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律师的 AI 应用笔记|iCourt

科技   2024-11-14 08:01   北京  


郑成渊


单位:万商天勤(西安)律师事务所 律途团队

联系方式:Awis_1818265265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两千多年前,荀子告诉世人,君子并非资质异于常人,而是善于利用外物。如今随着时代变迁,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已成时代的“新宠”。唯有“善假于‘ AI ’”,方能先人一步。



正确认识AI:优势与劣势


——知其优劣,扬长避短


"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意在说明事物皆有其两面性,而 AI 也是如此。AI 工具既非万能,也非完美,它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有知其优劣,扬长避短方能更好地使用 AI 工具,发挥更大的价值。笔者以以下几个场景为例:


1.文本阅读与总结(如:合同审查、读书笔记总结等)


在文本阅读和总结能力上, AI 能够快速阅读大量的文章,并快速总结生成文章的大纲,其效率远远高于人类,质量也大多较高。但其劣势在于只能进行机械性概括,难以进行深入学习和转化。如果阅读的材料本身逻辑性不强, AI 无法很好地梳理行文逻辑,综合理解全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让 AI 先读一遍,总结出行文逻辑,概括主要内容,再进一步由人去阅读学习,这种方法能够很大程度提高阅读效率,并按照人的理解去修改 AI 的总结即可。


2.检索(如:法律检索,一般问题检索等)


 AI 的检索能力也十分出众,尤其是一些法律专业 AI ,在法律检索中AI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案情,自主总结关键词分析检索到的信息。但 AI 终归是在开发者给定的数据库里检索或者就是在杂乱的网络中搜索,因此总会出现检索的内容时效性差(数据库未及时更新),检索范围受限(数据库过小),容易被网络上错误信息干扰等问题。因此,可以转换思路,将 AI 作为检索的破局点而非最终结果。比如,在法律检索中,面对案情时,有时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这时,将案情讲述给 AI ,让 AI 去检索,进一步把 AI 检索到的内容作为参考,从中提炼关键词,寻求检索思路,从而规避 AI 的缺陷,发挥 AI 的长处。

例如,遇到一个案件,需要检索“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相关法律与类案,但是实际上在工作中是不会“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这些字样的,更不用说其他可能出现在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文书中的关键词了。在传统的检索方式中,关键词就只能够通过经验判断,或者反复尝试来获得。但是,如果使用 AI 工具,讲案情输入 AI 中,就能够获得一些 AI 检索出的类案判决书,再从中这些判决提取关键词将会容易很多。


3.文本内容生成(如:各种文案、法律文书等)


大语言模型的 AI 在文本内容产出方面也相对成熟了,能够按照要求在短时间内生成可用性较高的文本,然而,这些文本往往缺乏独创性,多为拾人牙慧,且一旦遇到复杂或是专业问题,分析推理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可以采取:“人工拟定大纲——AI填充大纲——人工修正”的流程,将人的独创性观点融入大纲,弥补 AI 在独创性和复杂问题分析上的不足。

什么是 AI ?能在几十秒内洋洋洒洒生成好几千字的文章是 AI ;能在几秒钟内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 AI ;东拼西凑、拾人牙慧也是 AI ;检索信息真假参半,时有错误也是 AI 。AI 有它擅长的领域,也有它并不擅长的领域,而想要学会使用 AI,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到它的优劣势,会学扬长避短。


如何学习:投身于实践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论是对于 AI 的优劣势的分析还是方法论的总结,都只是理论层面的知识,想要真正用会、用好 AI ,就需要投身实践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并推动理论发展。这便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笔者此前接到一项制作调查问卷的任务,最初试图利用 AI 直接生成,但效果并不理想。随后,又将与问卷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之前使用的问卷逐一上传给 AI ,让其进行学习,这样生成的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与问卷背景间的相关性,部分问题开始能够被纳入最终问卷,但还是有所欠缺。

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 AI 生成的问卷未能满足预期的原因在于其原创性不足,仅能模仿网络上现有的问卷,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且与问卷背景缺乏关联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想到了利用AI生成文章的流程:“人工拟定大纲—— AI 填充大纲——人工修正”。生成问卷虽然不同于生成法律文书或者公众号文章,但终归是生成文字内容,可以参考这个公式。于是笔者在 AI 生成时告诉它需要问某个特定方面的问题,以及想要通过这个问题了解什么样的信息,并严格限定其格式, AI 只需要在我给定的范围内组织语言即可。虽然这样的方式增加了人工的思考与工作量,但生成的问卷的问题能够紧扣背景,能够实现问卷调查的目的,质量基本能够达到直接使用的程度,充分发挥了 AI 在阅读总结、文本生成等方面的优势,且规避了 AI 独创性差的劣势。

虽然我们能够归纳出 AI 在律师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场景,但是真实的工作场景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如何更好地利用 AI 工具为日常工作提供助力,是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摸索的。



如何实践:渗透于细微


——润物细无声


如果我们只是在面对困难任务时才能想到利用 AI ,这种实践方式未免过于狭隘了。AI 往“大”了说,已经改变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但往“小”了说,它又与传统生产工具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将 AI 工具融入工作生活中,让使用 AI 成为一种“日常”,而非“刻意”的行为,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实践方式。

比如,笔者曾在使用 excel 时遇到难题,想要实现某种特定效果,但却不知如何操作,以往都是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检索,但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往往会不知道怎么表述自己想要实现的效果,或是表述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关键词,导致检索效果很差,尽管在多次尝试后,也都能寻求答案,但终归比较费时费力。而如果通过 AI 检索,大模型能够理解用户“不专业、不严谨”的表述,从而快速检索到想要的答案。一个 Office 工具的使用技巧,看似小事,笔者认为,其难点不在于学习技巧本身,也不在于如何使用 AI ,而在于意识到可以利用 AI 来学习这项技能。

再比如,在刚开始接触一些全新的概念、或不了解的知识领域时,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此时,利用 AI 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借助 AI 建立知识框架,能够很大程度缓解“开头难”的问题,虽然不能替代后续的深入学习,但是能使得后续的学习更容易进行。笔者此前想要学习新公司法的新制度,但是一时间不知从何下手,于是通过询问 AI ,获得了初步了解了可能涉及的法条,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在这过程中也要注重使用 AI 的方法论,对于想要学习的领域范围有比较严谨的限定,防止 AI 跑题。

以上这些工作,虽然人也能完成,但是使用 AI 可以更简单、更省心、更高效地完成。从细微之处做起,在‘小事’中善用 AI ,将 AI 渗透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是学习使用 AI 、培养 AI 思维的重要途径。面对 AI 工具的“异军突起”,正确认识 AI ,学习使用 AI ,并在工作有效运用 AI ,才能在如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责任编辑:徐熠钖丨执行编辑:杨晶

iCourt法秀
法秀,让法律人更优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