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尊师重道——热烈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文摘   2024-09-14 23:33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点👍点❤️、评论和分享

欢迎关注

01

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 卷首

02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 时评

03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04

李廷洲:从“大国良师”迈向“强国优师” | 

六年来基础教育发展重要成就与经验

0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06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 为最好的老师献上

“心”意满满的祝福~


01

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 卷首


第40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重要文件。《意见》定位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节点:2035,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意见》是“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目标: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此,“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使命。《意见》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鲜明、要求更具体。它既是要求,更是对未来的召唤;既是期待,更是应担当的责任;既是愿景,更是当下切实的行动。我们应当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变成“时代对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广大教师要不断提升对教育家精神时代意义与价值意蕴的认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精神特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源泉,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在教师中树立起精神标杆和唱响主旋律。教育家精神呼唤广大教师拥有这样的认知和行动自觉,唱响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中国教师之歌。


广大教师要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要用党建引领教师发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要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努力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


广大教师要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自觉提升专家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教育家是在学校里诞生的,是在课堂里站立起来的,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长”出来的。教师是永远不毕业的学生,既是学习专家,还应成为反思型的实践家。教师要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基础,并贯穿发展全过程。在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推动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积极成为学科领军教师,成为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这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只有一大批不断自觉追求提升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师涌现出来,教育家精神才能得到大力弘扬,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造就。


将教育家精神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离不开全党全社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对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提出了切实的举措: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意见》还专门对“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路径。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真挚关爱和殷殷嘱托。在有效机制的保障下,我们期待能够真正解放教师的创造力,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人民教育》2024年第17期

02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 时评

钟曜平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对全党全国尤其是教育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努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深刻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世界历史进程和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新的时代篇章。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性问题。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


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就在于不断探索、完善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等事关教育的方向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从强调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到反复要求坚持“四为服务”,强调教育既要服务人的发展,也要服务社会发展要求,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指明了道路。


从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深刻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强调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学校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再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原则性问题。


社会和教育对学习有相当大的投入,学生有很高的志向和积极性,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合作文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彰显巨大的优势。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立足于办好我国教育的根本保证,提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深刻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为我们走出一条真正体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教育改革之路明确了重大原则。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性问题。


“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强调。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


从鲜明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到深刻阐明“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地位和关键作用。


号召“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深刻阐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功能。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从明确要求“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到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与2022年度相比,中国在全球的位次上升2位,居第21位,是2012年以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是2024年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优势指标不掉队,短板指标有提升,创新指标有突破,促成了我国教育强国指数的持续上升。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如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定海神针”。我国的教育体量世界最大,发展还不均衡,群众的教育需求差异大。如何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必须汇聚全社会的力量下好优先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明确了办好教育必须依靠的主体和力量等问题。


必须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明确要求“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反复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求“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一系列重要论述勾勒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路线图。


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号召广大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特别是“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举旗定向;呼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强调“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教师提出了高位要求,为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落实尊师强师惠师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各种思想文化大激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集中而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路径和行动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教育改革发展“过河”的任务,也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教育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建成教育强国的强烈期盼和殷殷嘱托,不断破题、解题,以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姿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的生动实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让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人才成长一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围绕党员专家、重大项目、先进典型等设立党支部100余个,使党员师生真正做到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各地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到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补齐民办学校党建短板,到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如今,全国21万个高校各级党组织日益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588万名党员争做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教育战线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展现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近日,南开大学师生走进重庆南开中学,用京剧艺术演绎校史故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从全面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到全覆盖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教育系统牢牢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形成推进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和育人生态。


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系统深刻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发展的育人生态进一步巩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抓住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根本使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从最初的36所扩大到39所,“强基计划”已落地4年;“101计划”从最初试点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广至数学、物理学等8个基础学科领域……教育系统把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工作布局,一系列举措升级迭代、扎实推进,一批有潜质的“好苗子”冒出来,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底气不断增强。


