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佛法义理,深广无涯。经有三藏,致使无量学者望而却步;理有三乘,导致恒沙行者迷失方向。由彼法门八万四千,或简或繁,或总或别;使诸行者,尚且不知入门之处,更何况修学次第。《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由此之故,故而依据经教,大略归纳六种次第,以便同道之人,共入正觉之门。
一者、在佛法理论上,以缘起、性空、不二法门、一佛乘为次第。先明‘缘起’法,深信因果,必能使人心生敬畏,断恶修善,从而移风易俗,人心归善;其依据之经典有《十善业道经》《业报差别经》等。次明‘空性’理,不住不着,必能使人心无挂碍,身心自在,从而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其依据之经典有《金刚经》《大般若经》等。再入‘不二门’,法法圆通,必能使人圆融自在,事理无碍,从而普门示现,舌灿莲花;其依据之经典有《维摩经》《圆觉经》等。最后悟‘一佛乘’,直心道场,必能使人不历僧祗,入如来地,从而住常寂光,获妙庄严;其依据之经典有《法华经》《华严经》等。
法无高下
应机者妙
二者、佛陀说法,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佛陀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佛法都是疗治众生身心疾病的良药,正如百川汇归大海,原同一味,只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因此佛陀不得不开设权实之教,乃至有先后次第之别。例如将佛法分为五乘,即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机众生的需求而依次施设的修行法。
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佛陀依序为人乘者说受持五戒法,可脱离三途而生人道(
持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这三宝,你能够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来世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生就很圆满,
);
为天乘者说修十善法,可生天界(
在五戒基础上还要加十善,十善是对五戒的进一步圆满。)
;
为声闻乘者说修四谛法,可脱离三界而成阿罗汉(
。证到阿罗汉果位,永远超越六道轮回,连天道都不在,
);
为缘觉乘者说修十二缘起法,可脱离三界而成辟支佛;
为菩萨乘者说行六度法,可越三界二乘的境界,得无上究竟的成佛果位。
换句话说,明因缘果报,轮回转生,受持三皈五戒,奉行十善法,这是人天乘者;
明白生老病死的缠缚,对人世生起厌离,希求了生脱死,依四谛法修行,这是声闻乘者;
比声闻乘利根,无须闻法,但观十二缘起,即可靠自力觉悟,这是缘觉乘者;
理解自己与他人同体共生,不但自求解脱,更发大菩提心要救度一切众生,积极修习六度,愿为众生作马牛,愿拔众生之苦,施予众生快乐,这是菩萨乘行者。
人天乘是恋世;声闻、缘觉乘是出世;菩萨乘是入世而不恋世,出世而不独善其身。五乘佛法以人天乘为基础,次第进趣于大乘而直达佛乘,所以人天乘是佛乘的初阶,而佛陀出世的真实意趣,主要在化导众生由人乘直入佛乘。行者若依五乘佛法循序渐进修行,必定可以证得与佛同样的真如法身。
三者、初学佛者想要进入佛法堂奥,亦可从信、解、行、证四个次第来实践佛法。此乃修行佛道所必经之四种过程。首先须‘信’乐佛法,于诸法之实体,与三宝之净德,世出世之善根,深为信乐;如《大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其次了‘解’佛法,即由见闻经典,思维义理,而心生悟解;如《华严经》曰:“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进而身体力‘行’,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心与道合,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即是如法而行也。最后‘证’ 得道果,与十善相应,证人天果;与无我相应,证罗汉果;与无上菩提相应,证得佛果。
信:就是信仰的意思。《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人生的苦海里,唯有依靠信仰的大愿船,才能安然地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信仰的重要,如同树木的根本一样,依靠信仰为根,在佛法中修福修慧,不但可奠定人生的根基,更能到达解脱的境界。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发心学佛的第一步必须要皈依三宝,这是信仰的确定。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若不皈依三宝,则无缘受用。其次,从发心信仰到究竟证悟,尚有解、行的修学过程。
解:就是慧解。《大毗婆沙论》说:‘有智无信,增长邪见;有信无智,增长愚痴。’信心具足之后,接着必须对佛陀所教导的一切义理,生起胜解。唯有明白佛陀所开示的教理,才能使信心更加坚固,才能由信仰产生力量。
行:就是修行。佛经云:‘虽有多闻,不制烦恼,不能自利,徒无所用。譬如死人,着金璎珞。’有了深刻的信解之后,更要力行实践;一个信解多闻而不能实践佛法的人,如同死人穿上华丽的衣服,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学佛要‘解行并重’。
证:就是印证涅槃解脱,这是修行的最后目标,也是证悟的最高境界。在佛法中,修证是个人的工夫,他人无法替代分毫。有一分修证,就有一分体验,如果只在理论上‘说食数宝’,或是‘人云亦云’,终难证悟,唯有透过实践力行,才能把握佛法的真义。譬如牵引一匹饥渴的马到水源处喝水,如果马不开口,只有饥渴而死;同样的,佛陀的一切言教,是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罗盘,除了如是信解,更要如是行证,如此才能受用到甘露法水。什么是不生不灭、远离颠倒梦想的境界?唯有亲自参证,实际修行,才能体悟。
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是修行实践的依据。除了上述五乘佛法的修行次第、信解行证的修行次第之外,戒定慧三学的修行次第、闻思修三慧的修行次第、止观双修的修行次第、四禅八定的修行次第、境行果的修行次第,以及五停心观的修行次第等,也都是得度之道。
四者、在开发智慧上,以闻、思、修三慧为次第。‘闻慧’者,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思慧’者,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慧。‘修慧’者,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依此闻慧则生思慧;依思慧则有修慧;此乃断烦恼、证涅槃之过程。犹如依种生芽,依芽生茎,依茎转生枝叶花果。故前二慧为散智,仅为发起修慧之助缘;修慧则为定智,具有断惑证理之作用。
五者、在修证层次上,以五分真香为次第。如《坛经》云:一者,谓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者, 谓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者, 谓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者, 谓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
五者, 谓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此五者环环相扣,因戒而生定,因定而发慧,由慧而得解脱,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
六者、在念佛上,以信、愿、行三资粮为次第。首先‘信’有净土、信佛必来接引、信自己必能往生。其次由信而生‘愿’,志愿坚定永不移,愿生净土九品莲。最后由愿而起‘行’,依《观经》净业三福而起行;由于所行浅深不同,故有三辈九品之别。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要资财,二要粮食,若缺此二事,则绝难到达。
以此次第,渐进佛果;愿诸有缘,各取所需。
这些修行次第
都是为了引导众生
从烦恼的此岸走向觉悟的彼岸
从黑暗的阴谷走向光明的大道
从污秽的世界走向清净的佛国
从迷执的凡愚走向解脱的圣道
一切众生能够如实奉行实践
最后终能证悟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