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有歌吗?- 1

文摘   2024-10-04 11:59   江苏  
篇幅 | 约4900字
文章分类 | 生活认知
阅读对象 | 所有人


做1%的思考者


这十多年来没怎么看剧,上一部还是前年春节看的《狂飙》,到现在还有十几集没有看完...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还是心智成熟了,对于一些剧产生了天然的屏蔽。

最近《凡人歌》这部剧挺火,利用差旅途中和熨衣服的时间,把这个剧竟然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现实主义的作品最会引人深思,或者说因为人生的很多体验和感受让自己对这部剧有了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遂写此文以纪之。


01. 什么人能看懂《凡人歌》?

网络上的评论很多,大部分说,他们都不是凡人,巴拉巴拉一大堆,基本以收入和职业为标准。还有各种非常浅薄的言论来带节奏。有人看剧情,有人看爽点,有人看人生,能真看懂这部剧的我觉得得满足以下3点:

1. 人到中年 (年龄)
2. 承担生活的重担,知道生活不易(经历)
3. 周围的人和事和能够在剧中找到原型 (环境)

大部分不能够看懂或者共鸣的是因为第3点,因为接触不到这样的群体-在北上广一线城市职场打拼且是外来人口。三线城市是基本遇不到这个群体面对的诸多问题的。

所以如果不满足以上3点,就很难感同身受,以及触发深度的理解和思考,也就人云亦云了。这是一个认知的基础。


02. 什么是凡人?

他们都是,剧中的人都是。
这也是本剧的主题,描述这个时代凡人的生活与挣扎,他们有各自的困境要去处理,在困境中要去自我救赎,如果他们不是凡人,那么剧就不这么拍了,那就会变成都是屌丝逆袭的故事,爽文片了。

《凡人歌》剧和李宗盛的歌《凡人歌》是同名,李宗盛的这首歌实际唱的是是一种讽刺,和剧中的一些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处:

- 谢美兰和沈磊的婚姻其实就是"多少同林鸟,已成分飞燕”的真实写照。
- 沈琳和那伟夫妻的起起伏伏,不就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缩写吗?
- 那隽的职场以及看待爱情,多少有点,“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意思。

所以他们都是凡人。这样才真实。
因为传统文化和教育,我们从小到大的认知是:不凡的人,往往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宏大的叙事和记忆,然后变成一个个传下来的耳熟能详的名字。

如果我们非要定义不凡的人。且是现实主义的。
其实剧中的那隽有可能实现,因为他足够清醒,也知道怎么做,如果那隽的头脑能力+那伟的性格和待人,那么就是现实意义的不凡的人。能一马当先也能力挽狂澜,其实这样的人在实际生活钟的比例可能不到万分之三。也就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人中龙凤”。

这样的人很少,放到剧里,可能就是从沈家村出去,不仅仅是在大城市买房安家,更是做大做强,惠及乡里,不需要考虑面对中产滑落困境的人,比如宿迁的大强子,这是非凡之辈

所谓凡人,是困于时代,困于环境,困于现实的人,他们有着人性通用的弱点和缺点,不管他们最终是否克服困难,但困难曾经真实地折腾过他们,哪怕是焦虑和忐忑。所以下面的文字,是基于最广大地普通人而写,以剧为参照,以现实为思考。


03. 关于家庭和成长

沈琳和沈磊这对姐弟,出生于农村,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基本都是比较实在和善良的,他们的处事为人是正直的也是规矩的。但这也就导致了,沈琳在职场上被别人暗算,沈磊在婚姻中被PUA。

那伟和那隽兄弟俩出身于工人家庭,但由于父母早早就下岗,所以生活条件可能还不如沈琳他们,这也就导致了,那伟一开始就需要在北京打拼,喝酒应酬坏了身体,而那隽是通过高学历来获得更高的工资报酬,但同时那隽的内心是一直缺乏安全感的一个人,这和他童年少年的经历有关系(剧中讲过在风雨中兄弟两给母亲推车的故事)

谢美兰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父亲的早逝,让她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是最没有安全感的那个人。和母亲巨大深厚感情也让她觉得不管是医疗还是墓地就必须是最好的,这是对母亲的报答,当现实不能够满足时,便会迁怒于丈夫的无能,所以到最后,只有钱可以化解谢美兰的不安全感。

