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的商业模式思考

文摘   2024-10-22 16:45   美国  
本文约3500字,阅读时长7分钟,时间杠杆率=80[1],欢迎关注,交个朋友。
这是一份微电网的业务规划和商业模式思考笔记,也是多智微网能源平台的BP。

一、微电网的核心是什么
微电网当然不是电网。
但微电网的商业模式类似于电网,电网卖的是电力这个商品,电改后更多的是靠物流收入(即输配电),虽然我们总在说电力这个商品是同质化的,但更多是在售电业务范围内说的。
而微电网也是主营电力这个商品,微电网之所以也是“卖电”,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分布式新能源主体,其本质也是为了卖电力这个商品。
但微电网可以带来差异化(或非同质化)的电力商品,如不同时间维度的电量,电力需求响应下的灵活电力等等。
对于分布式新能源来说,大多数都是依附于工商业企业运行,要知道的是,电力不是这些工商业企业的产品,而是成本,如果成本占比过低,企业不会care的。
但电力是分布式新能源的产品(风电光伏),也是成本(储能,充电站),搞电的就应该帮助搞电的(electricity helps electricity),谁说不是?!
这才是微电网可以搞起来的基础。
但微电网的定义市场上并没有形成统一,可以参考2017年的《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 

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联网运行,且具备并离网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本办法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管理。

微电网的作用非常多,常见的如下:

这个办法已经在2020年过期了,定义也是作为参考,我们可以看看行业翘楚安科瑞Acrel的定义:

我们这里规划的微电网可以说更为聚焦:
基于分布式新能源,服务于用电企业和配电网的智慧微电网平台,实现高效智慧用能,助力低碳绿色转型。
业务定位关键词: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充电桩,光伏,风电等),配电网交互,电力&绿电交易,碳中和,虚拟电厂,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
但对于我们来说,微电网小到一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大到一个大型企业或园区,我们还是优先关注到里面的分布式新能源主体,而为什么这么来考虑,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政策、市场与用户需求
2.1 政策
支持政策很多,笔者简单罗列出如下政策,以前也写过不少文章阐述分布式新能源与配电网的关系。(节能降碳新思路:聚焦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配电网大升级: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车充电迎来黄金机遇?分布式新能源的尽头是?

2.2 市场情况
微电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分布式新能源主体越来越多,电网的接入和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市面上的设备产品种类繁多,但结合本地化的智能控制型系统产品稀缺。
分布式新能源前期投资成本高,加上政策要求新能源进一步进入市场,补贴下降或取消,自发自用为主等,导致价格收益预期降低,投资回收期拉长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运营,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利用率。
而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利用率,就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我们在上一篇独立储能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从灵魂绑定到利益绑定的独立储能)。

2.3 用户需求
1、工商业企业
我们前面提到,大部分的分布式新能源还是作为配套,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工商业企业的需求。在投资上,尽量不增加成本(或少量前期投入),收益共享,有钱的企业自己就投了,但可以接入微网系统。
在使用中,要安全可靠,保障用电稳定,最好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
投资收益来自于降本,降本当然是做分布式新能源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电力交易,绿电绿证交易,碳减排收益来降本。
后期的节能改造,工艺流程优化,这个对我们来说往后放,因为需要数据收集,信任建立,以及真的产生了效果再说。
2、电网
目前微电网作为主体,不能靠过网费,或隔墙售电取得收入,也很少有机会作为与电网互动的主体。
但它和虚拟电厂有点类似,必然可以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或虚拟电厂的统一调度,因为两者所包含的主体类似,都是分布式新能源主体,以及企业负荷。
再者,对于新型有源配电网来说,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指标需要统一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随着数量的增加,如果能有一个实体来做配电网的互动,那微电网可谓最好的形式。
3、投资方
投资方担心的事情更多,初期愿景美好,最后效果奇差,我们在独立储能中已经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于是,很多投资方就要想了,如何保障自己的收益,让投资预期得到满足。
这当然就需要深入到实际的项目运营中,了解实际情况,收集运营数据,增加多种收入来源,提高运行效率。
因此可以说,投资是把钱打出去,但运营才能把钱收回来,这也是政策和市场变化下,新能源需要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原因。

