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大湾区教育直通车2025.1.13-1.19

财富   2025-01-21 09:00   广东  

PART 1 特别关注



1

优化布局 聚才汇智——香港全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延长“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近年来,特区政府多措并举“筑巢引凤”,广揽五洲四海贤才。


截至2024年11月底,各类人才计划共收到42万宗申请,26万宗获批,当中17.5万人已到港。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已接到约11.1万宗申请并批出逾8.8万宗。 



汇聚人才  香港优势得天独厚

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5所世界百强大学,投资环境、国际贸易、商业法规、航空货运量等维持世界第一……“金字招牌”持续发光,为香港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奠定了基础。


香港当前的广阔机遇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不同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纷至沓来,他们在各行各业不断迸发新的火花,推动更多人才“想来港”“愿来港”。


柬埔寨籍的罗伯特·莱2023年通过“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举家从新西兰移居香港,目前负责一家房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妻子则从事资产管理工作。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说,2024年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进行了逾30次外访,举办超过50场推广活动。今年将进行不少于15次外访,前往内地、中东、欧洲等地举办推广活动,招揽不同专业的人才来港发展。 

优化布局  新载体放大“集聚效应”

特区政府开展多项活动,提升香港“能见度”,做大人才“蓄水池”。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香港法律周2024、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峰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及活动相继举行,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不断认识香港、扎根香港。


特区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统筹推进三者融合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去年12月,该委员会首次会议讨论了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的工作计划,以对准香港“八大中心”战略定位的人力需求。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实施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金链一体部署,灵活引入及汇聚不同界别的专项人才,为香港以至国家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在引才的过程中,香港更加注重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联动,打造聚才引智“生态圈”。去年5月,大湾区“9+2”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海外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形成“1+1+1>3”的局面。 


多措并举  打造人才心目中的“理想之城”

2023年,特区政府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为各类人才“迁港”“知港”“留港”提供全方位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目前,人才办已有约80家指定合作伙伴,在求职、住房、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关服务,助来港人才融入新环境。此外,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等社会团体也举办各类活动,提升来港人才的“安全感”。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香港在人才支持上不断做“加法”。去年11月,特区政府推出三项措施优化“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高才通计划的合资格大学名单增至198所、高才通计划A类申请的首个签证年期延至三年、优化优才计划“综合计分制”评审准则及安排。此外,人才办今年将举办至少12场招聘会,让雇主直接与求职人才进行职业配对。


如何让人才在港“落地生根”,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认为,特区政府需结合“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让人才将香港优势与自身产业结合,创造发展新机遇,为香港经济带来新活力。


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建议,香港规划中的北部都会区科技教育板块应该积极主动善用香港制度优势、国际化优势,进一步发挥香港联通内地和世界的作用,集聚国际国内优势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集聚大湾区,打造中国的国际人才高地和国际教育高地。

文章来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https://mp.weixin.qq.com/s/ttIDFKO3aw5eoj5FIp2Hsw















PART 2 高等教育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大湾区大学(筹)座谈会顺利举行

1月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在松山湖召开座谈会。此次会议聚焦前沿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交流,为两所学院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深度携手拉开序幕。



物质科学学院院长赵金奎对“哈工深”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湾大的筹建背景与发展目标,着重阐述了物质科学学院立足大湾区、面向国际前沿的学科规划。学院虽在筹备阶段,却已吸引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科研人才,致力于在量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领域深耕,力求打造成为大湾区物质科学研究的新高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倩在发言中表示,哈工大深圳校区多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科研底蕴,拥有顶尖的实验设施与卓越的师资队伍,尤其在高性能材料研发、材料成型技术等方面成果斐然。她强调,面对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跨校合作势在必行,希望通过与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的交流,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