李晓悦在高中时父母因为车祸去世,成为了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那应该是剧中最需要被保护和最没有安全感的。但事实却没有让她成为谢美兰那样的人,相反却是最乐观,最阳光的。这是很多人不解的,或者大家觉得这样的设定反常,其实真实往往就是这个样子的。

因为李晓悦从小得到过父母完整的爱,而且可以看出父母对她很好,所以心灵是完整健康的,在她十六七岁时候父母的离世,应该可以作为她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即使放在她一生的轨迹来说这件事都不为过。一个人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个重大的打击,改变原有的人生观,变成另外一个人,李晓悦也正是从父母的离开,看到了生命的无常,所以才会变成后来很多俗人眼中的“及时行乐”。

但大家不知的是,李晓悦是自己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后来去到北京发展的。个中辛苦远远超越了同龄人的承受,李晓悦的经历来看她比同龄人要成熟很多,且看透很多,是最具备爱的容量的一个人,也正是由于她的性格和生活观,才会让这样的人有点小才华,因为创造力和灵感从来不是来自于循规蹈矩的上班本身。

这是《凡人歌》里的6个人,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天然的共同点:外地来到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拼或者工作。

不管他们混的怎么样,还是遇到什么困难,他们的反应和行为,其实都是他们已经既定的性格和认知决定的。而这些都是源自于他们从小的家庭影响和人生经历。

比如面对房子这件事情,沈磊和那隽可能态度截然不同;面对金钱这件事情,谢美兰和李晓悦也是截然不同的。

沈磊在原生态家庭,一直有父母疼,有姐姐照顾,所以面对婚姻破裂的时候都扛不住一度去逃避;如果那隽遇到这样的问题,他的关注点可能是如何利益最大化的财产分割,然后同步自己的相亲。

不管是原生态还是非原生态家庭,都代表着一个人从小的生长环境,对人最初的价值观的建立有着莫大的影响和熏陶,应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所有才有了那句话: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关于家庭环境,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些事:

大学刚毕业工作的时候,因为自己是异乡人,有时候会被同事带回家吃饭,那时候大家年纪都差不多大,少年心性,挺热闹的。其中有2位同事的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同事平时很阳光开朗,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去她家,他家里人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她的爸爸妈妈很恩爱,准备饭菜的时候说个不停,爸爸和我们聊天很幽默,很热情,饭桌上还有她弟弟,一家人有说有笑,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但其乐融融。吃完饭,和我一起去的那位同事把我放在高架下面,我打车回去,那天风吹过来不冷,4月底,天气暖和起来了,我印象非常深刻。

另一个同事是在下班开玩笑的过程中决定带我去她家吃晚饭饭,这位同事平时讲工作表现出很有上进心,特别有一种想要成为女强人的感觉,到了她家,因为是临时决定,导致可能被他父母误解:是不是把男朋友带回来了?就随便吃了点,我记得她母亲切了很多水果,然后就是聊天,她父亲很严厉的样子,坐在远处不说话,听着我们聊天,我那时候年轻,刚毕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了吹牛逼,谈谈自己的对于社会的认知,人生的理想...她母亲倒是很开心地看着我。

后来听她说,他爸对我的印象不太好,我不是那种老成持重的人,有点说夸夸其谈(虽然多年后,那些吹过的牛逼,貌似都一一实现了),我当时是一脸懵逼的,因为我觉得我就到你家吃个便饭不至于吧,想多了吧,哈哈

时隔多年以后(大概10年),我又想起了那个春风吹拂的夜晚,我想回去看看,我也见到了当年的那些人,第一个故事中的两个姑娘都已经结婚生子,婚姻都很美满,她们还是当年那个样子,真诚踏实。我带了一些东西给她们,表示感谢当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她们自己倒显得很不好意思...

第二个故事的姑娘也吃了饭,只是在之前一直强调自己很忙,中午只有多长时间,本以为她做了多大的官,其实也并没有,吃饭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人变化挺大,很功利也很世俗,那种装是一种很无知的装,其实大可不必,走的时候,在电梯,听她说了句,嗨,朋友就是相互帮助,相互利用...我突然感觉这个人,可能这辈子我不想再见第二面,后来她又离职了,听人说已经二婚还是三婚又分了...但她的朋友圈依旧光鲜亮丽...