三、平台业务拆解

我们还是基于前面的框图来说,可以粗略分为设备端(主要在企业)和平台端,其中企业的负荷我们需要采集和分析,但不会控制,监而不控,随荷而动。平台端就是一个软件平台,右上角的市场端也要作为其判断决策依据,即所谓的本地化边界条件。
整个业务可以分为“三流”:
1、信息流(虚线箭头):软件平台掌握,收集信息和输入条件,形成判断和决策,下达指令。
2、能量流(红色实线):从电网到用电负荷,再到分布式新能源。
3、资金流:掌握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向,多种收益来源,需要结合设备和市场情况。如:电力市场&虚拟电厂收益,与用户签订的收益分成等。
资金流可能是市场上的盲区,因为卖硬件产品的不会干这个,做通用型软件平台的很难本地化搞交易,更别说多种收益来源,而搞投资的更希望“躺着收钱”就好。
基于此,我们也可以明确平台的核心能力与定位,最好的情况是作为投资方,且负责运营。这样的好处当然是可控,搞定了出资,就算搞定重要的一环吧(项目落地和需求同样重要)。
而这么设计的目的也很简单:把控资金流,掌握信息流(决策指令),回收现金流
那么,对于一个以投资和运营为核心的公司来说,核心产品应该是:
1、软件系统:多种类型产品接入,用能监测与数据分析(设备运行,业务运营),决策制定及指令下达的系统平台。
这么做,一方面是基于“做得轻一点”,另一方面是市面上的分布式新能源产品,物联网产品种类繁多,协议复杂,且已有很多成熟产品,但微网平台系统属于应用端,和直接利益挂钩,最关键的是需要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决策优化,不是(全国)通用型产品可以搞定的。
2、硬件:核心是与软件平台系统配套的工控机(图中的协调控制器)。其他的系统产品,如光伏,储能,充电桩,前期可以贴牌和联合开发。

四、业务开展规划
首先,还是明确一下收益是什么,对于这个微网平台来说,可以有投资收益(来源为运营收益),运营收益(来源为分布式新能源的市场收入),前期以提高利用率,增加收入来源为目标。后期在一定基础上(数据,需求,资金),可以拓展为以降低用能成本为目标,与企业收益分成。
这么一来,一开始也不需要太重的组织架构,主要为项目开发,投资测算,平台搭建,业务运营。其他尽量外包,利用已有的能力和别人的优势,进行互补,别搞太重。
接下来,也要考虑一下合作方:
1、平台产品:外包合作开发,或直接采购,但最好还是自己定制,毕竟是核心;
2、硬件产品:物联网:计量表,网关,协调控制器等;分布式新能源供应商。
3、售电公司:售电资质,虚拟电厂资质,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注册。
单独展开一下售电公司和对应的主体,具体来说有几种情况:
  • 1、分布式新能源自有户号(如独立充电站),那么可以由电网代理or其他售电公司代理,or自己成立售电公司(少见);
  • 2、配建,转供电形式:与转供电主体商议结算方式,电价需要波动(储能才有意义);
  • 3、绿电绿证交易。
  • 4、电力需求响应/虚拟电厂:1、自有户号,自己参与,由售电公司代理;2、配合参与,商议分成。

4、运营:部分较重的如充电站运营(to C)可以考虑外包,其他的运营还是要自己做;

5、运维:外包运维公司。

最后,简单梳理一下业务阶段规划:
1、立足核心,项目为主。
投资驱动,运营反馈,完成闭环。
优先接入:分布式光伏,配建储能,独立储能,充电站等分布式新能源主体(增量为主);监测工商业企业用电负荷,作为能量互动条件。
自研(外包)平台系统,外部采购设备产品。
主要业务为:前期设计与建设方案规划,中期工程建设管理(可选),后期运营(调度与交易)。
2、扩大范围,优化产品。
考虑接入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主体(可考虑存量)。
扩大范围,如综合能源管理(统计分析),用户负荷监控(稍微扩大范围)。
主要业务为:平台升级,定制化产品(数据与需求驱动,自研部分硬件产品),灵活负荷调度与市场交易。
3、真正的多智微网——科技型能源服务公司:全链核心产品自研,平台推广;新增:外部资产和主体接入,迈向真正的微电网;综合能源管理调度,节能改造。
当然了,第一阶段才是最关键的,后面的多少有点虚了,项目落地最为关键,也最是困难,还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和政策来进行业务和产品的调整。
就像拼多多黄峥说的,大部分知识是没有用的,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段永平教我的,要胸无“大”志,你做好当前就好了。我也不会去规划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一个很近的落实。
遇到一个新领域,他通常会采取比较原始的办法:自己去体验和感受。大部分人都over think,其实多数事情是显而易见,没什么可想的,你只需要用常识来判断就可以了。
认知有限,幻觉难免,欢迎探讨。

以上内容均来自公开内容整理,生成配图来自Leonardo,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来自Claude 3.5,作为学习笔记,仅供参考,如有幻觉,欢迎指出。

参考资料:安科瑞官网

是的,我们还有个有趣有料的星球(聚焦于能源、AI和个人成长),为了感谢读者的长期喜爱和支持,目前只需35元即可,限量限时,之前的过期了,再更新一次。

当然,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欢迎推荐转发,过期了加个人微信拉进):

注释[1]:时间杠杆率=作者写文章耗费的时间/读者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因此阅读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读书更是性价比极高的事情。

本末电碳
专注于新能源,碳中和,AI的政策研究,行业分析,商业应用,以及大时代下的个人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