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与视觉科学系,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近视及相关眼病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及相关眼病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表在爱思唯尔出版社旗下Heliyon期刊的一份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轻度远视的屈光和眼部生物特征,鉴别非近视眼和假性近视眼。
方法
在给予0.5% tropicamide之前和之后,符合条件的儿童使用NIDEK自动验光机进行验光测量。眼生物特征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在睫状体麻痹前使用IOLMaster 700进行测量。我们对非近视组和假性近视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睫状体麻痹前的等效球镜(SE)是否超过- 0.50屈光度(D)进行分类。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以控制混杂因素。
结果
最后的分析包括968只眼睛。与非近视的参与者相比,假性近视的参与者更容易是男孩(P = 0.029)、更年轻(P = 0.004)、更少远视(P < 0.001),并且表现出更高的等效球镜 (P < 0.001)。假性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相比,ACD较浅(P = 0.004), LT较厚(P < 0.001)。在校正性别、年龄和SE后,假性近视眼在单眼麻痹前与非近视眼相比AL (P = 0.001)和LT (P < 0.001)升高,ACD (P = 0.005)降低。
结论
在轻度远视儿童中,假性近视多见于低度睫状肌麻痹SE和高度SE差值的小男孩。LT变厚、ACD变浅、AL升高可能提示假性近视的存在,这可能为假性近视儿童近视的快速进展提供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假性近视;眼生物测量;屈光度
1 .介绍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和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过去三年,COVID-19大流行和随后的封锁导致儿童使用屏幕时间增加,过度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减少。这些因素有助于近工作诱发的短暂性近视(NITM)的发生和加速近视进展。
假性近视是过度调节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单眼睫状肌麻痹前的等效球镜(SE)≤- 0.50屈光度(D),而单眼睫状肌麻痹后的等效球镜(SE) > - 0.50 D。在具有主动调节反射的儿童中,与单眼验光的金标准相比,非单眼自动验光高估了近视,低估了远视。尽管假性近视在中国儿童中普遍存在,影响了近24.1%的儿童,但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研究仍然缺乏。
假性近视是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假性近视的识别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然而,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关于假性近视患者眼部生物特征参数分布的报道相对有限。这一信息可能为过度调节和早发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轻度远视儿童假性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的屈光及眼部生物特征。
2.材料与方法
2.1. 参与者
这项观察性横断面研究包括968例患者的样本量。参与者于2021年至2023年在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眼科和耳鼻喉科医院屈光诊所连续入组,这是一家三级医疗中心,患者数量很大。在获得病史并进行基本的眼科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儿童根据研究方案在睫状体麻痹前后进行检查。轻度远视定义为睫状肌麻痹SE在+0.50 ~ +3.00D之间。根据非睫状肌麻痹SE,将参与者分为以下两个独立组:假性近视组(非睫状肌麻痹SE≤- 0.50 D,但睫状肌麻痹SE > +0.50 D)和非近视组(非睫状肌麻痹SE和睫状肌麻痹SE > +0.50 D)。
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经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了儿童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参与的知情同意。
入选标准为:1)年龄3 ~ 12岁;2)睫状肌麻痹无禁忌症;3) logMAR最佳矫正视力不<0.5,适当注视目标,确保参与者能在研究中得到有效的测试;4)裂隙灯检查角膜及晶状体清晰,无明显混浊。排除标准如下:1)有严重眼病病史,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或角膜屈光解剖异常,如圆锥角膜;2)有眼内手术或眼外伤史;3)可能影响屈光的全身性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4)目前或以前使用过低剂量阿托品、匹伦齐平或任何旨在控制近视进展的隐形眼镜。
每个符合条件的参与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包括出生日期、年龄和性别,从门诊诊所的电子病历中检索。
