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叫做《记承天夜游》(又称《记承天寺夜游》),出自苏东坡所著《东坡志林》。《东坡志林》是一部随笔集,记载了自北宋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其中记人、记事,记游、记物,记人语、记异事,论短长、谈历史,短则几十字,长可至千言,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手中这个是白本,推荐中州古籍的注评本,如下
第二,注释。
(一)承天,承天寺,寺院,现已不存,旧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即4年之前,苏轼由湖州知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官没了,命是保住了。(三)十月十二日,阴历,十五月圆,十二的时候,月已超过半圆。(四)张怀民,字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年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外衣,正欲休息,忽见月光照入门内,令我甚是开心,打算出去走走。
但转念一起,天色这么晚,别人都休息了,找谁来分享这份快乐呢?对,去找张怀民。
这里咱们要打断介绍一下苏轼的另一篇作品《黄州快哉亭记》,里面提到了张怀民,说他“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大意是说,他不为贬谪的事情忧愁,做完会计的公事后,就去山水之间释放自己的身心,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这样乐天的人,你去找他,走,看月亮去,他自然是愿意与你同行的。我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恰好,张怀民也还未就寝,我们一起到寺院的中庭散步。只见,月光照在庭院里,如同积水一般清澈透明,再细看,水藻、荇菜交错其中,其实,那是庭中周围竹林和柏树的影子罢了。要说这世间,哪天晚上没有月光呢,竹子和柏树也不少见,但就是缺少如我二人的闲人罢了。中秋赏圆月,但实际上,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月圆,只要不阴天,都能看到。十五的月亮好看,但其他的时间月亮也不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到了明天可能更好看,十二十三的月亮也好看,苏轼写的便是,初一初二的月牙儿也精彩。在于我们人,在这一刻停了下来,从日常的烦恼、劳碌中将自己解脱出来,花那么一点时间,找那么一两位朋友、知己,一起去欣赏这片月色。一个人是看,是望,两个人是分享,是契合,是在这一刻心意相通。从此之后,我们当中任何一个只要一提起那时的月色,当时的心情便会涌起,而且另一个完全懂得,你说的,是什么。@马儿 2021年3月摄于林芝
就讲到这里,祝大家中秋节有人一同出来走走,欣赏一下美好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