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羲和逐日、高铁飞驰……一系列大国工程背后,凝聚了数百所高校科研人员的心血。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教育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长三角到京津冀,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中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紧锣密鼓召开,部省战略合作走深走实,丰硕成果不断涌现……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牢牢把握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基础,让“强师”成为强国建设的厚重根基。


今年春天,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步履不停。他奔走在新疆、甘肃等地,宣扬教育家精神。举办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以各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坐标、行动指南和自觉追求。


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制度从“免费”走向“公费”,“优师计划”“强师计划”“国优计划”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供给侧”不断加强;“国培计划”持续实施,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培训提质增效;“银龄教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前置性工作,教育部根据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高位研判,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专项计划,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系统集成的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有力塑造了支撑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大力减轻教师负担,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选树宣传体系……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出台,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不断提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一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改革在教育领域全面拉开。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以来,20余份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文件先后出台,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牵引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不断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


一场在线互动课堂,架起了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心小学与20公里外乡村小学沟通的桥梁。屏幕两端,学生们兴奋地交流非遗剪纸技术……从一块黑板、一方讲台,到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数字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入、教育治理转型进一步升级,教育数字化成为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窗口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



立足实践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满足人民之需,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生动呈现了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严密的逻辑体系,展现出长远的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全球广度。


新时代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证明,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民族复兴的教育担当,散发出科学睿智的理性光辉和震撼人心的真理力量。


——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价值取向。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标尺,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和依靠人民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准则。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


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一路走来,从义务教育实现“一个都不能少”,到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一系列政策出台,一个个举措推进,步履铿锵,掷地有声。中国教育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新期待,让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了坚实保障。


——坚定的道路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厚重基石。


牢牢把握中国特点、中国实际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深刻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办教育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彰显出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中国大地、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教育需求的正确道路,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道路自信,我国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用中国的标准衡量教育强国建设,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品格。


“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系列新观点,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教育事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开辟新赛道释放新动能,教育事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清晰的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始终直面现实,聚焦教育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敢于解决问题,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的法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我国教育改革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功夫下在研究解决问题上,推动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不断缩小,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效。


——科学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方法。


以“九个坚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强调以“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强调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要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办好教育事业,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出科学的系统观。


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教育强国目标的宏伟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更加全面、综合、准确地认识和处理教育问题,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勇于打破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解决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宽广的世界眼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崇高担当。


“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体现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教育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世界眼光,体现为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发展、谋划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体现为把我国教育发展置于人类文明进步潮流之中、以自身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开阔胸怀和崇高担当。


认清时与势,把握危与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成绩斐然,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以更主动、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教育的舞台上。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班·墨学院”等一批“职教出海”品牌百花齐放,中国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我国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开创交流合作新局面,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持续打造对外开放亮点工程,不断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历史担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引向深入,走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新征程,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教育贡献!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09日

转自微言教育

03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


风好扬帆,奋楫争先。新时代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高瞻远瞩 谋篇布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秋高气爽的时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学子们又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学校展厅里,一张张老照片向学生们展示着百年前的珍贵瞬间:山河破碎,一师的教育工作者依旧坚持“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义务劳动、野外演习、社会实践,全面发展、救国图存。


2024年3月,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一席话语重心长:“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


“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岁月奔涌,山河巨变,中华民族重教尚学的传统绵延不绝,中国共产党人尊师重教的情怀一脉相承。


2002年教师节前一天,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集美大学慰问,并与教师代表座谈。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特意看望了2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刘翠琴。


当时,刘翠琴夫妇住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工宿舍楼的4层。习近平拾级而上,一进门,就献上花篮,丝带上写着:“祝老师节日快乐!”