有的家庭教孩子如何热情招待朋友,有的家庭教孩子如何权衡利弊交到有用的朋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志气,唯士者有之
小市民有的只是权衡,算计和斤斤计较。

【备注:何为士?大部分普通人是不能理解的】

谢美兰的母亲独自带着她一定过得很辛苦,所以一定教她凡事要精打细算,其实沈琳家又何尝不是呢?父母是农民,还要供养两个大学生,但并没有让他们学会贪小便宜,相反沈琳是一个特别大气,特别善解人意的人,其实老沈家在我看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不是说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成为了城里人,或者说有北京户口。这些都是虚的。

而是,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在这个时代里都坚守着自己(即使沈磊的某些做法在很多人眼里是幼稚的),他们没有成为小农,更没有从小农成为小市民的那种沾沾自喜与狭隘优越。他们身上没有小农的狭隘与狡黠,更没有小市民的浅薄与势利,而是大大方方做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谢美兰多少台保时捷都换不了的。

如果说家庭是- 影响,那个人便是- 塑造
我们看那些古今往来的非凡之士,可能他们的出身非常一般,父母是普通人甚至是下人,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事。才有了后来那句- 英雄不问出处。

那隽和晓悦身上挺多这样的元素的,原生态家庭对于他们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或者没有,那隽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和婆婆,明事理,知大义,但那隽的赤裸裸的达尔文主义,和对这个世界的一阵见血的洞察,并不是他的原生态家庭能够给他的,晓月身上的洒脱,个性,才华,也不是她连一次旅游都不断推迟计算的父母能够影响出来的。这些都是他们后天的思考和形成。

那隽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对于他家庭的使命感,让他成为了学霸,让他有了很透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处事能力。晓悦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世俗意义规定的那样。她开始以终为始的思考人生。

沈磊也读书,学习也不错,从小听话,人老实,这是家庭和环境给他的,但懂事,实在,不代表人开了眼界,有大格局,这事如果家庭给不了,都要靠后天自我的培养和机遇;谢美兰读书也不错,和沈磊是同学,但看上去的工作上进,有能力并不能说明她有着良好的三观和教养,当她无法用知识和学问来化解和摆脱原生态家庭影响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的读书也只不过是一个谋生的工具罢了。当然,但凡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少数,也就不是凡人了。

我想每个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定会思考自己家庭和父母曾经对于他的影响,因为大部分人这个年龄就需要出来独自面对生活和混社会了,在心理上有一个断奶期,这些影响有好的,有不好的,有感动也有怀疑,最后都会成为回忆,然后告诉自己希望未来自己有能力改变些什么。

如果说家庭是最大程度给予庇护和温暖的港湾,那么学识和思考是一个人开始能够跳跃以及修正这个影响的开始。因为我们在得到关爱和治愈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看到道德绑架和羁绊的形成,而这,又需要我们用良知,责任,智慧,爱来化解。

家庭影响和塑造了他们,剧中的他们在大城市里有挣扎,迷茫和奋斗,这也是前几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自古以来这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只是我们看到的都是贵子的故事,导致大家的认知觉得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另外就是社会学进程的概念,在一个社会稳定了大几十年后,它的阶层板块的冻结会加强,这也就让很多人因为家境问题,希望通过考学这条路出人头地变难。

贵子这件事从社会学或者个人是否发达的角度讲,好像很重要,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一个人在他的童年少年,有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不缺失爱和关怀,大方向上这个人的人格是健全的,相对来说比较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度。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伟母亲对于他们家庭变故的理解和鼓励,这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爱,我们同样看到孩子因为家庭变故,变得懂事长大,前提就是那伟夫妇的和睦和同舟共济。

我们不能决定家庭和出身,但我们可以从这汲取到生命的养分与爱,我们塑造自己。原生态家庭影响很重要,但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愿望比在什么环境中更重要。




2024年10月3日 于绍兴

该文收录于《凡人歌》合集,第一篇。










桑亮专栏
君子不器 勤勉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