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魂绑定到利益绑定的独立储能

文摘   2024-10-18 16:02   美国  
本文约3800字,阅读时长8分钟,时间杠杆率=90[1],欢迎关注,交个朋友。

前序文章:独立储能:灵魂绑定下的沉没资产(政策篇)独立储能:灵魂绑定下的沉没资产(收入篇)

储能的作用无需多言,它在发电,电网和用户侧都有用武之地。
那么问题来了,储能在哪个领域发展最好?

储能系统或产品差别不大,还是那些电池和技术,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缓冲器(buffer)。
我们可以先看看上个月中电联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它把储能按照应用场景分为: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储,火电配储,工商业配储四类。
其中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占比92%,是绝对的大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报告里统计的19家成员单位,都是大型央国企,因此用户侧储能也少(216MW),也不典型(很多2~8小时的工商业储能)。

好消息是,上半年的储能电站运行情况不错,各项指标都在增长,我们可以就取一个简单直观的指标来进行对比——因为几个指标都是正相关的:

等效充放电次数,实际充放电量与2倍额定能量的比值,等效充放电次数为1表示按照额定能量完成一次完整的充放电。

新能源配储:由0.31次提升至0.50次(相当于每2天可完成一次完整充放电)。
火电配储:2.14次(相当于平均每天可完成2次以上完整充放电)
独立储能:由0.36次提升至 0.73次(相当于每 1.4天可完成一次完整充效电)。
工商业配储:0.79 次(相当于每 1.3天可完成>次完整充放电)。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火电配储是运行情况最好的,毕竟它的配置时长短(大部分是1h及以下),而从实践结果来看,火储联合调频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投资回报相对较好的应用领域,毕竟在火电旁的储能可以改善机组的调频性能,增加调频收益,但也面临着市场规模有限、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且相比2023年的2.66次也有所下降。
独立储能相比新能源配储的情况要好一些,但也不算好太多,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下表中两者的对比情况。

还是关注到等效充放电次数(1年),新能源配储最好的为156次(标杆值),独立储能为206次,且平均值也比新能源配储高,要知道火电配储的标杆值可是743次(平均值也为389次)。
这里的独立储能并没有出现大家常说的250次/270次每年保底调用,而且它们照理说还都是央国企等大企业,资源关系都不会差的,那问题出在哪里?
当然也有可能是笔者对标杆值的理解有误,毕竟数据选取的是前20%作为标杆,可能206次只是标杆中的最低值。
但也许,这就是实际的情况,更多的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还是不足预期。
我们总在说独立储能收入来源单一,希望增加更多的收入形式,建立合理的成本疏导机制,这背后其实都取决于一个关键点——储能的利用率!
只有储能的利用率上去了,发挥了真正的价值,才有可能产生正循环。
否则,即使是从“强制绑定”的新能源配储,转到“灵魂绑定”的独立共享储能,也没有解决其根本问题,而解决之道,除了前面说的储能利用率的提升,更需要“利益绑定”的共同体。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利益绑定”的共同体是怎么考虑的。
储能的利用率直接取决于储能运营商的运营管理能力,综合造价能否通过集中统一降低,容量租赁的价格和签约年限能否保障,电网的调用次数能否保障,在满足技术标准,规范高效运营,安全生产保障上,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交付。
这是个理想化的基础和前提,就像其他直接相关主体一样,都要面临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一、新能源企业——自建还是租赁?
站在新能源企业角度,评估是否采用容量租赁模式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
人也不傻,如果可以低成本建设一个“反正也没啥用”的储能系统,满足要求,不是更好吗。
当然这样的后果也很严重:一是导致储能产品恶性低价竞争,二是导致独立共享储能模式有价无市。
我们从中电联的数据上也可以看出,独立储能累计投运总装机 18.22GW,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 14.52GW,新能源配储的比例依然不小。
同时我们看到,2024年上半年风电的平均利用率96.1%,而光伏利用率则为97%,可见新能源的利用率不低,虽然相比2023有所下降。
利用率的提高并不是靠的储能,比如新疆新能源利用率从2016年的63%到现在的96%以上,依靠的并非是储能,而是调度管理的优化。
而且,利用率高就代表弃置率低,储能要在这个4%左右的空间中找增量,天花板不太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政策放宽消纳率可以降低到90%,鼓励新能源进一步入市,低价预期几乎是行业共识,这是储能可以帮助的优势,我们在前面文章中也讲过(储能与电网终有一战)。
因此,新能源和独立储能的利益绑定关系就比较清晰了:
1、保量:让新能源获得更多的效率,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才能提高自己额利用率;
2、保价:市场总是波动的,给波动的新能源一些选择权——在价格低时,可以不卖;
3、众筹建站:广东的政策提出,由发电企业或发电企业与社会资本组成联合体投资建设储能电站,发电企业通过与联合体签订容量分配合同等方式确定落实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容量。这点上的案例可能不多,但符合利益绑定的原则,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持有一定的独立储能份额,来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和收益。

