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第4期(5篇)

文摘   2024-11-09 23:30   天津  

欢迎光临 个个担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点👍点❤️、评论和分享

编者按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本期,小编从《人民日报》整理了五篇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2

“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3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4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

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5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1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今年3月18日下午,春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一以贯之。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看望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2010年,孩子们给已在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习近平同志专门回信,勉励孩子们“少年有志,国家有望”。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为“红领巾”明晰人生前进的方向。

  “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勉励教育工作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23年4月4日,京郊大地,春雨飘飘。习近平总书记披上雨衣,拿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劳动,一边教孩子种树的方法,并与孩子们聊起学习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温暖的话语中,有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关切,更有一位大党大国领袖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

  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强调:“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

  1989年初夏的一天,时任福建宁德福安坂中畲族乡大林村党支部书记钟通弟正在田里劳作,远远看见三个陌生人向村里走来。走在中间的,是一位满头大汗的年轻人。同行的人介绍,这是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村里了解情况。

  看到村里小学只有一间老土坯房,看着孩子们破旧的衣衫,习近平同志神情凝重。不久后,习近平同志给大林村批了6万块钱,修了路、盖了教室……

  “我走了不少乡村,看到不少简陋的校舍,心里沉甸甸的。”1990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

  同样不能等的,是“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增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4年,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习近平总书记与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旁,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分享体会、言传身教: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2018年,在北京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和同学们谈及读书心得:“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2022年,太行山里娃,登上了世界级舞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孩子,用希腊语献唱奥林匹克会歌。优美空灵的歌声,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少年儿童的阳光自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天安门广场上,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映着胸前闪耀的团徽和鲜艳的红领巾。来自北京各大高校和中小学的千名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代表,向党的百岁生日献上深情祝福。“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响彻天安门广场,激荡着昂扬自信的青春力量。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人民日报 2024-05-14 00:00

《人民日报》2024年5月14日

第01版要闻

2

“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

  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关切地问。

  听说种粮大户戴宏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谁来种地”,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答题,也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大课题。

  “怎样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这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一次次在田间地头问成本、在农家炕沿算收成,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富农政策举措,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

  政策给力,让农民种粮不吃亏。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槐村农民徐淙祥回信,暖心话语,纸短情长。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正是农民期盼的:“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

  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徐淙祥朴素的话语,说出了广大农民真挚的心声:“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党的惠农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乡亲们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科技种粮,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听说村里把农民组织起来,用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后,水稻最高亩产900多公斤,总书记称赞道:“这很好!”

  “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思虑,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

  农机驰骋,良种良法配套,希望的田野铺展一幅幅“科技农耕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农民“慧”种地。

  经营增效,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抚远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考察,听说乡亲们争相入社、社员刘延辉全家一年能挣10多万元,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

  “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行程万里,倾听民声,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放眼全国,54.2万家种粮专业合作社、176.5万个种粮家庭农场、9万多家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超过10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链条服务,越来越多“大粮仓”变身“大厨房”,务农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人民日报 2024-06-10 00:00

《人民日报》2024年6月10日

第01版要闻

3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成为做好群众工作、凝聚思想共识的新平台。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首先要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调研。坐在电脑前,总书记对着麦克风亲切地说:“大家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随后,总书记亲手点击键盘,发布了问候语音。

  很快,屏幕上显示,点击量迅速攀升,网友纷纷留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来一去间,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一根根细细的网线,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心声。

  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一定要善于使用网络,倾听民情民意,汇聚民力民智。

  临近春节,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黑龙江、福建、新疆、河南、北京、四川等地基层干部群众视频连线。

  “节日期间大家能轮休吗?”“春节期间,你们如何抓安全生产、确保平稳供气?”同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连线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问得仔细,现场员工一一作答。

  一桥飞架,关山不远。通过网络,人民领袖听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真切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意见征求,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民意被广泛倾听,民智被有效汇聚,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得到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务必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让广大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的丰硕成果。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着眼未来,提出建设“数字福建”。习近平同志曾要求不搞花架子、不作秀,要扎扎实实做到“四个贴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务。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顺应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技术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努力“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造福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系列优秀新媒体作品在互联网广为传播,网上正能量强劲、主旋律高昂;数字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发展愈发普惠包容;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网上零售额居世界第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网信为民,网络强国建设步履铿锵,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民日报 2024-07-02 00:00