2.2. 测试
每个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在得出平均值之前进行了三次客观验光测量。这些测量由同一位眼科保健专业人员使用桌上安装的NIDEK自动验光机(ARK 510A;NIDEK、日本)。
使用IOLMaster 700(卡尔蔡司,耶拿,德国)进行生物特征测量。在测量之前,参与者坐着,下巴靠在下巴上,额头对齐,直视前方。所有的测量都是使用主动改进的扫描显示器自动进行的。有效的测量由接口上所有参数的“绿色检查”状态表示。采用扫描源法测量眼轴长(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角膜中央厚度(CCT)。根据角膜前表面的反射光斑测定主经络处的最高角膜曲率半径(CR1)和最小角膜曲率半径(CR2)。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计算为这些值的平均值。轴向长度-角膜半径(AL/CR)比由AL除以CR计算。白-白(WTW)测量由巩膜和虹膜照片获得。
在IOLMaster 700检查后,参与者使用0.5% tropicamide (Bausch & lom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dong, China),每隔5分钟给药三次。眼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近距离目标的近视力测试来评估调节能力。没有调节表明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如果不完全没有调节,则进一步滴注,直到完全麻痹。随后,在最后一次给药后30分钟,使用相同的设备和由相同的专业人员重复自动验光。通过将球镜加到柱镜的一半,计算出单眼睫状肌麻痹前后每只眼睛的SE。
所有单眼麻痹SE在+0.50 D ~ +3.00 D之间的参与者,定义为轻度高视,根据单眼麻痹前SE分为以下两组:1)非近视组(非单眼麻痹和单眼麻痹SE > +0.50 D)。2)假性近视组(非单眼麻痹SE≤- 0.50 D但单眼麻痹SE > +0.50 D),计算delta SE (ΔSE)作为单眼麻痹和非单眼麻痹SE的差值。
2.3. 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基于数据的正态分布,并使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评估。正态分布数据的特征表示为均值(SD),非正态分布数据的特征表示为中位数[四分位间距(IQR)]。分类变量用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来描述。为确定组间差异,采用以下统计检验: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t检验,方差不等的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采用Welch t检验,偏态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分类数据采用McNemar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选择用于逻辑回归分析的屈光参数和眼部生物特征参数是根据已有的研究以及在前面的差异分析中它们的显著性来确定的。P < 0.250的变量被认为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多变量分析。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控制混杂因素,如性别和年龄,将性别设置为分类协变量(虚拟变量),并使用二元逻辑分析得出未调整和调整的优势比(OR), 95%置信区间(CI)和每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
盒须图用于比较多组的分布,直观地表示数据特征,如分布、集中趋势、扩散和异常值的存在。中间的框表示覆盖中间50%数据的四分位数范围(IQR)。框的上下边界分别对应于第一个(Q1)和第三个四分位数(Q3)。框内的线表示中位数(Q2),表示数据集的中点。晶须从盒子的顶部延伸到底部,以显示数据范围。胡须之外的数据点是潜在的异常值,代表数据集中的极端值。
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进行敏感性分析。该分析比较了在+0.50 D至+1.50 D范围内的参与者的非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屈光和眼部生物特征参数。
采用SPSS V.26.0和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统计学分析,双尾P值<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数据描述
本研究纳入968只眼,其中非近视眼834只,假性近视眼134只。表1列出了所有参与者及其所属群体的特征。大约55.6%的参与者是女性,中位年龄为7岁(IQR = 4岁)。在所有参与者中,非睫状肌麻痹、睫状肌麻痹和等效球镜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50 D (IQR = 1.25 D)、+1.50 D (IQR = 1.25 D)和0.88 D (IQR = 0.88 D)。两组患者的视柱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85)。然而,假性近视患者年龄更小(6岁vs. 7岁,P = 0.004),在睫状体麻痹前近视更严重(- 1.00 D vs. - 0.75 D, P < 0.001),在睫状体麻痹后远视更少(+1.00 D vs. +1.50 D, P < 0.001), delta SE更高(2.13 D vs. 0.75 D, P < 0.001),女孩比例更小(45.5% vs. 54.5%, P = 0.029)。
