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轩
北京市东卫(重庆)律师事务所
联系方式:13667681736(微信同号)
拘留被执行人,可以说是令每一位专业执行律师都心驰神往的执行利器。然而,有关拘留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操作细节并无章可循,缺乏系统的指导。尤其是如何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一直以来都是拘留被执行人路上的拦路虎,以致于大多数执行案件并不能很好地通过拘留实现执行和解乃至结案。今天,我们就结合自己拘留被执行人的经验,通过简洁明了的“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与“沟通法官实施拘留”两步,为大家分享一条清晰而有效的拘留被执行人路径。
查找被执行人下落
公安机关找人可以调用“天眼系统”“雪亮工程”,实时查找,实时布控。与公安机关不同,我们并无访问前述高科技监控资源的权限。我们律师查找被执行人,采取的方法更为传统和朴素——给被执行人画像。
1、六度间隔理论:给被执行人画像的灵感来源
通过给被执行人画像来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其灵感源于“六度间隔理论”,该理论最生动的表述莫过于“只需要 6 个人我就可以结识美国总统”。该理论假设我们每个人大约有 260 名可以建立强联系的人,若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那么 260 的 6 次方便是 300 万亿,去除其中重复的人,仍然足以覆盖全世界 70 亿人口。
2、给被执行人画像的几个维度
虽然我们找被执行人不能这样“明目张胆”地去查找,但完全可以借鉴其中的理论,通过被执行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社保、公积金、企业、银行、微信、支付宝、户籍地、工作地、居住地、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十余个维度对被执行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查了解。而这些信息,一部分可以直接通过律师证与介绍信相结合进行调取,另一部分则可以通过申请律师调查令的方式轻松调取。总体而言,获取这些信息的难度并不算大。
而调取上述信息的过程,其实也是给被执行人画像的过程,随着我们获取的信息日益丰富,被执行人的形象特征、社会关系网络、日常活动轨迹也就愈发清晰。当我们把这些信息收集全面并进行分析整合时,被执行人也就从原来的纸面上的、静态的人,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人。其经常出没的地点,居住的场所等信息也就随之浮出水面,至此,我们已成功完成了查找被执行人下落这一关键步骤。
3、善于从申请人处获取信息
在给被执行人画像时,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力便是善于从申请人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们通常依赖于各种公开的调查途径,如法院判决、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等,这些手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然而,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更为高效且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信息获取渠道,那就是案件的直接当事人——申请人。
申请人作为案件的核心参与者,他们亲身经历了案件从初步提议合作、争议自行协商,一直到诉讼、执行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人与对方(被执行人)之间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逐步深入了解的演变。这种演变不仅包含了双方关系的深化,更蕴含着许多关键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以民间借贷案件为例,当涉及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资金往来时,出借方在缺乏足够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是不会轻易将资金转出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在申请人决定出借资金之前,双方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熟悉度和信任基础。这种基础可能是基于长期交往的了解,也可能是通过某种渠道获得的对方信用信息。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申请人才会放心地将资金交付给被执行人。因此,在探寻被执行人信息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站应当聚焦于通过客户(即申请人)这一关键角色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客户作为案件的直接当事人,他们手中所掌握的信息往往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论是从获取的难易程度还是速度上来看,客户所提供的信息都远超我们自行调查的结果。
更为神奇的是,即便案件已经进入了执行阶段,客户有时仍然具备约见被执行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被执行人的现状,还能为我们指明一条寻找被执行人的捷径。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周折寻找的线索,其实就藏在申请人那里。他们可能在与被执行人的日常交往中,无意中获取了一些关于被执行人行踪或财产状况的重要信息。
沟通法官实施拘留