“谢谢您,谢谢您当年的教育和培养。”习近平紧紧握住刘翠琴的手说。听到这句话,刘老师和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长途跋涉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山路蜿蜒、坡急沟深。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就走进中益乡小学。在操场上同大家交谈,关心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习近平总书记语重情深。


深切的关怀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深邃思考。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着眼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把握国际大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怎样的人才?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我是1959年上学,1960年入队,因为年龄稍小,不是第一批,当时还哭了鼻子。”“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在少先队入队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小时候入队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总书记年少时的故事,和在场孩子们的成长呼应着,在那个交叠的时间点,相互许下期望和承诺。


“将来要接班啊!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有!”同学们齐声作出响亮的回答。


怀着对下一代的殷殷大爱和对祖国未来的深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倾注大量心血,擘画教育强国宏伟蓝图——


出席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九个坚持”深化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


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首次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面系统阐述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


光阴荏苒,当年的老师们,青丝皆成华发;师生间的情谊,并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


放慢脚步,习近平总书记笑着伸出双手,一一紧紧握住老师的手。“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一位老师说:“您心里总是装着学校,装着老师,装着同学。”另一位老师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


老师们感叹,这么多年他没变,还是那样“善良朴素”“尊师重教”。


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常常通过走进校园、致信问候等各种方式,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思想精辟深邃,情怀深厚绵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回答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


明确“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纲举目张 步履铿锵——

“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


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衬衫、手上贴满膏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蹒跚着走上授勋台,走向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望向她,目光温暖而亲切。


这位帮助数千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的人民教师,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


几度哽咽,张桂梅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我们29名同志,这份光荣属于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每一名共产党员。”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战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着眼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生王曈曈兴奋地发现一位新“同桌”——习近平总书记。


仔细倾听每一名师生的发言,还侧过身看看“同桌”的笔记,习近平总书记参与进热烈的讨论中,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着眼健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我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逐步拓展。


既关心上好课,也关心谁来上课。


1966年,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一年,习近平13岁。几十年后,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殷切期待,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的使命。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相继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大力实施,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待遇不断提高,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聚焦战略属性,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4年8月16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全职回国任教二十周年的日子。


5月,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自己这些年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


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姚期智“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殷切的嘱托,令姚期智感慨:“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二十年,我想说——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以重大任务实施为核心的协同攻关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跑出“加速度”……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驱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


“我愿在此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2023年11月15日,旧金山。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出诚挚邀请。


擘画更大的教育“朋友圈”,我国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国际会议,建设鲁班工坊,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突出民生福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人们发现,记录总书记同北京育英学校学生交流温暖瞬间的照片,出现在总书记身后的书架上。


那天,总书记察看了学校篮球场、学生农场,叮嘱大家,“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五育并举,彰显着新时代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鲜明底色。


促均衡,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


破顽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进一步扭转;


护公平,各地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拓路径,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加速实现;


……


今日之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每年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1100万名大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改革创新 征途如虹——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9年前的南开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大家深情讲述了这个故事:“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强国必先强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建设教育强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


四川南充,嘉陵江畔,之江小学种植园里的茄子、番茄、辣椒旁围满劳动的小朋友,五育并举的种子萌芽在孩子们的心田。


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之江小学的同学们回信,寄语大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多年前,受益于浙江省的对口帮扶,之江小学从半山腰的危房搬到了山脚的楼房。实施迁建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学校培土奠基。之江小学的名称,正是为了铭记浙江的援建之情。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给总书记写信的学生之一唐海铃说:“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来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回到家乡做一名老师,把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健康成长、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建设教育强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闽江学院校门入口一侧石碑上,16个字格外醒目。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闽江学院长期坚守的办学指导思想。


2021年3月,“老校长”回到这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闽江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学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


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针对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向纵深挺进,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日渐提升,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难忘3年前的那个春天。


2021年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当严纯华发言建议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补齐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短板”时,习近平总书记接过了话头。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总书记一番话,说到了严纯华心坎里。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教育“量”的问题向“质”的矛盾转化,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庄严承诺。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一定能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

04

李廷洲:从“大国良师”迈向“强国优师” | 六年来

基础教育发展重要成就与经验


民小编说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和广泛影响,为筑牢教育强国建设基点奠定了重要基础。本刊第17期封面主题聚焦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与经验,邀请专家学者系统梳理、深入阐释,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六年来,“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共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培养造就“大国良师”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教师队伍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以建设“强国优师”为新的政策理念,作出系统谋划。一起来看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李廷洲的具体阐述——


