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造强大思政引领力/5篇

文摘   2024-12-14 13:52   天津  

欢迎光临

个个担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点👍点❤️、评论和分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新征程上塑造强大思政引领力,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本期,小编从《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整理了五篇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1


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


2


打造强大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着力点


3


把握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方法论


4


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支撑作用


5


以强大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1

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


1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六力”中,思政引领力居于首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价值,锻造好落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凝聚起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对于在新征程上实现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正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

思政引领力这一概念,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只有精准理解作为其核心构成要素的“思政”的涵义,才能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承担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使命和任务。依据对“思政课”之“思政”的理解,可以说,思政引领力之“思政”即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思政引领力是“思政”自身蕴含的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指“思政”引导、带领教育强国建设实践的伟大力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践中,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有助于党牢牢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有助于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广泛聚集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有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思政引领力为学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和生命线工程加以推进,组织、动员、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其重要职责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念兹在兹,曾多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召开座谈会部署学校思政课建设,使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思政引领力的提出,是对我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标志着我党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新征程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是时代赋予广大思政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愈加严峻,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聚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时代赋予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着力锻造思政课这一铸魂育人关键课程。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凝聚各级党组织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合力;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创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材的内容结构、叙事逻辑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作用;要守正创新,完整准确把握好思政课的本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要抓好关键力量,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为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做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的大先生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另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构建新时代立德树人大格局、新格局。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社会紧密耦合、与社会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引导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功能,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协调配合、同向同行;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实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要强化网络育人功能,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教育课程和工作内容革新、方法革新、样态革新,培育网络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


(作者:吴潜涛,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24-10-08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8日

第13版要闻

2

打造强大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着力点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可见,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民智、万众一心,举国奋发的重要作用,是强国建设过程中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调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打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需要进一步讲好思政课,彰显真理的磅礴伟力。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不断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科学性和实效性,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发挥真理磅礴伟力,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根铸魂,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激励一代新人主动担当作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打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的深厚底蕴。《易经》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人文化成”的观点强调了思想观念的教化作用,也凸显了作为思想观念载体的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代代传承。因此,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并特别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新时代新征程,打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领域,构建中华文化课程教材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传承千年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融入当代生活,树立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用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大的思想基础。

打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需要不断深化“第二个结合”,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独特魅力。去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他还特别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重点就“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强国与教育强国相得益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标志是人的文明素养提升。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战略布局中,人才质量、人的素质、人的现代化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打造强大的思政影响力。一方面,要守住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的“魂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中国心,懂中国情,有中国味。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从春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建与思政教研部主任)


中国教育报 2024-11-26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1月26日

3

把握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方法论


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总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战略认识论、系统观念论和辩证思维论三方面,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方法自觉,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制度安排,对于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兴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引领效力。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是以教育之力固国家之本、强民族之基、育时代新人的战略思考和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大特质”之首,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统领性的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总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战略认识论、系统观念论和辩证思维论三方面,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方法自觉,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在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与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双重自觉中,把对教育的认识上升到文明变革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肯定了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教育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对于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仅囿于教育一域或学校一隅,“就教育谈教育,就思政论思政”将无法全然承载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应立足教育的“三大属性”,把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建设融贯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进程,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现实问题,以思政引领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增强教育强国的支撑功能,形成物质赋能与精神赋能相统一的引领效能。应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现实感召力增强思政引领力,全面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的辐射广度、影响深度和文明程度,实现从坚守教育方向到引领全局航向、从凝聚价值共识到增强精神动力、从筑牢文化之基到绘就文明之美的认识升华和方法自觉。

  紧紧抓住党对学校思政工作主导权这一逻辑主线,统筹推进立德树人的纵深发展和系统集成。从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看,党对学校思政工作的主导从历时与共时、整体与个体、结构与要素等维度贯穿思政育人全过程,并在整体视域下统摄着多向联动、有机统一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因此,要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中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注重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推动思政引领力的系统集成和效度提升。一是运用整体性思维,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领域。二是运用协同性思维,以“大思政课”拓展思政育人新格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课程思政为主渠道、文化思政为新思路、网络思政为新战线、日常思政为主阵地“五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三是运用层次性思维,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科学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道德发展规律,架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实现从知识增长到价值认同的逻辑进阶。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内在机理,运用好育人与育才的辩证法。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根本在人,指向于人。理论是教育的基石,教育要想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观点等施加影响,就必须以能够说服人的理论对人的头脑进行武装和塑造。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彻底的理论则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抓住事物根本、直面事物本身,敢于接触最敏感、最现实的问题,不怕作出革命性结论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彻底的理论,是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因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以具有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增强时代新人的独立自主意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既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理论基石,把学生培养成有真才实学、有奋斗精神、有综合素质,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作者:柏路,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难点及体系构建研究”[23JDSZKZ13]成果)


中国教育报 2024-12-12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2日

第5版

4

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支撑作用


4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彰显教育的意识形态特色,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将确保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确保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意义、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

