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药 超级买手的明日野心

文摘   财经   2024-10-15 19:37   北京  

与礼来、辉瑞等西方药企财阀全球资源配置的成长路径注定迥异,中国药企的全球化崛起则是以本土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及产业资本的协同为根基的。


那么中国式MNC(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跨国公司)的超级药企,会是什么形态,什么样貌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华润医药集团身上找到一种答案。


2024年8月4日,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天士力生物医药产业集团签署技术、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中药创新、大模型及滴丸技术与装备开发上进行合作。


然而,这项貌似波澜不惊的战略合作协议背后,却紧密关联着一项能够对中国医药行业走势产生深远影响的并购交易。


就在同日,华润医药集团旗下的华润三九(000999.SZ)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拟斥资62.12亿元购买天士力28%股份。交易完成后,华润三九将取得天士力(600535.SH)的控制权。


并购天士力,绝不仅仅是央企上市公司整合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资产,它更是本土医药行业资本整合的标志性事件,这也为中国式MNC的养成打开了另一种成长思路。


具象到华润医药集团身上,这个本土的医药产业巨头,其成长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医药产业资本并购史的“浓缩版”。


壹|超级买手

裂变中的“航母编队”


要论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之王”,恐怕根正苗红的华润医药集团必是当仁不让。


实际上,华润医药集团是一家年营收1500亿元人民币的“航母编队”,其母舰正是2016年港股上市的华润医药(03320.HK),旗下控股包括天士力(600535.SH)在内的7家A股上市公司。


从股权图谱上看,华润医药集团通过100%控股的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华润三九(000999.SZ)、江中药业(600750.SH)、博雅生物(300294.SZ)和华润医药投资。


而华润三九直接控股昆药集团(600422.SH)和天士力;东阿阿胶(000423.SZ)与华润双鹤(600062.SH)则归拢在华润医药投资之下。


整个华润医药系上市公司目前接近2200亿元人民币市值的资产,布局涉足中药、化学创新药、血液制品等,并向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扩张,业务贯穿研发、制造、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毫不夸张地说,华润医药系旗下的这7家A股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级公司,而华润医药集团则是缔造这一版图的“超级买手”。


而要追溯华润医药集团版图扩张的编年史,则要将时间轴拨回至2006年。


尽管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华润集团就先后试图收购东北制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和山东鲁抗医药集团,但“没有做过药”的华润集团接连“吃瘪”。


直到2004年9月,华润集团与山东聊城市国资局签订合资协议,华润集团出资2.3亿元组建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以29.62%的股权占比曲线控股东阿阿胶。


无论如何,收购东阿阿胶使得华润集团终于“插足”进了医药行业,也为两年后重组华源集团埋下了伏笔。


背靠纺织工业部、对外经贸部以及交通银行三重背景的华源集团,曾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并购90余次,成为彼时国内最大的医药和纺织集团,坐拥8家上市公司。


然而,也是因为华源集团“聚沙成塔”式的资产整合,在后期暴露出的高负债风险,最终将其拖入绝望的困境。


但这却给了华润集团真正“狼顾医药行业的最好机会。


2006年2月,华润集团对华源集团实行战略性重组。在国资委的协调下,华润集团出资50亿元,与当时从中金刚刚独立出来的鼎晖(出资20亿)一起,收购了其他19家小股东持有的股权,接管了华源。


尽管后来华润集团还是没有成功拿下原本并入华源集团的上海医药,导致华润集团统一南北医药商业平台的愿望落空,但华源系的医药资产为华润医药集团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


2016年,华润集团医药产业的核心主体——华润医药集团(3320.HK)在港交所IPO。自此,华润医药系的整个版图轮廓也正式清晰起来。


图源:互联网


除了当年的华源之外,对三九集团的收购整合,也是华润医药系版图扩张的重要一环。


2007年底,华润集团以44亿元重组款项+37亿元需日后清偿债务的代价,收购了“因非理性扩展负债累累”的三九集团。


以整合后的华润三九为资本平台,华润医药系大规模展开并购。


自2008年起,华润三九至少参与了44场并购,交易金额超210亿人民币。澳诺制药、顺峰药业、昆明圣火、众益药业、润生药业等一众药企的加入,使华润三九在OTC药品领域迅速成长。