2018年9月10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方位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其中包括“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培养造就“大国良师”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共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在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回信中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部署,推动“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共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同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同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供给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蓝图,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权威政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2018年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将教师减负纳入整治形式主义专项,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提升高校教师素质能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待遇保障、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等作出系统部署。2022年,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致力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 系列重大文件或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布,或由中央深改委审议决策,或由多部门联合发布,彰显了权威性和系统性,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2]


二、我国培养造就“大国良师”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培养造就“大国良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


我国建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总数从2018年的167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880.4万人,增幅达12.4%。同时,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学前教育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增至90.3%,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增至74.53%,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增至91.7%,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0%。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018年的32.4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2018年的10.6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3.2万人。[3]


(二)教师待遇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教师待遇。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完善了保障教师待遇的顶层设计。一是确立并逐步完善参照式工资定价制度。2020年底,全国2846个县(市、区)首次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要求。二是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三是不断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制度。数据显示,教师工资福利支出总额从2018年的23855.27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0884.07亿元,增长29.46%。幼儿园教师人均工资福利支出从2018年的4.67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5.19万元;小学从2018年的13.41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15.96万元;初中从11.59万元提高到13.39万元;普通高中从10.14万元提高到11.37万元;职业教育学校从8.12万元提高到15.99万元;普通高校从19.48万元提高到23.96万元;特殊教育学校从14.08万元提高到16.11万元。[4]


(三)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一方面通过完善制度筑牢师德底线标准;另一方面以教育家精神和卓越教师榜样引领全体教师涵养高尚师德。2018年出台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9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推行负面清单和师德严重违规全行业禁止准入制度,推动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以“人民教育家”和“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为代表的表彰奖励和选树宣传体系日渐完善,[5] 引领广大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和新时代“大先生”。


(四)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新局面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通过在战略上优先谋划,在改革上优先推进,在财政上优先投入,建立起以226所师范院校为主体、近60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由原来的“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跃升。


教师教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层面推出了一系列教师教育专项计划,包括“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有力推动教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6] 师范院校能力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启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央安排50亿元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依托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薄弱地方师范院校建设。[7] 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8]


(五)教师资源配置公平性不断提升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持续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2021年,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9] 2022年,启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遴选247名优秀校长,支持160个帮扶县每县建好一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10]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向15268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学校教师的留任意愿出现了高于城镇教师的趋势,而且这种差异在小学阶段非常显著。


(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治保障全面加强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复杂改革不断涌现,政府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日益成为常态,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政治势能的保障。[11]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组建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12]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确立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全面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学校治理效能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转型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13]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战略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产出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教师队伍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对教师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呈不断提高的态势,但是与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及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对优质师资配置的均衡性提出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特征和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当前阶段,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已然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但是,我国教师质量在区域间、城乡间仍然存在差距,是制约实现教育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第三,建设教育强国的艰巨、复杂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建设教育强国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更需要教育事业的微观主体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公立学校如何在保障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激励、提升队伍活力,是世界范围内的治理难题,我国也面临挑战。


四、建设“强国优师”的政策思路


以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适应甚至引领科技变革、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使命的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以建设“强国优师”为新的政策理念,并作出系统谋划。


第一,重新认识教师薪酬定价的政策逻辑,将教师收入调整至适应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在建设教育大国的历史时期,我国教师薪酬定价的政策逻辑是吸引数量充足、符合标准的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以培养充足的劳动者。在建设教育强国历史阶段,薪酬待遇的定价依据是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培养更加优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为此,应对标世界教育强国,在2035年前逐步将“教育行业在城镇非私营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排名”由第八提高到前五。同时,广泛设立教师人才项目,提供超额薪酬,并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14] 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使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第二,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一是在职前培养环节,扭转学科知识导向的趋势,转向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并重。强化实习实践,实现“政府—高校—中小学”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二是统筹推进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建成高水平综合大学,利用高水平多学科优势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重点加强对地市级师范院校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第三,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准入要求,将小学教师学历要求逐步提高到本科学历,将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要求逐步提高到研究生学历。[15]


