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两个关键概念

文摘   2024-08-14 11:55   美国  

本文约1100字,阅读时长6分钟,时间杠杆率=2[1],欢迎关注,交个朋友

这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中提到的两个概念,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1、构网型技术

政策原文:

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根据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需要,选择典型场景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具备主动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这是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电压源,主动支撑电网的电压、频率和功角稳定,特别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应用场景:在新能源发电占比高的地区,如西藏、新疆等地。
主要产品:构网型储能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储能逆变器构建电压源,能够主动支撑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特别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提供必要的支持。构网型储能不仅可以提供有功和无功功率,还能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升频率和电压的调节能力,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需求。
与构网型技术相对的是跟网型技术。跟网型技术主要依赖于电流源模式,储能系统在此模式下通过锁相环(PLL)跟随电网的电压和相位运行。这种模式在电网发生扰动时的响应速度和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像构网型技术那样主动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
因此,构网型技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的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电网稳定性挑战,成为一种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
2、新型有源配电网
政策原文:
创新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重点在分布式新能源、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型主体发展较快的地区,探索应用主配微网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鼓励其他地区因地 制宜同步开展探索。通过完善市、县级电力调度机制,强化分布式资源管控能力,提升配电网层面就地平衡能力和对主网的主动支撑能力。
新型有源配电网大约在2022年提出,是指在传统无源单向配电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使配电网具备主动调节和支撑电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和用户侧灵活资源的快速发展。
其核心特点包括:
1、主动调节能力
新型有源配电网通过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如构网型储能、柔性直流输电等,能够主动调节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电网参数,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双向互动
新型有源配电网支持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储能、需求响应等资源的双向互动,可根据电网状况采取主动调节措施,实现电网与用户侧的协同优化。
3、智能调度
新型有源配电网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精确监测和精细化管控,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4、灵活性
新型有源配电网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电动汽车充电、微电网等新型用电需求,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电力服务。总之,新型有源配电网的发展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举措,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绿色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均来自公开内容整理,生成式配图来自GPT-4o,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来自Claude 3.5及Perplexity,作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如有幻觉,欢迎指出。

欢迎关注,交个朋友,为响应大家的要求,限时建立读者交流群,欢迎扫码加入:

也欢迎免费加入星球,具体加微信咨询,体验链接:

注释[1]:时间杠杆率=作者写文章耗费的时间/读者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因此阅读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读书更是性价比极高的事情。

本末电碳
专注于新能源,碳中和,AI的政策研究,行业分析,商业应用,以及大时代下的个人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