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的白与李白的白有什么关联

文化   2024-09-16 16:12   北京  

佳节共团圆

Mid-autumn Festival


01

秋老虎














文/乐悠然

 

全市中小学推迟一周开学

临近中秋

天气异常炎热

据说今年赶上了

百年一遇的秋老虎

南方猛烈的摩羯台风

也不能捎来一丝凉风与秋雨

陆续收到了远方的月饼和水果

给爷爷奶奶带来中秋的暖意和喜悦

 

秋评:年年过中秋,同中又有异。

今年,早早回乡探老娘,一半时间在家收拾,一半时间到图书馆看书,算是有个调剂。

刚到那两天热得很,骑车到图书馆屁股、后背都是汗,朝南有窗的座位坐下去,就像根蜡烛插在那里慢慢融化。

前天,一早突然下雨,上午出门有了凉风,打了辆车,司机师傅都喊凉快。他说,前几天拉活,在车里热得都快中暑了。一边说话,一边麻利换档,效率都提高了。

虽然天气已舒服了一些,但心里不由打鼓,像乐悠然提到的这些百年一遇的事情,以后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除了天气,还有别的担心,人类社会最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当AI出现之时,甚至不少人惊呼,将来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

我在群里说,这是个科幻故事,我同学说,我可没当故事看。这个回答,看得我后背发凉,但一转头又一想生年不满百,莫怀千岁忧。

闹心的事儿天天有,但电视不开,手机一关,又好像啥鸡毛都冇。

老老实实背起月饼走亲戚去。














02

中秋之月














文/尘尘


中秋之月

恍若银盘

可也只够盛下姥姥家的一块月饼

我仰头举起每一块  与月亮相较

都几近重合

 

姥姥说

它们每一个

都是自己的月亮

 

今夜

隔了故乡千重

月华依旧

 

我曾巴巴地望着

漆黑的炉膛和红通通的炉火里

那些我和姥姥一起打出的月饼

 

姥姥说的对

我们每一个  都是自己的月亮

月圆月缺中

照见自己

 

秋评:上小学时音乐课时,有首歌歌词如下: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哪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学完后,老师要我们中秋时唱给家人。

中秋节在爷爷家吃饭,我特地唱了一遍,几句歌词很快唱完了。

里面老红军、打月饼的事情和家中情况不符,我爷爷是农药机械厂的工人,我们家的月饼是从百货大楼买来的,但爷爷还是很高兴,我只唱了他,没提别人。

如今,爷爷奶奶去世20多年,坟地都续过一回费了,我们家住的房子是爷爷奶奶传下来的,心存感念,不敢忘怀。

尘尘诗中有一细节,当年姥姥在时,说每个月饼,都是自己的月亮。若干年逝去,想想老人的话,说的也是自己,月缺月圆,人间悲欢。

当年只顾着吃饼,如今每年饼管饱管够,只少了叮咛与期待。














03

秋月














文/绝对或者零

 

我在风和草之间

看着你在楼宇之间

我举起手机,想拍下

蓝色天幕上洁白晶莹

孤高清冷的你,却

 

无法聚焦

大概是你太遥远

我无法捕捉清晰的画面

也可能只是我手机太次

 

算啦,凝眸遥望即可

至少这一刻,清风明月

还没有蚊虫叮咬

此心足矣,夫复何求

 

秋评: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绝对或者零的类似经历,看到皓月当空,天穹深邃,云雾缭绕,赶紧拿手机拍,拍出来一看,这都什么玩意儿。

拍照对光线比较敏感,如果夜间拍摄很容易所见非所得,让人扫兴。

但这也不是问题。如果只顾着拍照,只顾着调整相机、选取最佳角度,结果便是剩下一堆长相相似不知道删谁留谁的照片,而忽略了与美景相对那一刻,自己心情的微妙变化。

总想着在未来怀念现在,结果没弄清当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相机有颗粒度,人心也有颗粒度,适当的时候,放下前者,关注后者,毕竟咱们不专职搞摄影,心情却是天天都有变化,你不理清,稍纵即逝。














04

白月光的白与李白的白有什么关联














文/王腊波

 

月光皓白

我现在写的信笺,空白

白露之白

 

那些白苍苍、白皑皑

那些白蚕吐丝,白蝴蝶破茧

呵,白生生的婴孩在掌中啼哭

 

白月光的白与李白的白

有什么关联

一位书生在窗口凝神 

半晌,吐出一口白云

 

秋评:看到这个题目,便知道关于白,腊波兄有话说。

先科普下,白月光这个词近几年流行,出自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写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白月光也好,朱砂痣也好,都是可望而不可及想象中的完美事物,是生活在彼岸无可替代的关照。

李白与张爱玲,相隔千年,前者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人,后者是特立独行尖锐细腻的奇女子,二者自是不能共情。书生摊开白纸,面对明月,时值白露,捻出一个白的题目,将思维像渔网一样发散出去,捞上来一看,蚕丝、蝶翅、婴儿肤,却不知将要做如何一篇文章才合适。

最后,书生口一张,吐出一朵白云,似烟似雾,似珠似玉,既是郁气集结,也是精华所蕴。再有问者,即是此。














05

中秋














诗:钢火熊诗

 

我看到每年的中秋

天气会慢慢变

 

每年的中秋

总有黄叶从树上落

 

一个一个中秋

父亲从高山到枯杆

母亲从满月到月

 

我也过中秋

自己的中秋一个人


秋评:古体诗基本不用考虑分行,律诗、绝句,选定之后只谋遣词造句。

现代诗则不同,从一落笔,就要考虑如何断句,哪里换行,何处分段。

有人嘲笑新诗,不过是散文分行,有诗人也拿来自嘲,说自己是分行大师。

个人经验,写诗时句子的分行,首先要看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是急管繁弦,还是娓娓道来,根据这其中的情绪划分段落、分割句子,整体安排。

其次是看外观,归诸视觉。早些年写诗时经常把现代诗写得像古体,一行七个或十个字,多了少了,就删除或增加,排列得好像水泥墩。后经雷格老师指正,要像挂在旗杆上长短不一的旗子,形成参差错落之美,遂改之。有时甚至看句子太整齐了,要故意加减几字,有牛仔裤做旧之意。

再次是听声音,求助听觉。这里的分行关系到音步,也即是诗歌节奏的音组。分行时要考虑音步,使一篇之内,声调随诗意而高低起伏,虽不假弦歌,仍可引发韵律之美,一句之中,上下可勾连纵横,内部有轻重清浊,读之有自然晓畅之处,又有斑驳陆离之景。

好,现在我们来看钢火熊诗这首中秋诗。

一个显眼的地方是,每段诗都在最后一行以一字成行,显得十分耍大牌,仿佛群众演员要求单独化妆间。

回车键便是这样被按坏的。

当然,这首诗也有它的可取之处。这种人为的断句分行,实际上造成了一种阅读上的不适与奇拗。

第一段讲天气,以“凉”字结尾,第二段讲落叶,以“下”字结尾,第三段讲父母,以“牙”字结尾,第四段讲自己,以“过”字结尾。抛开诗意不谈,全诗分场景勾勒出了一幅入秋人间景色,四个字非画龙点睛,却有几分写意,闲笔写正题,有意外收获













祝各位中秋快乐,阖家欢乐!

阿斗木讲史读诗
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