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射雕英雄传》新剧上线被骂惨,其实他在《玫瑰的故事》里也曾出现过

文化   心灵鸡汤   2024-06-24 23:40   内蒙古  

  

由金庸《射雕英雄传》改编的新剧又上线了,话题自然又集中在演员自身的表演,以及和新老演员的对比上。

至于剧情,相信大部分观众都非常熟悉了,像我这个年龄,从83版算起,已经看了至少有四五个版本了。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最喜欢朱茵和张智霖版,这版如果把杨康换成苗侨伟就更完美了,不是说罗嘉良不帅(求生欲),只是感觉比苗侨伟差了一截。

现在的武侠剧即便集合了一众俊男美女,还是看不下去,就好像咖喱饭里没有咖喱,也就没了味道。

不过不管改编得是好是坏,都无法撼动金庸老先生武侠泰斗的地位。

亦舒小说《玫瑰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最近也在热映中,而在原著中,我们也可以惊喜地发现金庸的身影。


01
原著最后一篇,以玫瑰的继子罗震中作为叙事角度,讲述了玫瑰嫁给罗爵士之后的故事。

罗震中恰巧和玫瑰的初恋庄国栋是好友,两个人在英国相识多年,又一同回到香港。

在返港的飞机上,庄国栋看的就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到达香港后,庄国栋急着登报寻找玫瑰,那份报纸正是金庸创办的《明报》。

1959年,原名查良镛的金庸出资8万,中学同学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了《明报》。

初期的《明报》经营困难,金庸一边写稿,一边还要为经济所困,传说有段时间,他需要靠 典当来维持《明报》的经营。

有两个小故事可以反映出他当时有多惨,一则说他和太太工作累了,想喝杯咖啡,只能叫一杯两个人分着喝。

那时他住在尖沙咀,下班回家需要坐渡轮,有时候下班已是深夜,渡轮早就停航,只能改坐电船仔,需要集齐六个人才能发船,这样船费比较便宜,如果想马上走,就得整包,费用是三元。金庸和太太宁愿挨冻,也不愿意包船过海。

倪匡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

靠着金庸的笔耕不辍,为《明报》积累了大量的武侠迷,许多人开始关注明报,加上沈宝新用心经营,《明报》渐渐站稳了脚跟。

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大陆的一段特殊时期,很多报纸都闭口不言,只有《明报》敢于评说。

虽然金庸也是借了一些敏感话题带动了《明报》,被讥讽为投机分子,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它已渐渐发展成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分子报刊,享有很高的清誉。

这就像我们写公众号文章,有时候会借热点话题来提升阅读量,可能会幸运地被平台垂青,推进流量池后产出爆文,赚得高额收益,但是这毕竟还有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用心写好原创,保持初心才是长久之道。

香港很多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有过关系,包括亦舒,她17岁时就做了《明报》的娱乐记者,还开了专栏写文章,写小说,本就起点很高的她更是借着《明报》一举成名。

02

 

在《玫瑰的故事》原著里庄国栋在《明报》登了寻人启事以后,玫瑰很快给了他回应。

罗震中当时并不知道庄国栋日思夜想的女人正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还调侃说:“真快!《明报》广告,效力宏大。”

这算不算亦舒反过来给《明报》打了广告?

不过在现实中,她还曾经因为稿费问题骂过金庸。

当时《明报》虽然稿酬很低,但很多文人仍然是趋之若鹜,因为能够在《明报》开专栏便是身份的象征。

但也有人对稿费不满,比如亦舒,她要求金庸加稿费,结果金庸回答她说:“你又不花钱,加了稿费有什么用?”气得亦舒专门写文章里骂他。金庸看了,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不过不管有什么恩恩怨怨,亦舒在小说里还是要把他写进来。

在原著中,迫不及待的庄国栋到了报社楼下,连电梯都不愿意等,直接从步梯奔上十楼,在那里遇见一个瘦瘦高高、戴黑边眼镜的男人。

这位男士还不忘夸一下玫瑰的美貌:“拿信来的那位小姐,跟你一般心急......她是一位美女,令人心悸。”

罗震中觉得这男人的口气像个诗人。

这时,他又看到一个中年人步入编辑室,长得方头大耳,神态威武,面容好不熟悉......

他推了推庄国栋,“你天天看《射雕英雄传》,你瞧,这位像不像金庸?可能是你的偶像呢,还不上去打个招呼请他签名?”

而这时的庄国栋正因为收到玫瑰的信而魂飞天外,根本没把他的话听进去,就这样错过了和金庸交谈的机会。

罗震中又客气地问那位说话像诗人的眼镜男贵姓。

那人回答说:“小姓蔡。”

我们可以合理怀疑这个蔡姓男子就是金庸的好友蔡澜。

蔡澜1980年开始写作,以美食和游记为主,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蔡澜爱吃、会吃,而他曾经就在《明报》开过一个名叫“草草不工”的专栏,写作话题涉及食物点评、吃喝玩乐,以及男女情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他后来也出版小说,和李碧华、亦舒并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的三大“台柱”。

而他最为人熟知的是和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这其中的倪匡正是亦舒的亲哥哥。

亦舒最为有名的情史是她抢走了闺蜜郑佩佩的男友岳华。说起岳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年轻人不太熟悉,在港剧盛行的年代,他是众多剧集里的黄金配角,比如《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中九姑娘的父亲郑朗军。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侵删

由此看来,兜兜转转,八九十年代香港文艺界的风云人物似乎都与亦舒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亦舒的小说窥见上个世纪香港最繁荣时期的面貌,身为天之骄女的她一生为自己而活,说她率性也好,自私也好,香港文坛也很难再有第二个亦舒。

03

每当听到那首《沧海一声笑》,就会想到《笑傲江湖》,想到金庸笔下的那个荡气回肠的浩瀚江湖,想到徐克镜头里瑰丽炫目的武侠世界。

如今,香港四大才子只余留蔡澜一人,而那个写尽了繁华都市痴男怨女的亦舒也已经78岁,狮子山下的那一代人终究只会成为回忆。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读亦舒,虽然以她的小说为蓝本的电视剧改编了很多,我们却再有找不到当初读亦舒小说的那种感觉。

时代在变,价值观也在转变,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亦舒的作品,多数会觉得三观不正,像是梦女意淫。

强烈的时代局限性使得亦舒的小说只能是红极一时的通俗作品,也许再过百年,有人读亦舒作品,会把它们当做历史读物来研究:原来一百多年前的香港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此这般生活。

不知道以那个时候的价值观,又会如何评判亦舒的作品。

红尘滚滚,大浪淘沙,亦舒早已看淡世上纷纷扰扰,任人评说她已毫不在意。

只是世上人依然还在万丈红尘中痴痴笑笑,岁月成荒。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马励的书影笔记
自愈力、学习力超强的40+女性,读书、写作、观影为平生三大爱好,坚持用热爱抚平一切创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