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曾说过:“整天工作的人,是发不了财的。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不是对勤奋的奖赏。”
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致富的路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通过工作致富了。既然人们追求财富,为什么还要上班呢?
就像不少富二代、三代,既不缺钱,又有家产可以继承,还是会以打工人的角色历练。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意义不在于工作本身,而是早工位维变成练功房,边领工资边修炼致富秘籍的路径。
01.认知迭代:带薪学艺才是正经事
学习的经历让你形成正确的三观,工作的过程对你三观进行相应的补充。
就像是盖楼,正确的三观是框架,工作的过程是装修。比如,学生时代,形成了对错观,工作之后发现不仅有对错,还有许多中间地带。
对与错是两个极端,还有非对、非错的存在,至于是倾向于“对”多一些,还是“错”多一些,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不同。
增加了另一个选项:利益的考量。无形中增加了让你致富的判断依据。
当然未必只有工作能带来这种认知的补充,但至少可以赚着钱,补充自己的认知,适用于大多数人。就像上学未必能学到知识,但上学掌握知识适合大多数人。
所以,工作不是唯一填充认知的路径,却适合大多数普通人。就像富二代毕业可以直接创业,但他们有家底,有翻盘的机会,大多数人不具备这种先天优势。
02.人性解码:办公室就是你的社会实验室
某互联网大厂曾上演的真实案例:产品总监老张力排众议推进项目,却在立项会议上被嫡系下属背刺。
职场中的各种关系的关系,不具备社会交往的自发性,而是因为某种目的,强行把大家聚在一起。
职场中没有永恒的忠诚,只有流动的利益结盟。
在工作的过程中,人性多面性会让你更加清醒。比如,领导重用你,未必是因为赏识你,而是你对他有利,如果对他有害,即便你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他也会防着你,就别提重用了。
同事也是如此,在“趋利避害”的主导下,不会因为你是“对的”,就站出来支持你,也不会因为你是“对错”,就指责你,而是“利益”是才是判断的依据。
工作会让你对人性有更深刻的了解,激发正面的人性,提防负面的人性,会让你少走弯路。致富之路,同样也是在“挖掘人性,经营人心”的过程,工作也是一种修炼,关键看你如何理解。
03.人脉炼金:把工牌变成资源磁铁
平台不是人脉的终点,而是资源重组的起点。
工作的过程可以让你对接更多的人脉,虽说别把平台的实力当成自己的本事,但至少平台的实力可以让接触到更多的人。
接触到就有实现价值交换的可能,就像开店一样,如果进店就有机会产生交易,可如果连店都不进,交易几乎不可能发生。
只要自身存在价值,且被大家需要,对接到人脉,完全可以由平台的人脉,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圈子。
工作接触到的人脉未必起到作用,但根源在于自身价值,与他人无法形成有效的价值交换,如果能产生价值交换,接触到的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人脉重组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04.逆境锻造:KPI的高压锅逼出的生存本能
舒适区外才有进化密码。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不逼一下,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
压力转化方程式:
◆方案被否定=免费获得高阶思维指导;(哪怕被刻意针对,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同事甩锅=练习危机公关的实战机会;(创富的过程,会面临各种的危机公关,就当提前预习了)
◆领导施压=接触核心资源的入场券。(扛压能力测试)
想想健身房的私教课,不仅付费让他们给加压,上着扛压特训。拿着工资的同时,还能逼出自己的潜力。
领导、同事都是在你变得值钱过程中的“陪练”,让我们在逆境中修炼,将我们的潜力激发出来。
05.思维重构:长脑子比涨工资重要
记住:工资是零花钱,长本事才是真正的存款;工资是工作的副产品,认知跃迁才是主线任务。
就像登山者不会抱怨台阶太陡,因为每走一步都在接近顶峰。
带薪练脑指南:
①重复性工作建立模版,提升效率;
②用公司的资源做实验室;(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
③根据事情结果,倒推领导的决策,提升自己思维方式。
当你用老板的钱练就自己的屠龙术,终将在某个清晨突发现:曾经仰望的财富自由门槛,早已被甩在身后。
新时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一碗饭吃到底,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工作未必是自己的,但掌握的本事却是谁都拿不走的。
结束语:工作不是熬日子,而是借鸡生蛋
工作虽然不能致富,却可以蹭公司的资源,长自己的本事。聪明人都在办公室刷经验值,当经验条满时,随时可以用曾经搬过的砖,变成明天自家楼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