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昂:95后的京剧梦,直播间内外的传承与飞跃

百科   2024-08-20 11:24   江苏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一位95后青年以他对京剧艺术的炽热情感和不懈追求,跨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他,就是郭雨昂,一个在梅兰芳大师的星光照耀下,以张南云老师为导航,于方寸直播间内演绎京剧无限可能的新时代戏曲人。

01 95后新声,

京剧舞台上的时代剪影

1997年出生的郭雨昂是宁夏银川人,出生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95后群体中,却选择了与大多数同龄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4岁就开始业余学习戏曲,父母看出他对戏曲的爱好,也非常支持,并送至河北石家庄戏校学习。

在戏校的6年间,每天苦练学习唱腔,念白、踢腿和耍花枪等基本功。高强度的动作,导致他只要吃东西就会吐,后来练习前她再也不吃早饭。

在舞台上表演京剧,演员的眼神传递尤其重要。梅兰芳先生曾经养了一群鸽子,每天对着鸽子练习眼神,郭雨昂没有鸽子,就每天用筷子练习眼神的停留和转动。

在郭雨昂眼中,京剧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他在电子音乐与虚拟现实交织的今天,找到了与古老京剧的共鸣。

在郭雨昂的艺术生命里,恩师张南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梅兰芳艺术的传承者,张老师不仅传授给他技艺,更重要的是将那份对京剧的热爱与尊重深植其心。

郭雨昂在采访中提到张南云老师对他说的话,至今让他受益匪浅:

“如果某天你成为台上最中心的演员,不要忘了那些帮你跑龙套的人,鲜花有绿叶的衬托才是最美的”

郭雨昂跟随张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每个黎明与黄昏的练功,都记录着他对京剧纯粹而深沉的承诺。

02从直播间到央视,京剧的跨界和华丽转身

直播间内,他一身便装,短发,眉毛收拾得整齐英气,音乐响起,他手执折扇,眼神婉转,一开口,标准的梅派青衣唱腔就能吸引观众走进直播间。

因他,很多年轻人爱上了京剧,爱上了戏曲。

95后的郭雨昂敏锐地捕捉到了直播的强大力量,刚开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直播,发视频,线上表演京剧等。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并且得到了很多正反馈。

而唱戏时,他的唱法不同于传统戏腔,而是采用年轻化和现代化的表演形式,让网友更容易接受。

于是他将京剧带入了这个新兴领域,开创了传统艺术与现代传播技术的融合新篇章。

在直播间里,他以独特的互动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特别是吸引了一批对京剧知之甚少的年轻观众,使得“京剧宣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和电视屏幕,而是在网络世界里绽放异彩。

郭雨昂的才华与努力很快得到了更广阔的舞台认可。

他受邀登上央视,参与多档文化栏目,不仅展示了京剧的博大精深,更以个人魅力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京剧作为国粹的独特韵味。

这一跨越,标志着他从网络红人到文化使者的华丽升级。

03传承的重担与创新的勇气

面对“传承”二字,郭雨昂有着超越年龄的深刻理解。

他深知京剧的未来在于创新与传播,因此,除了传统的练功与演出,他还积极参与京剧的现代化改编与创新项目,推动京剧与电影、动漫等流行文化的跨界合作。

他想让这门古老艺术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能与时俱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他而爱上戏剧,他无疑是自豪的。

有一个网友这样评论:

“以前不懂为什么老一辈人的喜欢听戏看戏,以为是那辈人的文娱活动不足,现在才明白这叫”血脉觉醒“,感谢老祖宗精筛细选,才让文化瑰宝遗留后人”

郭雨昂认为,真正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

他频繁走入校园,通过开设公益课堂、参与青少年艺术节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京剧的好奇与兴趣。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孩子开始接触并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京剧的种子在新一代心中悄悄萌芽。

04 最后

在郭雨昂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传统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憧憬并存。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无论是身处直播间的虚拟舞台,还是站在央视的聚光灯下,京剧都能以它独有的魅力触动人心。

这位95后的京剧新星,正用他的方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让世界听见来自东方的古老而年轻的声音。

END

筱瑜爱生活yu
分享生活感悟,育儿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