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出差报销一直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很多人为了拿下大单,不惜超出预算,用自己的钱垫付一些费用。可到了报销环节,往往会遭遇各种刁难,有的甚至因为超出标准被拒绝报销。
这种情况下,员工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就容易激化,甚至演变成更大的冲突。
我出差5天,为了拿下这个大单,前前后后花了5万块钱。住宿、餐饮、交通这些都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的,就是为了让客户满意。最后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签下了1000万的大合同。
可回来报销的时候,财务部却说我超出了标准,有些费用不能报销。我跟她解释说这是为了拿下大单,适当提高接待标准很正常,可她就是不听,非说要按规定来。
结果第二天,公司财务总监就被开除了。原来是我们老板听说这事后,直接把财务总监叫去训了一顿。老板说:"你知道为了这个单子我们准备了多久吗?就因为你这种死板的规定,差点把大客户都得罪了!"
说真的,在职场里这种事并不罕见。财务部门死守规定不放,业务部门为了拿单子就得超标,这就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其实站在财务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财务工作本身就要求严谨,一点都不能马虎。而且现在很多公司都有严格的费用管控制度,一旦超标就会影响他们的绩效考核。
但从业务人员的角度看,做生意哪有那么死板?有时候多花点钱是必要的投入。就像钓鱼要先撒饵,做生意也得先投入。要是处处算计,最后可能把大鱼都给放跑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财务根本不懂业务,他们只会看数字。比如同样是5万块钱的费用,在一个1000万的大单面前,这点投入根本不算什么。但如果是个10万的小单子,那这个费用就显得太离谱了。
所以说,做财务工作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该通融的时候也要懂得变通。就像这次的事情,如果财务总监能够理解业务的特殊性,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其实,在职场里,很多时候不是你做得对不对的问题,而是你做事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就像这次的情况,虽然财务总监严格执行了规定,但是她的做法明显损害了公司利益,这才是她被开除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们要明白,工作中要懂得权衡利弊,不能太过教条。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是要看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
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