如今的华润三九更是出手如疾风,2022年末斥29亿元控股昆药集团和上个月69亿元对天士力的大手笔,更显示出整个华润医药系的扩张野心。


 图源:东方财富


华润三九的大规模并购,将华润医药系带上了国内OTC药品领域的王者之位。与此同时,在处方药领域,华润双鹤则成为资本整合的重要平台。


2010年,在和北京国资委几番拉扯之后,华润集团还是正式拿下了北京医药集团及旗下的双鹤、紫竹、万东的实控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被华润集团纳入旗下后,华润双鹤至少参与35场并购,整体并购金额超136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


延续并购传统,如今华润医药系并购之后标的公司,也正成为新的并购方。如细胞分裂一般的并购扩张也让华润医药系的未来值得期待。


今年6月,昆药集团计划耗资17.91亿元收购华润圣火51%股份,以整合国内最强三七产业链;7月华润博雅生物拟斥资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超级买手”华润医药集团旗下共有成员企业超过730家,但这绝不会是个终极数字。在更大、更多、更强的航路上,华润医药的航母编队仍将不断扩充实力。


贰|白衣骑士

华润医药的整合力


并购给华润医药集团带来庞大的资产规模,但从一开始华润在医药产业领域的并购逻辑就很清晰,这也为其并购后的资产整合定好了调。


经过综合梳理华润系并购事件,不难发现华润医药集团的资产并购往往“瞄准”的是细分领域内“龙头型企业和重点产品线”,一旦并购成功就会倾注更多资源将并购标的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


从整合结果来看,华润医药系在强势扩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成为被并购方的“白衣骑士”。


前文说到的重组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两个重要并购案中,在华润入主后,两家危在旦夕的集团公司都起死回生,资产经营状况大幅正向改善。


以三九集团为例。


2003年底,三九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银行负债高达98亿元,2004年上市公司又大幅度亏损,重压之下不得不寻求被重组。


2007年11月,华润正式全面接管了三九集团。华润入主后,三九集团开始逐渐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医药制造主业,确定了“重点发展品牌OTC、中药处方药、中药配方颗粒、抗生素和普药四大制药业务”的战略。


2009年公司出售三九连锁和汉源三九后,2010年华润三九医药制造业营收就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85%以上,自此华润三九的主营业务以中医药制造业为核心,同时开启了属于华润医药系的并购扩张之旅。


图源:互联网


目前,华润三九是国内OTC 的龙头企业,CHC健康消费品业务覆盖了感冒、皮肤、胃肠、止咳、骨科、儿科、膳食营养补充剂等近10个品类,处方药业务覆盖了抗肿瘤、心脑血管、消化系统、骨科、儿科等治疗领域。


2023年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39个,其中包括“999感冒灵”“999皮炎平”两大超级单品。


业绩方面,2023年华润三九实现营业收入247.39亿元,同比增长3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16.5%。相较2007年营收34.78亿元、利润2.8亿元,分别翻了7倍、10倍。


另一个例子是江中药业。


2019年,华润医药集团战略重组了江中集团。华润医药入主后,一方面继续通过并购扩大其胃肠领域产品线,先后并购桑海制药、济生制药、海斯制药等,除“江中”品牌外,又打造了利活、初元、贝飞达等大健康品牌;另一方面则借助母公司本身的渠道优势,进一步优化了江中的营销模式。


2023年,华润江中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18.4%。华润医药集团入主四年,江中药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7%。


不仅是数据上的良好增长,华润医药集团更注重整合后的内部同业竞争解决和产业优势的建立。


2016年,华润三九18.9亿元收购圣火药业,正式切入三七产业,当时圣火药业的主要产品是三七提取药剂“理洫王”牌血塞通软胶囊,而直接竞争对手正是昆药集团的血塞通片、血塞通软胶囊。


在华润医药集团看来,竞争对手也很可能是潜在的收购对象。


2022年5月,华润三九斥资29.02亿元收购了昆药集团28%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在收购过程中相关方就同业竞争问题出具了承诺函,计划在5年内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今年6月,华润三九就血塞通胶囊同业竞争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旗下的昆药集团以18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所持华润圣火51%的股份。


收购完成后,华润圣火转而成为昆药集团控股子公司,这不仅能有效解决二者的同业竞争问题,更进一步加快三七产业链上的业务整合。


图源:互联网


除了并购,内部整合剥离也是华润医药集团解决同业竞争的方式之一。


如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后,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将与博雅生物合并报表的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完成剥离。


