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札记

文摘   2021-06-10 21:20  

作者 | 桑先生
篇幅 | 3400字
文章分类 |  生活认知
阅读对象 |  有识之士


此文着笔于年初,但年后业务太繁忙,搁置至今,今日续上。此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表达一种观点,态度,以及活法。




先回答一些基本的日常:

1. 这个号什么时候更新?有规律吗?
不定期更新,没有规律可言(最重要的看自己的时间);但一直会更新,写文字是本人习惯。

2. 写这个号的目的是什么?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开篇文章写得很清楚了)。大白话就是: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只是冲着汽车专栏看点知识或者刻意所求,建议还是取消关注,因为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汽车行业营销号,会让你失望。我不是为了博眼球和流量而写,也不是为了几个打赏而写,我不需要,也没必要。我为我自己而写,为记录岁月而写,为知音而写。

3. 写给什么样的人看?
有识之士。

4. 自己觉得最好的有深度的是哪些文章?
借用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姜文碰到冯小刚,说,花了很多思考拍的电影,观众都说这拍得什么呀?随便拍一个娱乐片,结果大伙儿说,哇,好牛逼!你看看你的《1942》...惨了吧...

我从不取悦,讨好观众,我就是要站着把钱挣了,我就拍我想拍的,看不懂,自己琢磨去,让子弹飞一会...(电影院里,《邪不压正》最后李天然要救张将军,大伙一脸懵逼,谁啊?只有懂的人,暗自叫绝:姜文,真他妈有才!)

我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具备生命温暖与人文关怀的,往往是人文逸趣和生活认知专栏。而不是汽车专栏。汽车专栏是器物之学(点击最多的);另外两个才是智慧与人生(点击最少的)。

5. 什么是好文章?
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真实的世界,并激发对于真善美向往和前行的文章(不是鸡汤文)




1- 觉得2020过得怎样?

往往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在罗列过去的事件,就是在大谈感受。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在今天的社会里,速荣速朽,人的触点太多,诱惑太多,“三十不惑”也许才是正解。这个“不惑”不是让你鸡贼,让你投机,而是通透达观。如果过了30岁,还在比资历和经验或者看年纪排辈的,基本都是一些混得不太好的,守着井口就看到巴掌大天地的人。

2月份在田埂上散步,觉得疫情是一个阶段性事件,后来完全超越想象。但4月中旬后,就开始飞起来出差了,9月份开始觉得很忙,11月份开始觉得忙不过来。如何优化业务结构成为早晚必然的事。

2020年,让所有人读懂了一件事:珍爱生命,珍惜时间。
9月份看了一本杂志,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动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调查发现,人的交际和处理的对象以及事件是不能超过150这个数字的,如果超过了就会感到烦躁,敷衍,没有安全感,无趣。这是人的动物天性决定的。人的幸福感来自于简单的深厚的关系,而不是看似多,但很浅薄的关系。(就像你刷了一天的小视频,还不如看了一部优秀的电影给你带来的触动和震撼大一样)

然后我们看看微信里真正联系的朋友有多少呢?朋友圈除了广告和自拍还剩下多少真正的营养和有趣的灵魂?每次上完课,都有学员莫名而来加微信,甚至做完活动还有客户来加,不给吧,不给别人面子,加了又怎样,3年后,打开界面,依旧是:XX通过你的好友验证...还有很多多少年从未联系的人。

人生的幸福感来自于身边的高质量而有温度的人,而不是网络化的,虚拟化的,纯社交化的人和事。2020年7月份我到贵阳出差,走的时候,一个朋友来送行,问我什么是朋友?我说,"友直,友谅,友多闻。" 这个人很正直,这个人懂得包容和谅解,这个人见多识广。你是前两个,我是第三个,咱们就全了...

一年过得怎么样?有很多的维度,每个人衡量生活的侧重点又不一样,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衡量肯定是存在的,比如能力精进否?收入增加否?结交到高质量的朋友否?家庭和睦否?子女安心否?夫妻恩爱否?无外乎这几点。这几点做到了,达到了,我们才能说,哦,我不曾亏欠岁月,岁月也不曾亏待我。


2- 如何评价这个时代?
在任何当下评判当下都是迷茫武断的。只有智者可以跳出来。

有的时代值得让人回味,比如1980年代,一切都是新鲜的,各种思潮,各种包容,所有人像看到了新的世界一样,兴奋,希望。欣欣向荣且真诚质朴。

的时代让人不想回望,总觉得沉痛而惭愧。比如70年代,压抑,体制,扣帽子,人性的丑恶,卑劣,乌合之众的狂欢...

