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里
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而且还是一堂很重要的功课
在寺院吃饭称为“过堂”
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
在寺院过堂的全套仪轨
愿您能从这堂功课中
一食一悟,借食明心
法喜充满
01
食存五观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0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0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03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04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05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02
斋前供养
03
龙含珠、凤点头
04
用斋的“暗语”
表示不要
示意多少
表示少量
表示需要稠的
表示需要稀的
05
《结斋偈》
结斋偈
jiezhaiji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06
随众过堂,好处有八
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通是通知。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进入斋堂次序就座;第三通,静候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也有伽蓝简化了过堂流程只打板一遍,一通即集体排班入堂。
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收拾统一整理快易。
▲法师、居士等随众过堂(用斋)图 局部
大家吃同样的饭菜,无人我相,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
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法师、居士等随众过堂(用斋)图 局部
大家无有拒择,对任何饮食如尝甘露,没有分别心,法喜无穷。
息诸妄缘,当观信施难消,为作药食而已,妄念一起,即起即空,是谓存在念。
▲大众法师排班依次出堂图 局部
唐代以后,寺院人渐多,尤其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没有过堂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使人心安道隆,而体现出佛教的教育精神。
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都有学问,有规有矩,令众生欢喜及恭敬心。
供佛斋僧功德,感果微妙难思。目健连尊者以斋十方僧功德令亡母免除三途之苦;梁武帝建寺斋僧超度亡妻离畜道得升天道。历代斋僧感应事例,不胜枚举。
《 用 斋 》
心有所安,行有所止
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
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一边受食,一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圣号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号,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欢喜健康。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所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贪心,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厌烦
吃饭也是一种修行哦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