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格生物 追赶风口的BIO

文摘   财经   2024-03-22 13:43   广东  

转战港交所的派格生物,这一次能如愿以偿吗?


2月末,派格生物再一次提交了IPO申请,只不过这一次的目标上市地改成了港交所。2021年8月间,派格生物曾试图闯关科创板,只是次年4月公司撤回了A股科创板的上市申请。


坊间分析认为,派格生物之所以“改道”港交所,是因为A股科创板IPO对于准上市公司的商业化能力要求较高。


这从近期轩竹生物IPO被按下“暂停键”,也能看出端倪,缺乏商业化产品的准上市公司很难跨越上交所的“问询关”。


相比之下,港交所在“18A”的扶植计划下,港股对于Biotech更加宽容。派格生物这类公司也更容易达成IPO计划。


只是登陆股票市场,达成直接融资绝非任何上市公司的终极目的。借资本市场之力做大做强,回报市场投资人亦将是一种成长的考验。


所以绕回商业化这个原点,Biotech公司可以慢,但必须要让市场方看到希望所在,这才是关键。


而创新疗法的赛道上高手云集,派格生物手里不是没有好牌,但能否打得出彩恐怕还得市场方好好掂量一番。


壹|拯救亏损

只差临门一脚


“专注于自主研究及开发慢性病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重点关注代谢紊乱领域”,这是创立16年的派格生物所“官宣”的市场定位。


划重点:“慢性病创新疗法”“代谢紊乱领域”,这两个关键词足以勾勒出一个热门疾病用药领域赛道——“糖尿病”。


糖尿病用药市场大,那是真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球共计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将增加约46%,达到约7.83亿。


在胰岛素“统治”糖尿病用药市场百余年后,如今这一赛道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生物技术的快速迭代之下,创新疗法风起云涌,逐渐成为趋势性的方向。


再看派格生物目前手握的6条在研管线,其中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PB-119最接近“撞线”。


2023年9月,派格生物提交了PB-119单药及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注册上市申请(NDA)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最早将于今年4季度在国内市场上市。


不过,往往NDA的评审过程可能会比新药临床研究审批(IND)耗时更长,就看派格生物的核心产品PB-119是否能通过快速通道等方式缩短创新药品的上市进程,尽早实现商业化。


毕竟其他管线产品仍在临床前到临床Ⅱa间,为公司创造营收利润还遥遥无期,但研发等成本项不可避免。

 

图源:派格生物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派格生物只有政府补助、银行存款利息等创造的其他净收入,分别为2354.7万元以及1106.5万元。


然而同期派格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8亿元、1.93亿,合计高达4.73亿元。显然为了推进管线产品进程,研发支出和注册上市成本是不可能压缩多少的,因此公司上市融资就是必然一步。


核心产品商业化的时间表仍可能以年为计量单位,此时的IPO计划就变得相当关键。不过仅仅从财务报表的数字看,和大多数Biotech公司一样,亏损上市仍旧是需要给资本市场投资者做好“心理建设”的地方。


派格生物招股书显示,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06亿元和2.25亿元,合计亏损5.31亿元。

图源:派格生物招股书


亏损的财报当然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科创板,其实更看重的是Biotech的创新性及创新药的商业化前景。


从上交所对力品药业、轩竹生物等公司的问询看,这些公司终止科创板IPO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品的商业化前景等问题。


而派格生物的PB-119冲刺上市,时间窗是个关键因素。


贰|追赶风口

如梦似幻的减肥药


GLP-1靶点的减肥药,在国内的舆论场上已经呈现出了狂轰滥炸之势。多少糖尿病新药物都想擦边减肥这个“流量池”。


说回派格生物的核心产品——PB-119,一款以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为作用机制的自研新药,其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T2DM),但在其扩展研发适应症里还有超重或肥胖一栏。


不仅如此,派格生物另一款在研新药PB-718(长效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适应症直接“锚定”在了减肥上,也就是说它就是一款“减肥药”。