第四,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深入推进教师减负,保障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业。严控面向学校的各类检查和评估,力戒形式主义。


第五,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全体教师自觉涵养高尚师德。加强教育家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围绕教育家精神构建教师荣誉制度,在国家、省、市、县四个层面选树教育家典型,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事迹,激励、引领广大教师涵养“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成为强国优师。


注释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J]. 中国基础教育,2022(09):29-33.

[2] 李廷洲. 教育事业发展进入重视“软件”时代[N]. 中国教育报,2018-2-23.

[3] 数据来自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14] 李廷洲,李阳杰等. 构建面向教育强国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J]. 教育研究,2023,44(09):22-30.

[5] 赵婀娜,丁雅诵等.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综述[N]. 人民日报,2023-09-08.

[6]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J]. 教育研究,2023,44(09):4-11.

[7][10]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国良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就

[EB/OL].2022-09-0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05/sfcl/202209/t20220906_658653.html

[8]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与未来展望[J]. 中国基础教育,2022(09):29-33.

[9] 程建平. 新时代“优师专项”的使命担当[J]. 教育研究,2021,42(06):16-20.

[11] 李廷洲.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N]. 中国教育报,2018-08-17:02.

[12] 钟秉林.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05/sfcl/202209/t20220906_658654.html

[13]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2023-05-30.

[15] 桑标,陆璟等.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提升教师队伍学历水平[J]. 教育研究,2023,44(09):31-3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人口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政策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课题批准号:BFA240077)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4年第17期

0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做好教师荣休工作。进一步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

06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 为最好的老师献上

“心”意满满的祝福~


在时光的长河中

总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默默耕耘

以智慧之光点亮求知的心灵

用无私奉献铺就梦想的道路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市教育两委组织开展

 献礼教师节主题短视频宣传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津门学子花式比心

送给老师们满满的祝福吧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比心献恩师,师恩永不变

津城学子为最好的老师献上

“心”意满满的祝福~

HAPPY 

TEACHERS' DAY !

一粒种子怎能发芽

一棵小苗缘何挺拔

小小的世界遇见大大的您

时刻关怀永在心

长成栋梁报答您

亲爱的老师们

请查收来自祖国的花朵们的小心心吧

HAPPY 

TEACHERS' DAY !

人生没有送分题

好在您曾教过标准答案

您是我的“知识网红”

粉丝数远超任何明星!

HAPPY 

TEACHERS' DAY !

我们对世界的好奇

在您那里总能找到答案

您开启大梦想

我们守护小确幸

爱您在“心”,字字如珍~

HAPPY 

TEACHERS' DAY !

您熬过一个个黑夜

是为点亮一个又一个的未来

我们走过每个城市

为您点亮一颗又一颗小心心

老师,请接收来自学生的满分祝福

愿您节日快乐!

HAPPY 

TEACHERS' DAY !

没人举手,我就点名了!

今天,点名我最亲爱的老师

感谢您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盛行千里,不忘师恩!

祝愿每一位心怀热忱的老师

教有福报,爱得传承

教师节快乐!

HAPPY 

TEACHERS' DAY !

数年风雨兼程

教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浇灌了一代又一代的花朵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

让我们以最深的敬意

为所有教师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收获

满满的幸福与荣光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教师的指引下

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


易彩津生公众号

相关链接:

·【关注】为新时代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

·【收藏】“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5篇)

·【收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6篇)

·【关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国建设 砥砺前行)——代表委员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学研·实践】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责任教育篇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第23期)

冀青妈唠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级思政学科硕士研究生付伯洋

来源:

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报

新华社

易彩津生

编辑:付伯洋 吴优

审核:李洪洋

个个担当
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高校联盟、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公众账号:研究、宣传责任思想、理论、方法,为“人人负责、个个担当”良好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