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的爆火
到《我在北京送快递》书籍的发表
再到《我比世界晚熟》
胡安焉,让我们记住了他
而他自己,也终于可以专心的去写作。
最早知道胡安焉的故事,是看了那篇《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
当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
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可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
用了平淡的笔触,写出了生活的心酸。
直到后来新书的发表,才更多的了解了这个男人。
胡安焉,今年已经45岁,20岁中专毕业,
迫于生计,胡安焉换了无数次的工作,
从酒店服务员、保安、加油站工作人员、
到漫画社学徒、女装店主、送快餐、送雪糕、
再到网店店主、摆路边摊、开卤味店、快递员、夜班拣货人
在工作中,一次次倦怠,一次次的逃离,
这些工作最长的坚持了两年多,最短的只做了两个月。
“我不懂得改进自己,
总是一次次陷入同样的境地
因为我身上的一些特质,我的绝大多数雇主都特别喜欢我,
然后一步步地令我不堪重负,直到最后离开。”
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的。
“比如你交了一个女友,然后渐渐发现,
她竟然越来越像你的上一个女友。
当你为此震惊的时候,
你可能只是误会了:你的两个女友并不相似,只不过她们都扮演了“你的女友”,
而这个角色塑造了她们,把她们共同的方面呈现给你……。
当你意识到这点之后,
你就可以蛮有把握地声称,
你的下一个女友也将和现在的女友相差无几。
从你交上第一个女友时起,你其实已经在和最后一个女友交往。
你到了一个新公司上班,看到新的上司和同事,
不用说,他们很快会变成你以前的上司和同事。
你已经可以预料会被怎样对待,
你可以预言将经历些什么,
因为他们只是你的人生的演员们。”
人生有些事情是比较神奇的
如果不是那篇文章的爆火
或许我们就不认识某个角落里有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在打工之余,会坚持自己的写作
如果没有如今的网络,
或许也不会成就现在的胡安焉
或许如今的胡安焉依然在为生计奔波,写作只能作为一个消遣。
我看了胡安焉的故事
让我想到我们身边其实也有类似的人
他们不循规蹈矩
常规的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他们的内心总是在寻找灵魂的安放处。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舅舅,我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
从20岁开始,他一直觉得自己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
然而今年已经45岁的他,依然一边干着最脏的活,一边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现在的他头发已经稀疏,孩子没有心思教育,老婆也走了
而他依然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每次过年回家都要被家人一顿奚落
每次我看到大舅被奚落,他依然淡定的说“只是我时运不好而已”时
我不知道是错是对
坚持理想是对的
孩子,老人弃之不顾、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又好像是错的。
人生就是复杂的吧,谁能说谁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看到过这句话,是谁说有点记不住了
“难怪人们羡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
因为他们的目光不穿过表象,
他们的思想不抵达实质。
他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
他们认识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
他们把同样的痛苦和快乐经历了无数遍,每一遍都像是初次经历。”
现在再回味这句话,觉得很有嚼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