表1:轻度远视非近视眼组和假性近视眼组的人口统计学分布及屈光特征。
数值以N(%)、平均值(SD)或中位数(IQR)表示。
SD:标准差;IQR,四分位间距;SE,等效球镜;SD,标准差。
3.2. 眼生物统计学差异
表2和图1显示了两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的分布。假性近视眼组ACD较浅(3.38 mm vs. 3.45 mm, P = 0.004), LT较厚(3.65 mm vs. 3.55 mm, P < 0.001)。此外,假性近视眼组AL (22.80 mm vs 22.66 mm, P = 0.087)和CCT (543.92 mm vs 548.92 mm, P = 0.083)与非近视眼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表2:轻度远视非近视组和假性近视眼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的分布。
图1:轻度远视眼中非近视和假性近视组的眼部生物特征参数分布。盒图和Whisker图用于比较多个组的分布,直观地表示数据特征,如分布、集中趋势、分布和异常值的存在。中间的框表示四分位数间距(IQR),覆盖了中间50%的数据。方框的下边界和上边界分别对应于第一(Q1)和第三(Q3)四分位数。框内的线表示中位数(Q2),表示数据集的中点。须状物从框的顶部和底部延伸,以显示数据范围。胡须之外的数据点是潜在的异常值,代表数据集中的极值。
3.3. 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表3显示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比较了非近视组和假性近视组之间的眼部生物特征差异。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独眼麻痹SE后,假性近视组与非近视组相比,AL (OR: 1.77, 95% CI: 1.27 ~ 2.48, P = 0.001)和LT (OR: 33.06, 95% CI: 7.78 ~ 140.47, P < 0.001)增加,ACD (OR: 0.15, 95% CI: 0.04 ~ 0.56, P = 0.005)降低。
表3:轻度远视非近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眼组屈光和眼生物特征差异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
D、 屈光度;AL,轴向长度;ACD,前房深度;LT,透镜厚度;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
a根据性别进行调整;年龄;睫状肌麻痹SE。
b变量OR的95%置信区间为1.00。
3.4. 敏感性分析
表4显示了在+0.50 D至+1.50 D范围内的眼眼的人口统计学和屈光特征分布,包括425只(80%)非近视眼和105只(20%)假性近视眼。在这个亚组分析中,假性近视参与者更年轻(6岁对7岁,P = 0.003),与非近视参与者相比,睫状体麻痹后远视更少(+0.88 D对+1.00 D, P = 0.003), 等效球镜差值显著更高(1.88 D对0.63 D, P < 0.001)。此外,假性近视眼的AL/CR比低于非近视眼(2.91比2.92,P = 0.009), ACD较浅(3.39 mm比3.49 mm, P < 0.001), LT较厚(3.63 mm比3.54 mm, P < 0.001)。在调整年龄和睫状体麻痹SE后,假性近视眼的LT比非近视眼增加(OR: 15.16, 95% CI: 2.65 ~ 86.85, P = 0.002)(见表5)。
表4:+0.50D ~ +1.50D眼非近视眼组和假性近视眼组的统计学分布及屈光特征。
数值以N(%)、平均值(SD)或中位数(IQR)表示。
SD:标准差;IQR,四分位间距;SE,等效球镜;SD,标准差。
表5:非近视眼组与假性近视眼组眼生物特征参数在+0.50 ~ +1.50D范围内的差异分析及多变量回归分析。
AL:轴向长度;CR:平均角膜曲率半径;ACD,前房深度;LT:透镜厚度;SE,等效球镜;IQR,四分位间距;OR,优势比;CI,置信区间。
a:调整:年龄;睫状肌麻痹。
b:变量OR的95% CI跨度为1.00。
4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非近视组和假性近视组屈光和眼部生物特征参数的差异。我们关于假性近视的年龄和屈光特征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一致。例如,安阳儿童眼研究发现,假性近视在年龄较小、远视较多的儿童中更为普遍。此外,非睫状体麻痹和睫状体麻痹测量的屈光不正差异越大,屈光不正越严重。此外,近视儿童的调节能力往往低于远视儿童。然而,对假性近视散光特征的研究仍然缺乏。
假性近视是由持续但暂时的睫状肌痉挛或过度调节引起的。调节是指眼睛调节其焦点以在视网膜上获得清晰图像的能力。虽然确切的机制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但Helmholtzian调节模型被广泛接受。在这个模型中,睫状肌在眼睛聚焦于近距离物体时收缩,导致睫状肌质量向前和向心移动。这减轻了晶状体的张力,减少了前房深度,增加了晶状体前段的总长度(从角膜到晶状体后表面)。睫状肌张力也可能影响脉络膜张力,导致AL改变。另外,较厚的纤毛肌可能抑制赤道拉伸,这一过程与近视的发展有关。