有意思的是,华润三九并购天士力,也特别强调了同业竞争问题,解决期限同样是5年。


当前,天士力的医药零售连锁业务与华润医药的零售连锁业务存在同业竞争,天士力生产的右佐匹克隆片与华润三九生产的佐匹克隆片存在同业竞争。


为此,华润三九、中国华润等出具了《关于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承诺自上述股权交易完成后5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托管、资产(股权)转让、业务整合等方式解决上述同业竞争问题。


叁|未来航向

中国式MNC的新命题


即便是9月间美联储发布的降息消息,似乎也没能打断礼来公司(NYSE:LLY)将要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医药企业。


代表着美国超级MNC药企的礼来,眼下总市值为8834亿美元(约6.28万亿人民币),在全球药企竞争格局中,遥遥领先的态势仍在不断扩大。


图源:九方智投


仅以市值角度来看,礼来公司这些年股价的长牛即是其引领创新医药研发和技术进步的体现,亦是其借助成熟资本市场体系纵横裨益的结果。


反观中国药企,纵然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已经开始向全球医药市场发起冲击,但时至今日中国药企仍然难有能够真正参与全球市场资源配置和竞争的超级MNC。


事实上,在包括原研药创新能力上,中国药企这些年的表现越来越有黑马之姿,我们从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本土创新药企不断传出被跨国药企并购的消息,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价值。


但略有遗憾的是,过往中国药企的发展路径要么是以工业制造能力在仿制药上拼出竞争力,要么是在某一领域的创新研发突破而立足于市场,很少有兼具丰厚创新储备和强悍资本并购能力的超级药企出现。


横向比较,华润医药是有着中国式MNC潜力的企业。观察其“超级买手”的并购扩张史,这是在同业企业中罕有的类型。


当下,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攻坚战阶段,需要有一批能与全球MNC药企比肩的超级药企崛起,以适配新时代下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国家层面,为了保障本土产业、供应链安全,推动产业资本融合发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扶植产业领军企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证监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对重组估值的包容性,支持“两创”公司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与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优质标的,支持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质量,进一步推动“A并A”进程。


今年7月19日,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坚持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提高国资央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阶,以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政策明牌之下,华润医药作为医药产业领域的“国家队”自然也获得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新一轮产业整合与发展的机会就在眼前。


首先,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会是华润医药持续并购整合的关键窗口期


过去20年从入局到大规模资产并购整合,都可以视作是宏大的“筑基”阶段,目的是建设出众的全产业链能力,奠定国际市场的竞争基础。


而这个过程中,华润医药也需要规避的是并购带来的风险,如负债率过高、整合不及预期等。


频繁并购整合,债务负担势必成为隐患。2022年,华润医药(00320.HK)合并报表总负债1384.99亿元人民币,2023年年报中总负债已经飙过1500亿元大关,达到1537.95亿元人民币。

 

图源:东方财富


当初华源、三九集团,也是因为盲目扩张导致负债增长而重组,华润医药集团不能不防。


另外,尽管是央企,华润并购也避免不了因为文化、历史、人员问题拉长整合周期,当年争夺东阿阿胶、后来收购北药的波折都是前车之鉴。


其次,和强生、罗氏、默沙东、瑞辉、礼来等真正的MNC药企相比,华润医药无论是在营收规模、利润规模或是市值规模上都有很大差距


如何整合内部资源,实现营收、利润的最大化,如何进行资本市场有效布局,是华润医药未来的必答题。


与此同时,未来全球医药市场竞争焦点在创新药、创新疗法方面,礼来、辉瑞、阿斯利康这些顶流MNC正在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市场和欧美资本市场体系,大肆“收割”全球医药创新资产,尤其对快速崛起的中国Biotech创新药资产的争夺,已然开始提速。


作为国内医药产业里的超级买手,华润医药应该发起对本土优质Biotech创新药资产的并购阻击战。


同时,收购全球医药创新资产也应成为华润医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计划表上的重要科目。


不仅如此,中药出海也将是未来港股上市的华润医药向全球医药市场输出新疗法的重要筹码。


当然,中药走出去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这也是华润医药这样的产业国家队必须担当起的责任。


可以肯定的是,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国际化成长路线是华润医药集团这样中国式MNC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国医药产业的众望所归。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


 多肽链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


多肽链
专注全行业深度报道与领袖专访;多肽学社是医健领域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聚集的线上社群|线下圈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