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葛国顺  ‖ 过大冬

民生   2024-12-20 18:13   江苏  


2024年第095期

(总第0412期)



过大冬





文/葛国顺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按农历节气,入九是从冬至日计时的。民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也有“过了冬长一葱”的说法。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最短,夜最长,并以这一天为分水岭,白天逐渐增长,黑夜逐渐变短,直至第二年的夏至。这一规律周而复始,岁月就在这种变化中悄悄流逝。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冬至起,民间从这天将每九天称为“一九”,依次类推,开始数九了。因此,从这一天起,时令也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滴水成冰的严冬了。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歌》,据资料记载,《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动植物变化的现象而得出的由较寒冷到最寒冷,再不断回暖的一个变化过程和有关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虽然各地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不尽相同,有些微妙的变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数九以后,三九四九天气最冷,是冬天最后的淫威,此后日渐变暖,寒气渐消,温暖一步步走近,春天正向人们频频招手呢。记得小时候那时真是冰河冻水,我家东边的小河冻得实头头的,在上面打螺锣,滚铁环什么的,在冰上玩得才欢呢,现在整个气候变暖,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节令真的了不得。到了冬至,天变得异常的寒冷,阵阵刺骨的寒风使手和脸都冻得红红的,裹得再多也不觉得热乎到哪儿去。过冬了,便也就多了一份对冬的回想。“水流东去归大海,日转西下思故人”,冬至的来临,意味着年的脚步更近了,也就多了一份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思念。因此在我们这里,冬至日的前一天,家家备好食物、香烛、纸钱,进行祭祀。因为天气日趋寒冷,人们怕故去的祖先和亲人在冥间缺衣少穿。

冬至,我们高邮这儿叫大冬。民间有“清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的说法。以前小孩接了几句童谣“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老师放一天,学生把一千。”早上大清早还有人放起了炮竹,还真有点过年的味道。中午,家家都要烧纸祭祖先。民谚“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要在桌上供上米饭、粉块、豆腐、百页、青菜之类的素菜,不时兴荤菜,现在也不那么考究了,鱼肉照样上桌敬供了。


入九以后,人们更注重的是消寒和养生。一向矫情的胃,到了这个季节就蠢蠢欲动起来,开始不喜素食,却偏好荤食了。民间往往逢九日饮酒消寒,中老年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饮食调养,为的是度过严冬和来年少生疾病。因为,冬季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容易患病,适当进补对恢复体力和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作用,体弱的人不妨试着喝点山药羊肉汤等,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当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冬闲里,鼻子也变得更加的灵敏起来。漫步街头巷尾,尤其在乡村,到处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炸肉丸子的油香,酿造米酒时的浓香,如刚沐浴过女子曼妙的体香,还有那朔风中的腊肉香,稍稍有点年味了。这香味,唯有冬天才有,它们也永远属于冬天,因为衬了冬的清冷,会愈发的诱人与浓香。如果下雪了,恰逢初开三两枝傲然的腊梅花,那这味道就显得更加香艳和浓郁了。

汪曾祺说:“家人闲做,灯火可亲。”(汪曾祺《冬天》)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时序更迭,那是不可逆转的天象,无法变更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机遇。然而,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一晃一年即将过去,不知不觉又增添了一岁,人无法给生命增加长度,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滋养生命,享受清冷冬天带来的乐趣。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英国诗人雪莱有句名诗:“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人处在冬天,便对春天久久期盼,感觉一转眼冬天过去了,瞬息春天就来临了。似乎春天比冬天美丽,只是瞬间的幻觉。呵呵,人们不正是如此这般地企盼春天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尽快通知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葛国顺(笔名:草页)1954年7月生于高邮,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扬州作协会员、扬州文艺创作研究会理事、高邮作协会员。擅长随笔、散文、言论、歌词和论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全国报刊、电台和网络媒体,多篇作品在省内外获奖。2016年4月结集安全文化作品集《安监之魂》(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个人散文集《生活如歌》(上海文汇出版社)。
编辑:文妹
《郑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



征稿启事


传递郑州文坛资讯  展示郑州作家风采
推送郑州本土作品  繁荣郑州文学创作
讲述郑州精彩故事  服务郑州经济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郑州市作家、文学工作者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郑州市的文学创作,为把郑州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发挥文学“宣传郑州、展示郑州”的作用,“让郑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郑州”,2020年9月正式出刊,每周两期,每逢周二、周五推出。
《郑州文学》除了发表小说、诗歌(诗词)、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文学评论外,还开设有以报道郑州文坛信息为主的【文坛资讯】,以交流创作经验为主的【文学主张】,以发表文学青少年作品为主的【新人新作】,以反映郑州从古至今社会万象为主的【郑州故事】,以展示郑州作家形象为主的【作家剪影】,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优势的【朗读时空】等栏目。
对于书写郑州当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人物和城市建设的文艺作品优先采用。
文字稿一般要求在3000字以内,诗不超过80行,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来稿一律要求电子文本。末尾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作者简历200字左右,并注明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电话、微信)。
所投稿件优先编入《**年度郑州文学优秀小说年选》《**年度郑州文学优秀散文年选》《**年度郑州文学优秀诗歌年选》
《郑州文学》热情欢迎工作、生活在郑州市(九区六县),以及郑州籍工作、生活在外地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和及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与订阅。
微信/电话  :18538202480
来稿邮箱:zhengzhouwenxue@qq.com



法律顾问:河南美盈律师事务所  任新中  17839951191



运河儿女
千年古老运河流过身边,运河儿女会有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像运河流水一样或浪花奔腾,或波光粼粼,或春水如新,或秋水如歌。 你我真情实意,捎来那段往事,那个故人,那瓣馨香,那片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