在招股书中,派格生物称已于2022年5月完成了PB-718在美国健康受试者中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B-718的安全性和PK特性良好。试验还显示PB-718对这些受试者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无疑,派格生物是懂Biotech流量密码的,无论是2型糖尿病的适应症扩展,还是减肥药的故事,都足够吊起股票市场投资人的胃口。

 

图源:派格生物招股书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通过GLP-1受体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全球市场规模为198亿美元,预计2032将达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31%。


而眼下爆红的GLP-1靶点在肥胖减重适应症上的开拓,已然成为市场共识。


摩根士丹利披露的研报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减重市场处方药规模突破770亿美元,2024年—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36%。


2023年以来,礼来、诺和诺德等企业的股价持续飙升,也正是由于GLP-1在肥胖减重适应症的扩展取得了惊人的商业化回报。


受跨国药企巨头在减肥药领域带动效应的影响,国内资本机构对于Biotech公司在相关赛道上的下注,出手也是格外阔绰。


与很多靠借款续命的Biotech创新药公司不同,派格生物似乎从未为融资操什么心,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9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13亿元。


2023年6月的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40亿元,背后不乏Mingly、凯风创投、True Wing等一线资方站台。


至少在一级市场, 追赶风口的派格生物是资本的宠儿,那么二级市场呢?

叁|强敌环伺

商业化短板的焦虑

IPO时间窗与核心产品NDA时间窗的重叠,显然是个理想计划,但派格生物仍有一道坎要迈,那就是未来如何在核心产品的商业化上成功突围。


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近300个GLP-1受体激动剂处于临床前至批准上市阶段。

图源:豪森药业


目前,中国市场已上市4种周剂型GLP-1受体激动剂,分别是阿斯利康的百达扬、礼来的度易达、诺和诺德的诺和泰、豪森药业的孚来美。


以孚来美为例,其是全球第一款聚乙二醇化的长效降糖药物,也是中国上市的第三款长效GLP-1RA。已于2019年获批上市,2020年首次录入国家医保目录,正逐渐成为翰森制药的营收支柱。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预计2025年孚来美将为翰森制药贡献20亿—25亿元的收入。由此来看,派格生物其实已经错过了GLP-1类药物商业化的第一波红利,接下来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前文提到,PB-119预计将于2024年Q4在中国市场获批上市,届时如何推动PB-119拓宽市场影响力,将是派格生物需要直面的最大挑战。


招股书中,派格生物对外表示,“考虑到营销及销售成本,公司将寻求合作共赢的商业化策略,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核心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而非建立内部销售网络。”


早在2017年6月,派格生物就曾与天士力签订产品商业化协议,以推动PB-119和PB-718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然而,到了2023年5月,天士力却不再享有PB-119在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权利的优先购买权。


据悉,目前派格生物正与一家国内领先医药公司就PB-119在中国的商业化安排进行磋商。


由于慢病药物需要覆盖不同类型与地区的患者,企业在销售和推广层面需要有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派格生物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确实可以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但销售公司也有利润诉求,这也将摊薄PB-119商业化的想象力。


再者,能否在众多待上市的国产GLP-1类创新药物中尽快脱颖而出,抢得身位,获得同类药物的国产替代品种这个次级红利,是PB-119商业化的一大考题。


眼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渠道短板的焦虑是派格生物最大的难题。毕竟派格生物这种新生代创新药Biotech公司,天生在终端销售市场上就没什么竞争力可言。


对比而言,翰森制药截至2022年6月底,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全部二级与三级医院及1000多家DTP药房


财报显示2022年,翰森制药销售及分销开支为35.5亿元,但由于药物销售实现规模化,翰森制药的利润空间颇为可观。财报显示,2022年翰森制药净利润为25.84亿元;毛利率为90%左右。


当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都是如翰森制药这种量级的对手,派格生物就算是能够顺利的按计划推动PB-119上市,进入商业化,也未必就能坦途一片。


销售通路的短板怎么补强,也决定着其登陆资本市场后的股价表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


 多肽链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多肽链
专注全行业深度报道与领袖专访;多肽学社是医健领域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聚集的线上社群|线下圈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