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有庆的死,电影未忠于原著,相比较哪一个更好?

文化   心灵鸡汤   2024-05-30 23:27   内蒙古  

  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福贵

《活着》电影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情节:一个是有庆在睡梦中被砸死,一个是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去。

后来很多年,满脸是血的有庆,和面色苍白、身下却血流成河的凤霞,长久地印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当我看到原著时,发现相比较原著中的描写,电影中有庆去世这一段的悲剧效果明显削弱了很多。

读原著时,有庆去世的那一段一直不停地流泪,读完以后,书桌上全是含泪的纸巾。

01

电影篇幅有限,省去了很多有关于有庆的细致描写。

当有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为了省钱,福贵两口子狠心地把已经十二三岁的凤霞送了人,有庆为此伤心不已,宁愿挨打,也坚决不去上学,后来被福贵打狠了才勉强同意去学校。

家里养了两只羊,有庆每天天蒙蒙亮,挎个篮子去割草,喂完羊就跑着去城里上学。中午跑回来继续割草喂羊,一天两次来去就得跑五十多里路,鞋子自然容易坏。

福贵指责有庆费鞋,有庆就拎着鞋,光着脚丫子来回跑,大雪天也不例外。

人民公社时期,有庆的两只肥肥壮壮的羊也被充了公,他还是每天坚持跑来跑去给这两只羊喂草。

家珍得了软骨病,日子过得更加艰辛,有庆非常懂事地提出不上学了,要帮着家里干活。福贵坚持让他去上学,但是偷看到他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就直接冲进教室给有庆脸上打了两巴掌。

原著里很多次描写福贵动手打有庆,而且打得毫无道理,打完又后悔,就想办法弥补,表现出福贵是典型的粗暴型家长,还留有封建大家长制的局限,到了后来对待凤霞的儿子苦根则温柔了许多。

那个时候的日子真是苦啊,人民公社解散以后,很多家庭都缺吃少粮,先还能挖点野菜吃,后来野菜也没了,有庆还是跟着家珍出去四处找。

有庆说饿得走不动了,家珍说那就去喝几口水填填肚子,有庆就只能到池塘边喝一肚子水来充饥。

凤霞因为一个地瓜和人争抢,福贵过去和那人打了起来,险些酿出人命。

后来没办法,家珍一步一挪去了城里,找了开米店的父亲,父亲从牙缝里省出来一小袋米给她,她紧紧揣在胸口才能带回来。

02

 

后来日子好些了,家珍身体也刚刚好了一些,有庆就出事了。

有庆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县长的女人,在医院生孩子时大出血,生命垂危。

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去献血,孩子们一听是给校长献血,就高兴得像过节似的。

本来跑步就很快的有庆脱下鞋子,光着脚丫率先跑到了医院。

因为先前的血型都不对,本来排在后面的有庆自告奋勇地往前凑,他的血型也正好能对上。

福贵讲到:“抽一点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不停了。抽着抽着有庆的脸就白了,他还硬挺着不说,后来连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着说‘我头晕’。
抽血的人对他说:‘抽血都头晕’。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

医生也没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女人了。”

当福贵听到消息,跑去医院以后,见到一个医生问:“我儿子呢?”

那个医生居然笑着说:“我怎么知道你儿子?”

福贵跑到一个房间,问另一个医生:“医生,我儿子还活着吗?”

这个医生居然问福贵:“你有几个儿子?”

福贵腿都软了,连声哀告,求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儿子。

医生却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福贵着急地问:“我儿子还活着吗?”

医生摇摇头:“死了。”

就是这么冷漠到让人窒息,草菅人命却没有半点同情心。所谓医者仁心,我却只看到杀人诛心。

有庆被抽干了血滑到椅子下面的情景让我想到了一则新闻,一个在武校练武的8岁男孩,被武校的三名老师活活打死。

在孩子被打得奄奄一息之时,校方为了撇清责任,还把孩子放到椅子上摆拍,结果孩子的身体不受控制的滑落到了地上,这哪是人能干出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所以说文学作品并不魔幻,现实往往更加残酷。

福贵气得要找县长拼命,却发现县长正是自己被抓壮丁时,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春生,春生感叹:“怎么会是你的儿子?”

言下之意难道说不是福贵的儿子就可以了吗?

而本想杀人的福贵见此情景,也只是说春生欠他一条人命,下辈子来还,这个事儿就算了结了。

03

之后描写福贵抱着有庆回村这一段真是让人看得胸口发闷。

那天晚上我抱着有庆往家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抱累了就把儿子放到脊背上,一放到脊背上心里就发慌,又把他重新抱到了前面,我不能不看着儿子。

我在村口的田埂上坐下来,把有庆放在腿上,一看儿子我就忍不住哭......我把有庆放到田埂上,回到家里偷偷拿了把锄头,再抱起有庆走到我娘我爹的坟前,挖了一个坑。

要埋有庆了 ,我又舍不得。我坐在爹娘的坟前,把儿子抱着不肯松手,我让他的脸贴在我脖子上,有庆的脸像是冻坏了,冷冰冰地压在我脖子上。夜里的风把头顶的树叶吹得哗啦啦响,有庆的身体也被露水打湿了。我一遍遍想着他中午上学时跑去的情形,书包在他背后一甩一甩的。想到有庆再不会说话,再不会拿着鞋子跑去,我心里是一阵阵酸疼,疼得我都哭不出来。我那么坐着,眼看着天要亮了,不埋不行了,我就脱下衣服,把袖管撕下来蒙住他的眼睛,用衣服把他包上,放到了坑里......
《活着》余华

像我这样当妈妈的人,真是看不得这样的场景,每读一段都想“问候”一下余华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创作能力。

余华说:“假如你找一部最不忠于原著,又拍得最好的电影,那就是《活着》了。《活着》之所以能拍得好,就是因为它不忠于原著。”

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和影像传递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电影拍得确实很好,但是缺了些原著的晦暗和嘲讽。
有庆和凤霞都死在了生孩子上,有庆是帮别人生孩子,凤霞是自己生孩子。表面上是时代的悲剧,但其实是更重要的是时代背景下人们扭曲的灵魂。

有人说余华是在刻意堆砌苦难,但文学作品不就是靠这样的堆砌才能积聚起浓郁的感情色彩吗?

有庆的死更像是一个隐喻,像是一个符号,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每一种解读可能都代表着你心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马励的书影笔记
自愈力、学习力超强的40+女性,读书、写作、观影为平生三大爱好,坚持用热爱抚平一切创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