看一个时代,至少要放到前后50年的这个范畴里去看待。有人说康乾盛世,但上下一看就知道,乾隆晚期社会已经开始明显下坡路,一塌糊涂。如果横向对比,明成祖那个时期,和老百姓的精神风貌是远远不如的。所以一个时代的风气往往从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精神风貌就能够看出来。

大部分人是不可能跳出的。能够跳出来看的,我们以前叫“知识分子”。比如五四那一代人就很明显。他们很冷静也很有视野,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身上有一份责任:改造社会。但如果今天问是否有知识分子?大部分人的反应就是有一个大学文凭。其实学历和被称为知识分子阶层是两码事。

如今绝对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裹挟着资本的唯利是图。如果要纵向去看,这是改革40年后的阵痛期,物质丰富,物欲横流,但精神是空的。

家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超市,有时候去买东西,超市一楼有很多门脸,有捏脚的,卖药的,卖衣服的,修手机的,卖零食小吃的,理发的...每次一路走过去,几乎所有的营业人员,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刷手机小视频。如果去买药,他们会在结算的那一刻,抬起头让你用手机扫一下,你转身走的时候,他们继续回到了小视频的世界里...

也许他们是一个社会阶层精神生活的缩影,但如果飞机上,地铁上也都是这样的,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横截面是这样的,“奶嘴乐”,“断章取义的精神垃圾投喂”,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了专注和思考,当生活的本身娱乐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时候,就会导致“诗情画意”这件事在时代里的消失。然后继续为了消失这件事的无病呻吟,需要通过“奶嘴乐”来缓解焦虑...

许知远在很多年前写过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受到了一致好评,并且引起了社会反思,这几年开始做书店,做《十三邀》这个节目,结果因为采访俞飞鸿,问了一些话题,被大骂中年油腻猥琐男... 吴晓波在08年写《激荡三十年》的时候,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其在序中所讲,甚为真实坦诚,现在做各种自媒体,开始鼓吹和宣传,但内容缩水以及信息的含金量极度下降... 

时代的背后是人心,人心的起伏是时代主旋律的。人心的主体和个体都会受到时代影响。比如拜金会产生唯利是图,因为有利可图所以阴奉阳违,趋炎附势。从而才会有了社会乱像,说什么拜金女,绿茶之类的...

有的人会成为时代主旋律的牺牲品,有的人成了投机者,有的人就活在自己的活生生的生活里,总之,这个时代,很无趣,一点也不浪漫。

3- 如何评价自己从事的行业?

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高人自在高处。


4- 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

社会贩夫走卒,王公贵族;三教九流,也三六九等。

所以有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以及五彩斑斓的生活。


每个人都在自己阶层里理解生活。

小农觉得孩子比别人家出息就是优越感,小市民觉得自己的房子比别人家大是优越感,小资觉得一年去两次国外度假是优越感,上流觉得自己攀上了权力的后台是优越感...殊途同归,这些背后都是社会人性。能够超越这些的人,我们称为真正的智者。


中国人说,仓廪富而知礼节。讲的是先富后贵。法国的伏尔泰说,理性而积极地活着。如果前者是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那后者就是活着状态和心态。前者是一个形容词,后者则是一种正在进行时。


几年前在昆明翠湖边上,和朋友吃饭,让我惊讶和佩服的是,眼前这个小姑娘见地和认知要超越同龄人太多,她大概讲了一个故事:她外公(一个清华的搞数学的老教授),非常简朴,淡泊名利,以前穿衣服非常破旧,有一次去店里买东西,被别人当成捡破烂的老头,直接指着角落的瓶子,让他清理...


当时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篇文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来自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有志气的人,有信仰的人都往往这样。从而也把这样的良好的品德,带给了家人,我们通常叫“家风”。这才是真正的德行和君子的恩泽。


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越具象就会越世俗,越市侩。

内心光明,踏实,给岁月以文明的生活就是好的。


5- 欣赏什么样的人?

若以能力看:

一种是“闷声发大财”,一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者务实且具备极强的敏锐度;后者举重若轻,因为有绝对实力。


若以男女之别看:

男人,历史情怀与英雄的情结并存。

前者让他智慧通透且悯人;后者让他慷慨且有责任感。


女人,识大体,解风情。

前者温良敦厚中的深明大义,是母性的伟大;后者可爱的性情点亮生活,是女性的魅力。





现在在哪里?用一首诗形容当下的状态:


南京。

辛弃疾 -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图 - 电影《卧虎藏龙》





桑亮专栏
君子不器 勤勉有序