尽管眼生物特征是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假性近视的眼生物特征尚未得到广泛的探讨。在本研究中,假性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相比,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睫状体麻痹的等效球镜后,AL增加。Saw等报道视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和晶状体厚度较大的近视儿童更容易发生近视。有趣的是,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横断面研究结果相反,该研究表明,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非睫状体麻痹测量的屈光不正高估会减少。这种差异可能源于研究人群的差异,因为之前的研究包括5-18岁的参与者,而我们的研究重点是3-12岁的参与者。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假性近视眼的晶状体比非近视眼的晶状体明显更厚,在性别、年龄和睫状体麻痹的球体当量进行调整后,据作者所知,这是一个新的发现。通常情况下,晶状体变薄是正常眼睛生长过程中轴向尺寸延长的一种代偿机制,这可能在近视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协同纵向评估的群体和屈光不正(CLEERE)研究发现,近视发生时晶状体厚度的代偿性变化中断,晶状体不再变薄和变平,导致屈光能力没有降低。Zadnik等观察到,6 - 10岁的儿童晶状体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约0.2 mm,而Li等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晶状体厚度明显大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远视儿童在睫状体麻痹前后LT的变化比近视儿童更明显,这可能解释了调整后非近视组和假性近视组之间LT的显著差异。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需要高水平的眼部调节)与屈光不正进展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Lin等发现远视儿童NITM越明显,相对近视屈光进展越大。作者推测,这种现象可能归因于轻度纤毛痉挛和NITM衰减反应的变异性增加。因此,高度NITM的远视儿童可能表现出其调节功能的不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研究是在COVID-19爆发和随后的封锁期间进行的,这导致了近距离工作的不可避免的增加。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人群包括在诊所就诊的儿童,他们可能有视力症状或父母近视,与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人群相比,可能会引入选择偏差。其次,可能出现测量误差,对结果有潜在影响。最后,虽然环戊酸酯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单眼麻痹的金标准,但在大多数中国医院都无法获得。托品酰胺是一种合理的替代药物,因为它对儿童的毒性和副作用都较低。虽然0.5%托品酰胺与1%环戊酸盐对近视眼的麻痹效果相当,但托品酰胺对远视眼的麻痹效果要弱于环戊酸盐。因此,我们的研究有可能低估了睫状体麻痹对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
然而,这项研究有几个优势,包括样本量大,年龄范围广(3-12岁),全面的眼部生物测量,以及根据标准化研究方案对非睫状体麻痹和睫状体麻痹屈光不正进行高质量评估。今后的研究应着重阐明假性近视的发病机制和从假性近视到近视的过渡过程。
5 .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在轻度远视儿童中,假性近视在年龄较小的男孩中更为常见,其单眼睫状肌麻痹SE较低,而等效球镜差值较高。较厚的LT,较浅的ACD和较长的AL可能提示假性近视的存在。这些发现可以为假性近视儿童近视的快速发展提供见解。
声明
道德的声明
伦理批准声明
机构审查委员会声明本研究于2022年1月由复旦大学眼科和耳鼻喉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进行。审批号:2018008-1。
知情同意书所有参与研究的参与者(家长)均已获得知情同意书。
数据可用性声明
与我们的研究相关的数据尚未存入一个公开可用的存储库。本研究中提供的数据可向通讯作者索取。
资金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金批准号:no. 811@qq.com)。82171093)和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批准号:82171093)。21 dz2311300)。
信用作者贡献声明
Yujia Liu:写作——原稿、项目管理、方法论、调查、形式分析、数据整理、概念化。Jianmin Shang:资源,项目管理,方法论。Yuliang Wang:项目管理。Xingxue Zhu:项目管理。Chaoying Ye:项目管理。Xiaomei Qu:写作——审编、监督、资源、方法、经费获取、构思。
竞争利益声明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已知的竞争经济利益或个人关系,可能会影响本文所报道的工作。
致谢
作者非常感谢参与本研究的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声明:本文并非医学诊断建议也非眼部健康信息建议
以下内容为广告
尼德克AR-F系列支持单眼调节力测量(单眼屈光度变化值)
尼德克验光机为零售一线提供小瞳孔度数(白天明视觉场景,三次测量一个平均值)和大瞳孔度数(夜间场景,周边离焦性质判断,L.DATA)
调节,集合,瞳孔收缩,三联动发生后度数会有差异
PS数据为瞳孔尺寸
车房定制镜片推荐尼德克OPD-SCAN波前像差仪
日常工作中的近视度数在像差概念中属于低阶像差,基于传统球面/非球面等光学设计的常规镜片无法合理矫正高阶像差数据
尼德克OPD-SCAN波前像差仪支持戴镜测量,为验光处方以及对应产品合理性提供参考建议.
也可尝试戴镜测量评估实际佩戴效果,但可能镜片反光等多种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