如果说成功定位被执行人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在当前案件堆积如山、人手紧缺的现状下,要想协调法官安排时间实施拘留,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前者。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拘留被执行人的场景,可能并不像电影里展现地那般,需要使用暴力,甚至出现紧张刺激的追逐情形。相反,现实生活中的拘留其实更加地平静与平淡,甚至略显单调乏味。
1、法院其实是“预约拘留制”
实际上,拘留被执行人的行动往往需要组建一支小分队,包括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两名法警,并配备警车。然而,法院的车辆与法警资源本就捉襟见肘,还需兼顾维护日常开庭秩序、安检、法庭巡检等多项职责。因此,对被执行人的拘留行动,多数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预约制度。
是的,你没看错,拘留被执行人,我们得郑重其事地与法官预约一个时间、地点对被执行人进行拘留。这与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偶然间发现被执行人后,迫切希望法官能即刻现身的情况大相径庭,也与我们报警后,警察能在5至10分钟内迅速到达现场的情形截然不同。既然是通过预约的方式安排法官实施拘留,且成功预约实属不易,我们就更应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将相关信息核实无误,确保法官的行动能够精准无误、一击即中。
2、不建议贸然与法官预约拘留
举例来说,我们在给被执行人画像过程中,获得了被执行人可能的工作场所,那么该如何对被执行人实施拘留呢?有人或许会直接提议,带着法官前往被执行人工作场所直接带走即可。诚然,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考虑到我们掌握的信息可能尚存不确定性,直接约请法官可能会遭遇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正如之前所提及的,法院当前正面临着案多人少、资源紧张的严峻挑战。法官为了避免无效奔波,很可能会以“被执行人下落仍不十分明确具体”为由拒绝我们的请求。毕竟,组建一个执行小组前往现场,来回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如果不幸扑空,对于法官而言,这不仅是对时间资源的极大消耗,也难以向法警大队的同事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法官可能会直接拒绝我们的请求。
其次,即便法官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并带领人员前往实施拘留,我们仍可能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其一,我们掌握的消息不准确,被执行人已经离职;其二,我们的消息准确,被执行人确实在该处工作,但当天外出办公、调休等原因不在现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使我们的行动化为泡影,这不仅是对法官宝贵时间的无谓消耗,也可能导致未来再次请求法官协助拘留时遭遇更大的阻碍。正如“狼来了”的寓言所揭示的,信任的丧失轻而易举,而重建则需付出漫长且艰辛的努力。因此,在一切信息尚未板上钉钉之前,我们需谨慎行事,避免轻率地邀请法官前往执行拘留。
3、与法官预约拘留的正确方法
当我们知道被执行人可能的下落时,该如何沟通法官实施拘留呢?首先,我们会与执行法官进行深入的沟通,共同商定一个具体且合适的日期,以便对被执行人实施拘留。这个日期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法官的工作安排以及被执行人的可能活动规律,确保行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商定好具体日期后,我们会进一步明确当天的行动计划。这包括在行动前再次对被执行人的出没地点进行核实,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拘留行动的成功与否。如果经过核实,被执行人确实在约定的地点出现,我们会立即通知执行法官,并请其按照原定计划迅速出动,实施拘留措施。如果被执行人未在约定的地点出现,我们也会及时与法官沟通,取消此次行动,并沟通未来的行动计划。这种安排,既避免了法官的无谓奔波,也给后续的拘留行动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
“预约拘留制”看似繁琐,实则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方法。它充分尊重了法官的工作习惯,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提前规划和实时调整,我们能够在被执行人真正出现时第一时间实施拘留,从而大大提高了拘留的效率和成功率。
总结
先给被执行人画像,通过画像掌握了解其下落,继而沟通法官实施拘留,构成了拘留被执行人的标准操作程序。如果说这种方法更多地侧重于被动地搜寻并拘留被执行人,那么针对具体案件的特点,特别是结合申请执行人所提供的丰富信息,为拘留被执行人量身打造一套精准的拘留方案,运用策略使被执行人“自投罗网”,自已到法院以便实施拘留就显得尤为关键且必要。后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巧妙运用策略,诱导被执行人“主动入瓮”,自愿前往法院,在法院不费吹灰之力对其实施拘留,让“拘留”这一执行领域的锐利武器,真正展现出其应有的强大效能与威慑力。
作者介绍:
杨富轩律师专注民事强制执行领域,擅长发掘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查找被执行人行踪,2023 年曾创下平均每月拘留 1 人的执行记录。曾发表《驳回追加被执行人申请,能否另诉》《律师调查令全攻略:10 个技巧让申请使用更高效》《强制执行律师的真心话大冒险》等原创优质文章,主讲《不用“翻电话本”的 9 大执行实战技巧》《拘留被执行人实务》等执行实务课程。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责任编辑:徐熠钖丨执行编辑:卢蓬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