二、调度——不是我不想调啊
各位请思考一个问题,独立储能是给谁用的?
是给新能源用的吗,好像是,但物理上没有直接耦合。
还是回到储能的作用——缓冲,缓冲谁,当然是电网啦,因此,独立储能本质上是给调度用的。
我们前面看到独立储能的等效充放电次数不及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调用次数不够,毕竟独立储能并不是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
对于电网调度来说,储能和新能源一样都是新课题,以前没怎么考虑过,电网本来也不是为它们设计的

储能与电网之间,看似天生一对,实则关系复杂。就像一对小情侣,互相看对眼却又互不理解。
以下对话纯属娱乐:
电网小哥看着成倍增加的调度对象直呼"头大":"我本来就要照顾800个'熊孩子'(新能源场站),现在又多了800个'熊孩子'(储能设施),这1600个调度对象让我应接不暇啊!"
而储能小妹委屈巴巴:"我们明明可以帮大忙的,可是电网小哥你根本不愿意多调用我们嘛。"
电网小哥无奈解释:"不是我不想调用你们,是真的需求没那么大啊。你们储能项目前期论证时,都喜欢把自己的用处夸大了。"
储能小妹不服气:"那是因为你们电网的调度系统太落后啦!我们新一代储能可是有'稳定支撑'等高级功能的,不再是只会'充放电'的'笨蛋'了。"
电网小哥叹气:"问题是你们储能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靠不住。我们调度时发现,很多储能电站要么干脆不能用,要么实际能力和纸面上差太多。"
储能小妹反驳:"那是因为有些人为了应付政策随便装了储能。我们正经的储能项目可是很靠谱的!"
电网小哥摇头:"就算是靠谱的储能,我们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啊。我们看重的是电量的峰谷,你们在意的是价格的峰谷,这种错配怎么解决?"
储能小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要不我们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比如制定更科学的储能配比方案,或者公开一些电网调频需求信息?"
电网小哥若有所思:"这倒是个好主意。确实,'一刀切'的政策可能过于简单粗暴了。我们应该多交流,制定更精细化的方案。"
可以说,新能源配储项目普遍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就像撒了一把芝麻在饼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高层调度机构很难将这些"芝麻"纳入统一调度,导致整体利用率偏低。即便是电网侧的独立储能,也需要更精准的配置方案,每个节点对调频的需求都不同,需要仔细测算。
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审而不建,建而不调,调而不多,恶性循环。
如何利益绑定呢?还是需要电网给出标准,划定范围,毕竟是需求方。
笔者也一直在文章中强调要抱紧电网大腿(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的关键是配电网),欢迎拥有电网资源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投资开发项目

三、投资——储能利用率的本质是资金利用率
目前笔者的感受是,储能项目在做前期的投资测算分析时,都算得太满。
容量规模要够大,反正电网肯定需要的。充放电次数要保证,不说多了,保底270天,每天2充2放,上不封顶最好。
实际上呢,调度限制,综合利用率都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打折,也在对独立储能打脸。
容量租赁价格要保证,最好先签个20年,实际呢,有价无市,先签1年,价格按年走低……
感觉就是一种推销策略,把收益预期拉满,IRR搞得越高越好,描绘美好未来,等着数钱就好。
问题是,投资方不傻,资金也不傻,就算是看看中电联的实际运行数据也知道,储能的实际利用率相比纸上计算差的有点远。
而储能作为一种投资品,它的利用率本质上就是资金利用率!
既然如此,咱们搞小一点不好吗?
容量规模上谨慎一点,甚至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期投建,降低风险。
充放电次数悲观一点,实际情况就是不好,画饼不治真问题。
可能就有朋友会说了,按你这么说,投资方一看回收期太久,谁还愿意投啊?!
诚然,现实往往残酷,但阅读此文的读者朋友需要想清楚,自己要赚的是什么钱,不要想得好,干得多,跑得慢。
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是指一种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主要目标,而是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这种资本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能够承受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损失,更加关注未来的长期收益回报。
也许,储能更需要的是就是耐心资本。

最后小结一下,我们前面说了很多,终其目的还是希望独立储能能有更好的发展,从“灵魂绑定”到“利益绑定”,更多需要的是视角的切换,面对真实的勇气,以及投身新能源的决心和信心。
那么,究竟该把独立储能当作什么来看?
我们不希望新能源企业把它看作是并网的成本,也不希望投资企业把它看作是短期内能快速回本的投机项目,更不希望电网调度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累赘。
我们希望的是储能可以成为新能源和电网的好伙伴,好帮手,刚需产品,成为耐心资本的可以长期战略性布局的优质资产。
也许,成为利益共同体,才是独立储能的未来出路。


以上内容均来自公开内容整理,生成配图来自Leonardo,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来自Claude 3.5,作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如有幻觉,欢迎指出。

参考资料:(链接放星球了)

是的,我们还有个有趣有料的星球(聚焦于能源、AI和个人成长),为了感谢读者的长期喜爱和支持,目前只需35元即可,限量限时,之前的过期了,再更新一次。

当然,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欢迎推荐转发,过期了加个人微信拉进):

注释[1]:时间杠杆率=作者写文章耗费的时间/读者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因此阅读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读书更是性价比极高的事情。

本末电碳
专注于新能源,碳中和,AI的政策研究,行业分析,商业应用,以及大时代下的个人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