《人民日报》2024年7月2日

第01版要闻

4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

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国庆假日期间,有许多平凡的劳动者坚守岗位、奋战基层,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以奋斗实干创立新功。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人民。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伟大出自平凡。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电焊工孙景南代表就弘扬工匠精神发言。总书记赞叹:“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下团组”同来自一线的工匠面对面,传递的是总书记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肯定和期望。

  关心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勉励每一个拼搏奋斗的普通人。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同农民朋友亲切交谈。在清洁站,总书记赞扬环卫工人:“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环境的清洁美丽,就没有市民生活的安逸舒适。”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总书记肯定她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勉励广大农牧民扎根边陲,守护好国土,建设好家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手中传递。那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

  “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英雄来自人民。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深情述说着人们质朴的爱国情感,激荡起报国情怀。

  “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

  2019年新年前夕,夜色斑斓,万家团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到他们的故事——“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称赞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抗疫勇士时,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平凡造就伟大。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全面振兴展现新气象……

  总书记感慨系之:“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澎湃的中国力量,深厚的人民情怀。

  两次掌声,令人难忘。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与会代表合影前,主动让两位年事已高的代表坐到前排。老人家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最终两人坐在总书记身边,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习近平总书记起立转身,带头向坐在主席台后区的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这是对改革者的褒扬,也是对实干者的致敬。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这是总书记的深情瞩望,寄托着一个民族最深沉、最真挚的梦想。

  “新的画卷需要我们共同描绘,新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开创。让我们锚定目标、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今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击鼓催征、催人奋进。


人民日报 2024-10-05 00:00

《人民日报》2024年10月5日

第01版要闻

5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政绩为谁而树?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更要为人民多做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折射出共产党人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始终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

  翻开《之江新语》,《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心无百姓莫为“官”》等诸多篇目,“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等炽热话语,无不彰显着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

  在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顶风冒雪看真贫;深入祁连山北麓大草原,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到河北保定受灾群众家中,看温度计、摸暖气片,感受百姓冷暖;在上海考察时,专门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看望新市民,询问租金贵不贵;在湖南常德沿着田边小道,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新时代以来,人民的所思所盼,装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里。

  树什么样的政绩?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2021年3月,在福建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时,总书记问正在陪母亲看病的市民张丽萍费用和报销情况。

  “这次花费1.3万元,自费4000多元。”

  总书记听后很欣慰,又在一张柱状图前驻足细看三明医改成效。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总书记强调,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医疗、就业、教育、养老……人民群众关心,总书记高度关注。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要有定盘星,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靠什么树政绩?

  要正确处理“实”与“虚”——出实招、求实效,不能图虚名、务虚功。

  20多年来,浙江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八八战略”,成功破解了“成长的烦恼”。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之所以有成效,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20年。朝令夕改,那任何好的举措都是纸上谈兵,都将付诸东流。”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像我们抓绿水青山,像我们的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像我们共建‘一带一路’,像我们区域协调发展的几大战略……都是一件事、一件事在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一丝不苟做起来。”

  如果没有“钉钉子”的执着,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没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党和国家事业怎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又怎能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还要辩证把握“近”与“远”——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多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生态文明建设,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总书记称为“我最看重的事情之一”。

  从长江边搬走化工厂的“舍”,换来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得”;由粗放式发展老路的“退”,变为绿色发展新路的“进”……“临江锈带”成为“滨江绿带”, 长江岸线见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坚定决心。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人民日报 2024-10-13 00:00

《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3日

第01版要闻

相关链接

·【收藏】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第3期(6篇)

·【收藏】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第2期(6篇)

·【收藏】总书记的人民情怀(6篇)

·【学习】“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第二期 6篇—新华社评论员)

·【学习】“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第一期 6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收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就综述(6篇)

·【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8篇)

·【收藏】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11篇)

·【学习】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人民观点(4篇)

·【学习】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3篇)


冀青妈唠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不渝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能获得人民拥护,凝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级思政学科硕士研究生邵丽萱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宏伟 邵丽萱

审核:李洪洋

个个担当
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高校联盟、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公众账号:研究、宣传责任思想、理论、方法,为“人人负责、个个担当”良好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