不放过自己,但是她面对生活很多时候非常大条,非常简单,像个小孩儿。”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张桂梅老师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但如果你去看有关于她的纪录片,一些介绍她的视频,就会发现身为东北人的张桂梅,风趣幽默是刻在她骨子里的。

这部剧的编剧袁子弹说,在创作剧本时,曾多次与制片团队去华坪拜访张老师,围绕着她和周边的老师、学生、政府干部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风。

“在与张老师的接触中,感受到她乐观、坚毅、幽默的性格特征,比起张老师的牺牲和不容易,(作为编剧)更想写的是她的强大、她的勇敢、她的革命乐观主义,因为苦难并不珍贵,珍贵的是苦难里的拼搏与坚守。”

当你看完《山花烂漫时》,一定会被宋佳饰演的张桂梅所打动。

虽然宋佳在外形上显得高大健壮,不太符合张老师的形象,但胜在神似,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就好像宋佳把张老师的灵魂短暂嫁接到了自己身上,她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大青衣小宋佳,而是活生生的张桂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1


剧里的张老师一出场就干劲十足,为了解救因三万块钱就要定亲的学生谷雨,她和媒婆比谁嗓门大,拼的是谁更有气势;从谷雨爸爸手底下夺走谷雨,拼的是谁更有气力。

她做事风风火火,有了办免费女高的想法,就大半夜去敲教育局长周善群家的门。

为了给华坪女高招到合适的老师,她不仅亲自上阵,还拉了周善群来坐镇,周善群被她搅得“鸡犬不宁”。

图片截取自视频,侵删

她是“变脸大师”,前脚还义正言辞地说绝对不招男老师,当看到姚小山的简历时,两眼放光,一顿“彩虹屁”,把姚小山忽悠得晕头转向,直接签了意向表。

她还是“阴阳大师”,嘲笑马副县长业务还没搞熟练,当官水平却越来越高了。

她还是“演讲高手”,无论是动员老师,还是鼓励学生,只要她一开口,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她喜欢江姐,爱唱《红梅赞》,喜欢带着学生们唱红歌,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仅影响了华坪女高的每一个人,还包括屏幕前的我们。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看到华坪女高的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场景时,也想再参加一次高考,并且坚信如果自己是张老师的学生,也一定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张桂梅老师有信仰,有力量,她耗尽心血、无私奉献,为的是千万大山里的女孩儿能够有学上,能够像城里的女孩儿那样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

过度的劳累拖垮了她的身体,现在的她身患恶性肿瘤,外加二十多种其他病痛,全身各个关节常年贴着膏药,上下楼都颤颤巍巍,仿佛一片秋天的落叶,随时都能被风吹倒。

但是正如退休后的周善群所说的那样,张桂梅老师永远不可能退休,“最后一刻,你都会燃烧在这个讲台上。”

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她人,不愧为“燃灯校长”。

02

一所学校的成功创办脱离不了政府和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像电视剧中的刘副书记、马副县长、教育局长都有原型,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是很多人的集大成者。

而一部剧的成功也脱离不了一众演员的努力,与其说《山花烂漫时》是一部传记类电影,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群像戏。

聂远饰演的周善群给了张老师最大的支持,只要张老师需要,他一定挺身而出,就连小可爱谷雨都学会了“遇事不决找善群”

周善群出来的时候,飘过的弹幕都在问:“这是聂远吗?”

一晃二十年过去,曾经把我迷得七荤八素的七夜圣君蜕变成了老干部模样,保温杯泡枸杞,一说话就“局里局气”的。

不过比他更有“官味儿”的是姜超饰演的副县长马永强,时刻谨记自己的头衔,当张老师喊他“马县长”时,他赶紧纠正“副dei,副dei”。

在张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众人的鼎力扶持下,华坪女高终于迎来了开学第一天,但天公不作美,接连多天的瓢泼大雨导致本就崎岖不平的山路更加像不可逾越的天堑。

张桂梅和一众老师站在校门外,焦急地等待着学生。

周善群去找马永强想办法,马永强坚持按程序来,急得周善群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这个时候还打官腔,这个时候党组织不上啥时候上。