人才培养交流是本次座谈会的重点。哈工深前沿学部主任徐成彦、材料学院副院长邱业君,湾大教学工作部部长陈国廷、科研部负责人兼研究生院副院长谷岩松参会并发言。双方就联合培养研究生展开深入讨论。拟制定联合培养计划,让学生们穿梭于两所院校之间,汲取不同学术氛围与教学风格的养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正式开启合作之旅,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物质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

大湾区大学

https://mp.weixin.qq.com/s/TKSnkOXFzEo3zk4IlRTTwA














PART 3 科技创新



3

世界第二个!又一大科学装置广东开建

1月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工建设。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建设,共布局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预计在2029年前完成。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第二个、亚洲首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这也是继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之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落地建设的又一大科学装置。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效果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记者了解到,本次开工建设的6条束线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负责,另外4条束线将在陕西西安建设,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设施建成后,将为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阿秒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尺度,1阿秒仅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10-18秒)。1秒钟时间内,光可以穿越30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圈半。阿秒激光的出现,使得观测电子的运动成为现实,是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该项目计划建设具有阿秒时间分辨能力和高度时空相干性特征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从而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与操控,深入探索物质状态的演化规律,有望为我国在物质科学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25-01-13 第1版 要闻)

https://mp.weixin.qq.com/s/5I8i-aIx8xA60xe6lhYPlw















PART 4 基础教育



4

海珠区举行2024年青少年航空航天及低空科技模型活动

2024年12月28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主办,海珠区少年宫和广州市南武中学联合承办的“2024年海珠区青少年航空航天及低空科技模型活动”在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中部圆满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全区40所学校近500名学生积极参与。



海珠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李中良在开幕式上强调,发展低空经济是国家经济与科技战略的重要方向,而“低空经济+教育”则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将低空经济的先进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助力区域教育创新,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本次竞赛设置了三个大类别、六个具体赛项。其中,“物流运输模拟任务赛”备受关注。该项目结合无人机应用场景,模拟了低空物流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模式,考验了选手对低空物流技术的实际操作和任务规划能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活动圆满落幕。组委会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情况,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并评选出部分“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海珠区围绕“低空经济+教育”的创新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如航空航天主题展览、无人机特色展演等,有效推进了区域科技教育的普及。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激发了他们探索航空航天与低空科技的浓厚兴趣。海珠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增强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深度,加速推进青少年科创事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

广州海珠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1N3929xoWIdK5jzohzDH2w














PART 5 人才发展



5

香港「抢人才」:35万人已抵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1月15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43万宗申请,批出超过27万宗,共有约18万名人才抵港,同时带来约17万名家眷,包括近10万名18岁以下未婚受养子女。


孙玉菡说,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元素。劳工及福利局2024年11月发布「2023年人力推算」,预计未来五年香港整体人力短缺达18万。有关人力推算经已考虑各项现有输入外来人才和劳工措施的效应



 孙玉菡说,在致力保障本地人士优先就业的前提下,引入外来人才和劳工能有效填补本地人口及人力缺口。在招揽人才方面,特区政府一系列的积极措施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反应良好。截至2024年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43万宗申请,批出超过27万宗,共有约18万名人才抵港,超越特区政府就2023至2025年人才工作所订下三年合共引入105000名人才的目标。人才陆续入境,同时亦携同家眷来港落户,至今抵港的受养人已累计有约17万名,当中包括近10万名18岁以下未婚受养子女。这些生力军除为香港带来经济贡献外,亦为本地劳动力增添新动力,对香港人口结构带来正面影响。特区政府在「抢人才」的同时,也会注重挽留人才,并已订下绩效指标,在2025至2027年间,每年不少于50000名透过人才计划来港的人才成功申请延期签证。


文章来源

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https://mp.weixin.qq.com/s/DHnKVByMqaO0V1Xy1FH7hA
















注: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学术分享使用


责编:余晖

供稿:张阳

排版:叶欣、刘婧芬

审核:王嵩迪




为我们点个在看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组织跨学科力量开展高水平研究,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研究中心与高端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