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意义

  思政引领力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意味着,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并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行动。我们党始终强调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世界的本质,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教育规律,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党对教育强国的部署,进而付诸行动;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通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引导人们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梦想;通过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引领人们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凝心聚魂,助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

  教育强国建设要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等,提高思政引领力,引导教育战线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用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激发出昂扬斗志,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全面认识思政引领力的价值意蕴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彰显教育的意识形态特色,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教育强国建设最终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强化思政引领力,才能引领青年学生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教育强国正确方向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增强思政引领力,以马克思主义为鲜明底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目标指引,才能确保教育事业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是凝聚共识,汇聚全社会力量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需要。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能够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分散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只有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突出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才能让广大青年成为立时代潮头、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从而汇聚起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形势,西方一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可能会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产生的冲击,只有强化思政引领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固。

  这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离不开思想引领。”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可以培育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只有不断增强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才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创新,引导社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是提升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可以充分激发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局面,进而提升教育强国的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可以彰显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立场,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教育形象,从而提升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

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要求

  如期建成教育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支撑作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将确保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确保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特别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教育强国建设增强思政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筑牢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学校和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不断创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材的方式方法,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哲理学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和完善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推进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协调配合、同向同行。着力健全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凝聚各级党组织、家庭、社会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合力,不断提升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增强教师队伍的引领意识,提高教师的引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须不断推进,着力培养广大教师的政治信仰,坚定教师队伍的职业信念,着力培养一大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和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教育家型思想政治工作者。广大教师要自觉从教育家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当好“经师”又做好“人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型教师。


(作者:郝玉晶,单位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 2024-12-12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2日

第5版

5

以强大思政引领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5


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关键在于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昭示真理伟力;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凝聚实践伟力;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彰显文化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关键在于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昭示真理伟力;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凝聚实践伟力;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彰显文化伟力。

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昭示真理伟力

  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构成思政引领力的真理之基和学理依据,思政引领力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根本指导,源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问题的科学阐释。新时代强化思政引领力要坚持破立并举,在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中筑牢信念之“基”,在批驳错误思潮中守好马克思主义之“正”,旗帜鲜明地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筑牢思政引领力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思政引领力揭示出事物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助推人民形成更具理性层面的认知。发挥思政引领力,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批驳错误思潮,把稳思政引领力之“舵”。面对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必须要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批判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人民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为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国家凝聚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凝聚实践伟力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折射出实践的力量,为强化思政引领力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和有力的内容支撑。思政引领力之所以促使人民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是因为其有着“活”的实践依托,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外交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为思政引领力奠定了厚实的实践基础。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既是建设思政引领力的最佳素材,也是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最大底气。基于此,要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进入思政课堂,积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高等案例讲深讲透讲活。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等等,促使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能够彰显在各学段的纵向衔接和各学科的横向贯通中。要在社会大课堂中呈现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通过搭建实体场馆、打造现场教学基地等方式,把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具象化、实景化呈现,同时善于把课堂搬到红色博物馆、文化馆和革命遗址等场所,不断引导人民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彰显文化伟力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离不开文化的深厚滋养和价值浸润。发挥文化的启智润心、价值引领和凝聚共识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多元文化思潮碰撞中凝聚人心、在社会转型中激浊扬清、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是思政引领力的力量源泉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思政引领力的不竭力量源泉。思政引领力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在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中汲取深厚的历史底气。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并将其整合为社会治理的丰富资源,转化为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发展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软实力,为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厚植文脉之根。革命文化蕴含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格是思政引领力深厚的精神滋养。思政引领力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形成于革命文化的赓续和发展。要大力推动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等革命精神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宣传,使其与当代社会生活融通,转化为人民砥砺前进的精神力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激励,为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注入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的科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是思政引领力鲜明的价值指引。思政引领力依托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提供的鲜活资源,彰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阐扬。要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展现人民的崭新精神面貌,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时代之魂、世界气韵,为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凝聚价值核心。

  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是确保中国教育不走样、不偏向的重要支点,是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价值的鲜明标识。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激扬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证。


(作者:郑敬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 2024-12-12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2日

第5版




相关链接

·【学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3篇)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热烈反响(10篇)

·【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第一期,12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4年第15期)

·【关注】为新时代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

·【关注】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系列节目《大教育家》高燃上线(上期,共3篇)

·【收藏】“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5篇)

·【收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6篇)

·【关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国建设 砥砺前行)——代表委员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学研·实践】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责任教育篇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第23期)

冀青妈唠叨

思政引领力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锚定的方向和一以贯之的内容。中国教育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指引下,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营造立德树人“生态圈”,着力培养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政学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人受益。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级思政学科硕士研究生邵丽萱

来源: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编辑:马宏伟 邵丽萱

审核:李佳欣

个个担当
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高校联盟、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公众账号:研究、宣传责任思想、理论、方法,为“人人负责、个个担当”良好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