一句话唤醒了马永强的党性和血性,他想了无数个办法,打了无数个电话,调动了能够调动起的一切人力物力。

亲自去山里接孩子的周善群在断崖上痛失了一辆自行车,和华坪女高的老师们一起跋山涉水,在泥泞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成功迎来了华坪女高的开学第一天。

后来华坪女高又面临资金压力,周善群建议马永强帮助解决,把张桂梅比作是愚公移山,狠狠给马永强上了一课。

马永强化为己用,一字不差、义正言辞地给下属们又上了一课。

内事不决找善群,外事不决找永强,两个人虽然“窝窝囊囊”,却干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事。

张桂梅做完手术出院时,马永强亲自开车来接,他说经过这么多年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亲密的战友。

图片截取自视频,侵删

03

说到战友,不得不说“最佳后勤保障”陈四海,他是倒插门女婿,是典型的“耙耳朵”,却又是最好的办公室主任,是张桂梅最得力的助手。

图片截取自视频,侵删

当他最后迫于家庭压力不得不离开学校的时候,张桂梅特意为他点播了一首《送战友》。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本来感动得稀里哗啦,结果镜头一转,张桂梅一边哭,一边跟着收音机“不着调”地唱着这首歌,又不禁笑了,真是又哭又笑,哭笑不得。

传统手法拍摄而成的传记类影视剧往往比较严肃规整,隐隐透露出说教的意味,加之大家对张桂梅老师的初印象多少有些刻板,以为这部剧会很沉闷。

结果却恰恰相反,这部剧在严肃的话题间穿插了很多搞笑的情节,让你上一秒还感动得涕泪横流,下一秒就被逗得破涕而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办公室同事在我的安利下也都看了这部剧,她们说如果光看剧觉得有些剧情很魔幻,哪有这么好的老师,哪有这样的无私奉献,但更魔幻的是这确实是真人真事改编的。

宋佳说:“我演好多她前面的戏,到处化缘那些,演着演着我就停一会儿,第一个感受就是张老师太难了,张老师太难了,太难了,得多大的信念和纯粹的发心(因为她这个发心不是为了自己),她才能做成(女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华坪女高创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17名老师走了9名,张老师翻阅剩余8名教师的档案,发现其中有5个是党员,加上她一共6个。

她说:“抗日战争年代是什么样的一个年代,只要有一个党员在,阵地就不会丢掉,我们有6个党员教师,怎么能把党的扶贫阵地丢掉?”

编剧袁子弹说:“女校不是天然就该成功的,女校的成功是张老师及身边所有人竭尽全力的结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环,事情都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张桂梅老师不是英雄片里的孤胆英雄,她成功创办华坪女高离不开众人拾柴火焰高,离不开崇高的精神信仰,用央视农业视频结尾总结的话:“支撑张桂梅老师的,是信仰、老乡、女孩。”

04


虽然华坪女高的学生们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但她们走出了大山,去往了更广阔的天地,就像张桂梅老师期望的那样,漂漂亮亮地活着!

张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女孩子是多么美好的生命,就应该一尘不染的漂亮,哪怕是深陷在淤泥里,也应该是闪闪发光的。

苦难并不值得赞美,真正该赞美的是我们面对苦难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

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愿“绝处逢生,逆风翻盘”的女高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往无前。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碎碎念:

1.被剧中的张桂梅老师安利了华坪小滑肉,下次再去云南,一定去华坪亲自尝尝。

2.很多人说国人热衷造神,更热衷毁神,还有的人用吃瓜群众的心态坐等张老师“塌房”,让我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那丑陋而麻木的嘴脸。张老师不是神,也不是圣母,她是有坚定信仰的理想主义者,别人如何看待她,她并不在意。如今的她已经年近七旬,病痛都没打倒她,何况一些不足挂齿的质疑。

3.我真的被这部剧激励到了,被张老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到了,她在我心里也种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似乎在慢慢萌芽,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注明

马励的书影笔记
好书相伴,快意人生!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