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幕后英雄:打造东方神话的魔术师们

百科   2024-08-23 08:08   江苏  

不玩游戏的我,最近也被一部《黑神话.悟空》着迷了,

都说这款游戏是七年磨一剑,出道即巅峰!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年磨出了什么:

视觉盛宴:采用顶尖游戏引擎打造,画面精美绝伦,重现东方神话的壮丽景观。

文化底蕴:深度融合中国古典文化,故事基于《西游记》又不乏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动作设计:战斗系统流畅,动作捕捉技术让打斗场景既真实又富有观赏性。

技术创新:展现高水平游戏开发技术,如细腻的人物表情、宏大的场景变换。

情感共鸣:角色塑造深刻,能让玩家与游戏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

经济价值:全平台总销售额已正式突破15亿元人民币。

不管从哪个方面,这款游戏都是巅峰之作,随着这部游戏的爆火,其幕后英雄们也被挖掘了出来。

01 CEO冯骥的取经之路

要读懂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要玩明白黑神话悟空这个游戏。

就要去理解它背后的那个男人——冯骥。

冯骥,1982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原本不出意外的话,他会从事医学相关的工作,但2004年5月,《魔兽世界》开始公测,即将毕业的冯骥成了一名“网瘾少年”,将考研复习的钱都投到了《魔兽世界》中了。

由于对游戏那是真正的热爱,毕业后投身于游戏行业,成为一名游戏策划。

可是在那个中国游戏还处于蛮荒的时代,冯骥也逐渐迷茫,于是在2007年,他发表了震惊全网的《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

他在文章中痛批,如今的游戏行业只会把玩家当做数字,想办法榨干玩家们的全部收入与精力。

这篇才华横溢,痛斥游戏行业的文章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8年冯骥加入腾讯,担任《斗战神》项目的主策划,当年《斗战神》的火爆程度,网游圈的人都有目共睹,2012年公测的时候激活率高达99.7%,用户满意度90%。

由于《斗战神》前期设定问题,导致游戏入不敷出;资本方要的是赚钱,不是用户满意,所以《斗战神》后期加入许多氪金元素,结果让玩家产生心理落差,最后这款游戏跌落神坛,落寞收场。

2014年冯骥和一群“不甘心”的《斗战神》老同事,从腾讯离职,创办游戏科学。

他的梦想是开发单机版的游戏,并融入中国故事,最终构建一个严谨的中国神话体系。

《黑神话.悟空》就是他实现梦想的武器。

面对外界“为什么国产作品永远只会吃老本做西游记,是不是不够自信”的质疑,冯骥的态度是做什么,输出什么应该是自己决定的,如果只会听外界说,你做这个不行,做这个好,那本身就是不自信。

不要等到所有都准备好才开始,黑神话立项之初只有7个人,在一步步试错,一步步学习之后才开始扩招。直到后来发出第一个实机PV后,才终于被大众所熟知,并开始了大规模招聘。

冯骥这一路走来,从零开始到搭建团队,到每一个动作设计,他也如同孙悟空一样,经历了九九八一难,最终才取得真经。

我想或许冯骥他是能懂悟空的,因为他自己也是悟空。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02 美术总监杨奇的人生美学

《黑神话.悟空》的美术总监,游戏科学的联合创始人杨奇对山西的文化可谓是情有独钟。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据不完全统计,《黑神话.悟空》游戏画面在国内有36个取景地,其中27个来自山西。这也让山西文旅迎来一波“泼天的流量”。

杨奇的设计理念强调“真实”与“奇幻”的平衡,力求在还原古典神话韵味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为了力求游戏中每一个场景、角色设计细节精致,高度还原,杨奇经常亲自跑去山西调研。

“崇庆寺的十殿阎罗,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此行总算是圆了念想,顺利收工。”他在微博发布了山西之行的见闻,虽然遇到了国保单位的严格管理,但好在最终得偿所愿。

从平遥双林寺、晋城玉皇庙,到朔州崇福寺、忻州佛光寺……《黑神话.悟空》不仅让遍布三晋大地的精美塑像重现生机,还深度还原了大量山西古建筑的细节。

游戏每个关卡都能让玩家触摸到中华文脉,并沉醉在剧情中。

除了山西的文物之外,游戏团队去了其他地方,对古建筑,雕塑、佛像、壁画、碑刻等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

让游戏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巧妙的融合了多处国家级文物的元素,游戏中佛像群和金色的千手观音就出自重庆大足石刻。

除了建筑设计方面,角色设计这一方面也是天花板级别的,角色的面貌、服饰和姿态都散发着浓厚的仙佛像风格,动作幅度大,气势磅礴。

就连Logo设计也很有讲究,其来自站酷推荐师-黄科,别名半步阿森,是有名的青年书法家。LOGO设计线条粗矿有力,形态极具动感,巧妙的运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韵味。

所有这一切离不开杨奇的功劳,而从小就喜欢美术的杨奇,无疑是有功底的。1985年出生在南京的他,5岁就开始学习传统绘画,后来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在他的指导下,《黑神话:悟空》不仅让玩家沉浸在那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中,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03 每个人心中都有悟空梦

看到黑神话西游的取经故事,也想起小时候暑假去邻居家看《西游记》时,被妈妈拽着耳朵揪回家的场景。

那时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有一个悟空梦的。

小时候的我们,手中一根木棍就能化身为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一个跳跃便能飞越屋檐,一句咒语似乎就能召唤筋斗云,带我们遨游四海。

悟空的机智、勇敢、顽皮,甚至是那份小小的叛逆,都与我们的童年情怀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我想,《黑神话.悟空》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也都是有一个悟空梦的,从CEO 冯骥到美术总监杨奇,再到每一个演员,都在努力完成这个悟空梦。

看到网友的评价,特别认可:

“《黑神话.悟》最重要的不是热度本身,而是背后萌生的产业信心,这次技术积累是国产3A土壤的第一粒沙”。

正是他们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更有文化沉淀的游戏,也看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了中国游戏行业的崛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我们不再轻易挥舞着“金箍棒”,但那份对悟空的向往与崇拜却从未远去。

从传统戏曲到动画电影,从漫画书到电子游戏,《西游记》以各种形式被不断重述与演绎,孙悟空的形象也在不同媒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每一次的重逢,都像是与童年那个满怀梦想的自己再次相拥,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保持那份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END

筱瑜爱生活yu
分享生活感悟,育儿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